風染寒林萬葉黃,冬深歲晚滿城霜。寒冷的冬日裡,蚌埠第一實驗學校中山校區的多功能教室卻暖意融融。12月14日下午,馬之先楊春名師工作室「智慧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如期舉行。馬之先、楊春名師工作室成員以及蚌山區語文教師參加了活動。
小語聯動微風起
第一節課由楊春名師工作室成員、蚌埠第一實驗學校朱文楠老師執教《四季之美》。朱老師的這節課處處滲透著美感和生機,緊扣單元素養,在教師優美的語言和營造的生動的意境中,學生們朗讀、感悟、表達,語言得到了積累,文學素養得到了提升。朱老師運用了智能聽寫、劃詞搜索、當堂檢測、資料包推送、拍照講解等功能,實現了基於數據分析支持的以學定教、精準教學,讓人切身感受到科技為傳統課堂帶來的變革。
第二節課由馬之先名師工作室成員、和煦小學陳媛老師執教《習作:推薦一本好書》。陳老師引領同學們自主梳理習作要求,發現寫作方法,最後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自己練習寫作片段,運用平板拍照講解功能,即時分享學生們的文字,讓學生現場將自己帶來的好書推薦給大家。整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讓孩子們的思維不斷爬升,在分享中品悟,在書寫中實踐。
評課探討蕩漣漪
交流出真知,探索尋幽徑。課後,教研室的兩位教研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評課。
首先蚌山區教研室教研員劉翠老師為《四季之美》評課。劉老師對《四季之美》進行了教材的解讀,讚賞「智慧課堂在精準了解學情,有針對性地教學方面非常有效」,並指出朱老師的課在高效使用智慧課堂的基礎上,紮實地落實了語文要素,切實關注了學生的語言發展。
龍子湖區教研室教研員朱麗秀老師為《習作:推薦一本好書》評課。朱老師首先對教材進行了分析,指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梳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大教材觀和大語文觀,從宏觀上把握教材。朱老師指出:這節課語言簡潔,針對性強,教學直接指向了習作要素,當堂練習反饋,教學高效。兩位教研員的評課為在場的老師們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發,在老師們的心中激蕩起了思考的漣漪。
小結活動暖意融
活動過半,中山校區執行校長楊春對前半段上課評課活動進行了總結。
楊春校長首先提出自己對「智慧課堂」的理解:智慧課堂是為語文教學提供的新的技術支持的平臺,核心技術在於:一是大數據分析為精準教學提供了依據,二是暢言作業系統與上課通道打通,為課內與課外學習搭建了通道。因此,精準教學、以學定教是智慧課堂的核心。接著楊春校長為智慧課堂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接受任何新技術的過程都是在教學中不斷嘗試,從陌生走向熟悉、再走向熟練的過程。智慧課堂系統也會經歷這個過程,我們應當廣泛嘗試,讓自己擁有這門技術,再把技術與內容融合。教師們應當始終把握住「為語文教學提質增效」這個智慧課堂的最終目標,融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現代化。
楊校長的總結使在場老師們對智慧課堂的發展充滿了信心,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智慧課堂的暖意會融匯在我們的課堂之上。
精彩講座迷霧散
活動後半段,蚌埠市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科所馬之先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講座。馬老師從智慧課堂的使用方法談起,為大家提煉出智慧課堂的有效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他指出:現階段已經歷了學習、培訓、思考,從迷茫走向了清晰,基本探索出了小學語文使用的有效方法,這些可以說是成熟的經驗和階段性的成果。未來還需要繼續實踐研究智慧課堂,探索更加科學的使用方法。接著馬之先老師對「賽命題」中大家比較關注的「四度一表」進行了講解,他從什麼是「四度」和「一表」,如何理解和製作雙向細目表等方面展開,使在場的老師對這個本來陌生的表格有了清晰的認識。馬之先老師的講座短時高效,為大家撥開了心中的迷霧。雖然天色漸晚,但在座的老師們仍專注地聆聽和記錄著。
此次工作室聯誼活動既有優秀教師的課堂展示,又有專家名師的指點迷津,既促進了學校間的交流,又引發了教師們對智慧課堂的新思考,影響深遠。相信在馬之先、楊春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通過老師們不懈努力和智慧聯動,一定能收穫更豐碩的教育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