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參加第五屆國際分布式能源及儲能技術設備展覽會的通威太陽能光伏電力事業部總經理姜天齊在會展現場接受了新華網的專訪。 孫廣見 攝
記者:各位網友大家好,姜先生您好,先跟我們新華網的網友打一個招呼吧。
嘉賓:好的,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通威集團電力事業部的姜天齊,很高興跟大家交流互動。
記者:您能不能首先跟我們的網友介紹一下,我們通威主要的業務以及板塊有哪一些呢?
嘉賓:通威在光伏這個領域,實際上我們在垂直產業鏈上有很多的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光伏發電的原料多晶矽,再一個是我們的矽片和電池片,第三塊組件,這是製造業領域。另外從光伏終端領域,也就是發電這一塊,我們現在主要立足於地面分布式,漁光一體電站,還有分布式這樣三塊,是這樣的一個產業鏈。
記者:您談到漁光一體,我想問一下這個漁光一體到底是什麼?
嘉賓:漁光一體實際上是通威在業內最先提出來的,業內通俗的叫法叫做漁光互補,通威提漁光一體是想在這個基礎上,把兩個截然不同的產業結合的更緊密、更有機,真正能夠實現一體化之後的互補。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通威在養殖技術和光伏發電這個技術這一塊,有很多自己的專利,很先進的領先於行業內的這樣一些創造、發明這樣的核心技術,這樣一來我們既可以實現養殖的增量、增產,也可以實現光伏發電的效率最大化,所以我們叫做一體。
記者:這樣一種漁光一體的新能源的發展模式是不是中國獨有的呢?
嘉賓:這個也不是,其實新能源尤其是光伏這一塊在我們國家的終端應用這一塊發展比西方國家稍微慢一點,製造業我們國家發展是非常好的,比如說漁光互補或者漁光一體這樣的項目在德國、美國、日本都有發展,我們國家是這幾年興起的,尤其是在2014年國家發改委規定利用荒山荒坡或者是農業用地發展二十兆瓦以下的地面分布式,漁光一體項目也是從那個時間開始大範圍在國內開始發展。
記者:漁光一體也是分布式的一種嗎?
嘉賓:對,漁光一體確切的講可以是分布式的一種,也是地面電站的一種,從體量上來講,如果20兆瓦以下的,35千伏接入的,在一個變電區,這個我們叫做稱之為地面分布式。如果我們超過20兆瓦這樣的容量,我們是可以上向外輸送的,這樣形式的電站也可以叫做集中式電站。
記者:像我們知道您剛才也介紹了漁光一體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國外先有的是嗎?
嘉賓:對。
記者:來到中國必然有他的必要性,他的必要性在哪?
嘉賓:我覺得從目前光伏行業的發展來看,有很多因素,促使我們漁光一體確實非常有必要,實現全面發展。第一個因素我們國家從2010年開始在國內建大型的地面電站,發展到今天,地面電站面臨著幾個問題,第一個是併網難,併網難是因為我們光伏行業本身的發展,國家電網建設的速度是不同步,光伏發展的更快,電網建設的速度相對滯後一點,導致併網出現了很多問題,這是第一個問題。
再一個問題是土地的問題,現在整個西北地區可以接入並且消納能夠利用的土地現在是越來越少,在這種前提下,如何把整個的土地利用率提高,既可以發電,又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在這個行業裡面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漁光一體迎合了這樣的市場需求,為什麼呢?因為漁光一體首先沒有改變土地使用性質,魚塘還是養魚,它的養殖功能還是保持的,在這個基礎上,在魚塘上面或者是水面上面搞不同形式的光伏電站,可以實現電廠,從而可以實現真正的漁光一體和漁光互補。
記者:這個漁光一體最後可以達到怎麼樣的效率呢?比如說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減少資金呢?還是對整個的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嘉賓:這兩者都有,我們先講生態環境,我們講漁光一體也好,漁光互補也罷,到底如何互補呢?如何一體呢?這個問題我覺得在行業裡面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我們通威來講,首先從環境這個角度是這樣考慮的,很多魚塘、水庫或者是湖泊等等,水面有很大的問題就是藻類植物,尤其是藍藻,我們很多門戶網站也有報導。藍藻對整個水面養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說把光伏電站架設到水面上以後,它可以抑制藍藻的生長,為什麼呢?因為藍藻本身沒葉綠素的,正常來講不能進行光和作用,但是藍藻裡面有一個是內囊體,這個內囊體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也就是說有光就可以生長,進行光合作用。如果我們水面上架設光伏電站以後,會減少水面的採光率,減少照射面積,這樣就會抑制藍藻的生長,這樣一來改善我們整個水域環境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從水面來講,光伏發電有一個特徵,溫度越高,它的電壓越低,在功率不變的前提下,電流特別大,電流越大,證明損耗越大。為什麼呢?因為電流大以後,電流轉化為熱能,轉化率越低。水面上架設光伏電站這個問題可以說有效的解決了,因為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水效應,我們平常學物理知識都知道。架設水面上的光伏電站,充分享受了這種水冷效應,使得光伏的發電單元,也是組件的溫度整體不會那麼高,所以說提高他的發電裡,提高了發電也就勢必增加了經濟效益。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講,既可以改善環境,又增加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