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中的關於訴的基本理論

2020-12-18 法律小主

各位讀者晚上好,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與相關重要的法律規定,希望各位讀者朋友閱讀到本文的時候,小主懇請你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法律、了解法律、知道我們有什麼權利,因此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開始進入今天的主要內容吧 !

一,訴的要訴

(1)訴訟主體,即一個訴必須具備主體。

(2)訴訟標的,即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並且請求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的實體法律關係。

(3)訴訟理由,原告起訴以及提出訴訟請求在事實和法律上的依據。

二,訴的分類

民事訴訟法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將訴分為三類分別是: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給付之訴。其中形成之訴又稱為變更之訴。

(1)確認之訴:確認之訴即原告請求法院確認與被告之間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法律關係的訴,進一步分為積極的確認之訴與消極的確認之訴。例如,原告請求法院確認婚姻關係有效,這就是一種積極的確認之訴,反正請求確認婚姻無效即為消極確認之訴。

(2)給付之訴:原告請求法院判決被告履行一定義務的訴。如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

(3)形成之訴又名給付之訴:即原告請求法院消滅某種法律關係或者變更某種既存的法律關係。如果請求解除合同,變更合同的訴。

關於訴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①首先前提訴的分類中必須為一個訴,即必須滿足訴要素:訴的主體,訴訟標的即請求法院裁決的法律關係,訴訟理由即訴訟請求所根據的事實與法律。

②給付之訴與形成之訴關係中應該注意只要原告提出了給付或者變更、消滅的請求,就是給付之訴或者形成之訴,就不再是確認之訴。因為確認之訴要要求法院確認某種法律關係而不要求被告履行義務。

③消極地確認之訴與積極的確認之訴的區分

消極的確認之訴是否定某種既存的法律關係而積極的確認之訴是確認或者肯定某種法律關係存在。

④訴的分類唯一依據是訴訟請求與被告答辯意見無關。例如,原告請求被告履行合同,被告答辯稱合同無效。本例的訴訟請求是請求被告

履行合同,是一種給付之訴,與答辯意見無關。

三,反訴

(1)概念:反訴是指訴訟進行中,本訴被告對原告向法院提出獨立的反請求。即本訴的被告為反訴的原告,本訴的原告為反訴的被告。

(2)主體,由本訴的被告向原告提出㈠主體具有同一性。但是要注意主體的同意一性,並不意外著在本訴與反訴中的訴訟地位相同。在反訴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正好相反,本訴的被告作為反訴的原告。

(3)本訴與反訴之間要有關聯性。

反訴與本訴的關聯性關係表現為:訴訟請求基於相同的法律關係,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係,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的事實。但是本反訴有牽連性並不必然的得出二者是基於同一個法律關係,這是一個非常片面的結論。因為基於同一個法律關係可能產生牽連,而基於不同的法律關係依然可能產生牽連。

(4)時間,反訴在訴訟過程中提出。根據《民事訴訟法解釋》第232條規定,反訴應該在一審辯論終結前提出。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解釋》328條規定,二審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告知另行起訴,但是雙方當事人同意由二審法院一併審理的,二審法院可以一併裁判。

(5)反訴的管轄問題,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反訴應該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出,並且受理本訴的法院對反訴有管轄權的權。但是不能違反專訴管轄與級別管轄。

四,關於反訴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反訴與反駁區分,區分關鍵在於反訴是一個獨立的訴,而反駁並非獨立的訴,只是一個防禦的主張。二者的區分,反訴是一個獨立的訴因此必須具備訴的要素,可以向法院提出,反駁不具備訴的要素,不能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

(2)反訴雖然是依據本訴提出,但是有自己的獨立性。因此反訴不會因為本訴的撤訴而消失,因此如果本訴撤訴,則反訴繼續進行審理。原告在本訴中經過傳喚拒不到庭,原告按照撤訴處理,如果被告在本訴中經過傳喚拒不到庭,則缺席判決。

法律小主

2020年2月4日

相關焦點

  • 日本民事訴訟法理論及結構剖析
    從十九世紀末起至二十世紀初,民事訴訟制度的目的論是自民事訴訟法理論從私法理論獨立以後才出現的。關於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區別,如絕對的上告理由,參見民訴法第312條2項,又如相對的上告理由,參見同條第3項,在與上告受理理由的關係上,參見日本民訴法第318條1項,此外,應注意的是,在國際民事訴訟中準據法的選擇規定,應認識「程序法應適用法庭地法」原則的重要性。
  • 論我國民事訴訟標的理論的基本框架 l 法學中國
    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理論中儘管沒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的訴訟標的理論體系,甚至沒有一個科學的、統一的訴訟標的的概念,但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學中關於訴訟標的理論的若干零碎的觀點、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著民事訴訟的實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和當事人的思維。   根據鄧小平的「軟著陸」思想,我國社會主義改革應該走一條「漸進式」的改革道路。
  • 對民事訴訟法比較研究中若干關聯因素的思考與分析
    沒有真正了解和理解所移植制度的基本技能、基本結構、運用的基本條件,自然也就容易發生移植和借鑑的非適應性和排斥問題以及不能正確適用的問題。移植和借鑑常常面臨選擇。在民事糾紛解決方面,各國都有不同的應對制度,在移植和借鑑方面就需要我們能夠正確識別:什麼樣的應對方法在解決民事糾紛,實現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價值、目標方面更有實效,更能適應我國的情形。毫無疑問,民事訴訟法的比較研究在這一方面具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 民事訴訟法中的基本原則
    大家下午好,我是法律小主,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於民事訴訟制度中的基本原則。民事訴訟法是我們在法律適用中最常用的訴訟規範,也是司法工作者經常用到的法律規範。因此也是特別重要的,在接下來的八天裡我會不斷的更新一些重要的民事訴訟法中重要規定,希望對法律感興趣的朋友轉發出去,讓更多想了解我們擁有什麼樣具體法律權利,更好的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
  • 實錄| 王利明&張衛平: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之間的高峰對話
    從我的角度來看,實體請求權就是為了實現維護和保障民法典中的實體權利。作為民事實體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銜接,請求權是一座橋梁,沒有實體請求權者就無法使權利義務的爭議進入到司法程序、進入到仲裁或者其他程序加以解決。而且,作為請求權是給付之訴最根本、最基礎的,而給付之訴又可以認為是民事訴訟三大訴訟類型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一種訴訟,我們稱之為訴訟程序之王。
  • 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 人民法院報
    一、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一般規則  《決定》涉及修改條文100多處,對於人民法院在《決定》施行時尚未審結或執結的案件,是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還是原有規定,成為當前審判實踐中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為避免司法實踐中對這一問題理解不一致,影響裁判結果的統一,《規定》對此做了一般性規定,即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 試論民事訴訟中的訴因
    因此,我們認為,面對審判實務中的具體問題時,不應拘泥法系或法律體制的限制,在解決諸如審理對象、爭執焦點、既判力範圍(禁止重複起訴)等問題上,試引入英美法系中與訴訟標的相的訴因概念,以及相關理論,或許是有益的。為此,筆者試對民事訴訟中的訴因作一點分析,以期有功於上列諸問題的解決。
  • 關於《民事訴訟法》中原告與被告的法律規定
    大家晚上好,我是法律小主,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關於民事案件中應該如何確定當事人,當事人享有什麼權利,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記得轉發,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享有什麼權利,以此來更好法維護好我們合法權益。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吧 。
  • 法官論民事訴訟法修改的基本理念:國家職權幹預
    為完善使之適應形勢的發展,目前全國人大啟動了民事訴訟法全面修改工作——為此,本版推出「民訴法修改論壇」,希望法學理論界與實務界提供真知灼見,以期對修改工作有所裨益。  民事訴訟法基本理念是民事訴訟法的靈魂,其不僅決定著民事訴訟法的具體內容,而且影響著民事訴訟法的基本面貌和內在品格。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基本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民事訴訟法典。因此,現行民事訴訟法的修改,首先應當明確基本理念。
  • 民事訴訟法釋義: 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1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釋義】本條關於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民事訴訟法立法依據有兩個:第一,《憲法》是制定《民事訴訟法》的法律依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立法活動的基礎。
  • ...法院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8號  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和修改後重新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決定對司法解釋等文件中涉及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條文序號予以相應調整。
  •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28次會議討論通過)    為了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我們提出以下意見,供各級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執行。
  • 正確適用修改後民事訴訟法 不斷完善「公正、高效、權威」的民事...
    負責人:起訴是當事人參與民事訴訟,實現和維護其民事權利的重要途徑和方式。訴權是當事人啟動和推動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訴權,是民事訴訟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功能,也是對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本質要求。
  • 儘快實現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全方位體系化連接
    民事訴訟法對民法典的連接應當是全方位和體系化的,包括原則、起訴與立案、管轄、訴、當事人、訴訟與非訟程序的設置、保全措施、證據與證明、判決效力、執行等。對於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立法和司法方面予以認真對待,充分、紮實地做好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的連接,充分保障民法典的有效實施。記者:在您看來,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連接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 張衛平:儘快實現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全方位體系化連接
    民事訴訟法對民法典的連接應當是全方位和體系化的,包括原則、起訴與立案、管轄、訴、當事人、訴訟與非訟程序的設置、保全措施、證據與證明、判決效力、執行等。對於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立法和司法方面予以認真對待,充分、紮實地做好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的連接,充分保障民法典的有效實施。  記者: 在您看來,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連接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 張衛平:儘快實現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全方位體系化連接
    民事訴訟法對民法典的連接應當是全方位和體系化的,包括原則、起訴與立案、管轄、訴、當事人、訴訟與非訟程序的設置、保全措施、證據與證明、判決效力、執行等。對於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立法和司法方面予以認真對待,充分、紮實地做好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的連接,充分保障民法典的有效實施。記者:在您看來,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連接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 2018法學理論研究盤點|民事訴訟法學:學術發展與推動實踐比翼齊飛
    這一年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理論在研究領域上呈現出細緻化與寬口徑的特點,一方面,學者們持續關注以往的熱點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探討,如關於證據和證明問題、執行問題等;另一方面,許多在理論上值得進一步挖掘和研究的問題,如關於家事訴訟程序、網際網路訴訟等問題,也為學者們廣泛關注。
  • 【法學匯】儘快實現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全方位體系化連接
    民事訴訟法對民法典的連接應當是全方位和體系化的,包括原則、起訴與立案、管轄、訴、當事人、訴訟與非訟程序的設置、保全措施、證據與證明、判決效力、執行等。對於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立法和司法方面予以認真對待,充分、紮實地做好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的連接,充分保障民法典的有效實施。
  • 法學匯 | 儘快實現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全方位體系化連接
    民事訴訟法對民法典的連接應當是全方位和體系化的,包括原則、起訴與立案、管轄、訴、當事人、訴訟與非訟程序的設置、保全措施、證據與證明、判決效力、執行等。對於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立法和司法方面予以認真對待,充分、紮實地做好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的連接,充分保障民法典的有效實施。記者:在您看來,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連接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 論《民事訴訟法》中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
    長期以來制約公益訴訟的原因,在於民事訴訟法中對原告資格的限定。而過去幾年,特別是在環境汙染案件中,一些環保組織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卻很難立案,新增公益訴訟制度雖然確定了此項難題,但其存在的問題也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全文共4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