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陳冬任務完成非常好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景海鵬、陳冬任務完成非常好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18日,他在內蒙古中部草原迎來了執行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返回地球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兩位戰友。任務間隙,楊利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每一次任務都想飛」

記者:您還會有可能再執行飛行任務嗎?

楊利偉:太空飛行是航天員的本職工作。長時間不飛行,心裡會很想念、很嚮往。每名航天員對航天事業都非常執著,為這個職業奉獻了很多,也對這個職業有很深的感情。

我們每一次任務都想飛,但前期任務比較少。我在神舟六號航天員選拔時,初選排在最前面,很有希望再次飛行,但考慮到飛行機會比較少,並且更多的航天員參與飛行任務,會有更多不一樣的體驗,對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意義會更大,所以最後階段的選拔我沒有參加。

每名航天員都盼望有更多的機會飛天,但載人航天工程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這就需要平衡好個人發展和工程需要之間的關係。我們每次任務都是本著公平公正、優中選優的原則去選拔航天員。

「他們任務完成很圓滿」

記者:對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的表現如何評價?

楊利偉:景海鵬和陳冬這次在太空駐留時間長達33天,整個任務完成得非常好。他們從身體適應失重環境到開展各項實驗工作,進入狀態都很快。景海鵬是第3次飛行,經驗豐富,陳冬雖然第一次進入太空,但適應得也很快。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他們都按照預先的計劃,完成了涉及科學、醫學、應用等方面的實(試)驗40多項。從結果來看,各方面都很不錯,任務完成很圓滿。

相關焦點

  • 專訪:「神十一」乘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 陳冬發小:他很喜歡beyond 特別喜歡唱《大地》
    這是16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透露的。  少將景海鵬:對於空間站來說,我是一名新兵  16日上午10時30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內,隔著透明的全景落地玻璃,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2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一起首次公開亮相,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提問。  景海鵬擔任「神十一」任務指令長。
  • 航天飛行後 景海鵬、陳冬為何要醫學隔離22天?
    12月7日上午10時30分,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和媒體見面,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情況。這也是他們自11月18日返回地球以後的首次公開亮相。在進行了33天太空飛行後,兩人進行了為期3周的醫學恢復期,目前各項狀態良好。  這已是景海鵬第三次完成神舟任務,與以往14天隔離期比,此次隔離時間較長。
  • 31年前,「神十一」航天員景海鵬曾是保定航校學員(圖)
    已是三度「飛天」的景海鵬擔任這次飛行任務的指令長,他在空軍第二飛行預備學校(即保定航校)求學時的教導員朱立文在為他傲人的成績表示祝賀的同時,也向筆者介紹了景海鵬在保定的求學故事。 景海鵬與陳冬兩位航天員開啟了為期33天的太空之旅。已是三度「飛天」的景海鵬擔任這次飛行任務的指令長,他在空軍第二飛行預備學校(即保定航校)求學時的教導員朱立文在為他傲人的成績表示祝賀的同時,也向筆者介紹了景海鵬在保定的求學故事。
  • 陳冬揭秘「天上生活」:90分鐘就經歷一個白天黑夜
    陳冬說。在復檢過程中,視力要求標準是1.0,而他的視力只有0.9。「當時心情非常沮喪,但是,第一志願仍然填寫的是空軍長春飛行學院。」陳冬說,是航天事業選擇了他,在高考成績出來後,分數過了本科線,據他後來了解,報考學校經過研究,認為他的視力下降,是高考複習用眼所致,暫時性地下降0.1,以後調節保養好,是完全可恢復的。學校在考慮綜合身體和成績的因素後,還是把他錄取了。
  • 航天員陳冬父親回憶:考軍校視力體檢差了「0.1」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作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38歲的陳冬將首次飛向太空,執行「神11」任務。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他的父親,中鋁銅業洛陽公司的退休職工,69歲的陳樹林。陳樹林告訴記者,陳冬從小就特別崇拜解放軍,立志要報考軍校,高考時曾說「上不了軍校就去當兵」。
  • 中國11名航天員成功上過天執行任務,如今他們都是啥級別的軍銜?
    獲得「航天功勳獎章」的有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獲得「三級航天功勳獎章」的有劉洋(女)、王亞平(女)、張曉光、劉旺。獲得「二級航天功勳獎章」的有聶海勝、景海鵬,其中景海鵬還獲得了「一級航天功勳獎章」。
  • 特級航天員景海鵬為你講述三問蒼穹背後的故事
    正是歷經了這些艱辛的磨礪和嚴格的錘鍊,2003年,經過全面考核,首批14名航天員都具備了執行飛天任務的資格,去掉了「預備」二字。又是一個5年後,自己才一步一步完成了從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跨越。但是,要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員,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