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就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懶就業?

2020-12-15 PaperFree

每年六七月份都有大批應屆畢業生走出校園,踏上求職的路,在以前,如果畢業後遲遲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人們可能會四處應聘,馬不停蹄的投簡歷,然而現在很多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顯得格外淡定了。

配圖

懶就業是什麼意思

懶就業這個詞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懶惰,懶得找工作。

其實懶就業再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成是慢就業。

有一些長輩會認為慢就業就是不務正業,我想未必都是。

如果對慢就業加以細分,就會發現慢就業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積極的慢就業,有自己的未來規劃和就業計劃,只不過是選擇一個時段放慢就業腳步,暫時的慢,是為了今後的快;

而第二類則是消極的慢就業,其實就是懶就業。這類同學往往屈從於就業壓力,或者是高不成、低不就,要麼就是有啃老的資本而放棄尋找工作。這種慢就業潛伏著危機,不利於求職者未來的發展。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懶就業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再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也是社會的熱點,然而現在很多年輕大學生出現懶就業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1、認為找工作還早,先玩爽了再說。

2、認為工作機會多的事,慢慢來,不著急。

3、大學時期專業基礎不紮實,沒有實際本領。

4、眼高手低,覺得職位和薪水都配不上自己。

5、怕吃苦,不敢進入職場。

6、沒有目標和職業規劃,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方面的工作,迷茫。

7、家裡有礦,有家業要繼承。

本文paperfree轉載自上考網

paperfree一個專門做論文檢測的網站,註冊關注即可免費檢測 體驗邊修邊檢在線改重

相關焦點

  • 警惕「慢就業」淪為「懶就業」
    當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時,有一小部分學生既不著急就業,也沒有繼續深造,而是選擇去遊學、支教或者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人生道路。這種做法被稱為「慢就業」。我國越來越多90後,尤其是95後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所謂的「慢就業」,就是畢業後不著急找工作。應該說,「慢就業」是一個中性詞。
  • 「慢就業」莫成「懶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邊是數量屢創新高的高校畢業生,一邊是受疫情影響調整招聘計劃的用人單位,壓力之下,2020年應屆畢業生「慢就業」現象更加凸顯。大學畢業生直接選擇就業還是選擇「慢就業」,都是個人的選擇,我們應當予以尊重。從長遠發展角度看,一些大學畢業生選擇「慢就業」未嘗不是一種理性選擇。
  • 聚焦「慢就業」現象:「慢就業」不能變為「懶就業」
    「慢就業」不能變為「懶就業」【聚焦·「慢就業」現象】步入「金九銀十」,求職招聘又迎來一年中的旺季。當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時,有一小部分學生既不著急就業,也沒有繼續深造,而是選擇去遊學、支教或者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人生道路。這種做法被稱為「慢就業」。
  • 高校通過線上模擬、精英講堂等活動推動大慶大學生就業應聘要成功 懶就業慢就業要不得
    而實現穩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至關重要。記者獲悉,近期,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東北石油大學紛紛通過線上模擬面試實操訓練營活動、精英講堂及招聘活動,推動大學生更好更快地實現就業。面試煩惱你也有嗎?記者從東北石油大學此前召開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上得知,為了解決今年疫情期間該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該校已經連續舉辦了多場線上招聘會;在開展就業指導方面與服務方面推出了精英講堂、夢想雲驛站等活動。
  • 「慢就業」不能變為「懶就業」
    怎樣避免「慢就業」演變為「懶就業」「不就業」?疫情之下「慢就業」現象越發凸顯的背後折射出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1.「放慢步伐,只為更堅定前行」很多人認為,畢業後趕緊找個工作是人生正道。但現在一些年輕人偏偏選擇背道而馳。湖南某理工科大學畢業的何偉(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 聚焦慢就業現象:「慢就業」不能變為「懶就業」
    怎樣避免「慢就業」演變為「懶就業」「不就業」?疫情之下「慢就業」現象越發凸顯的背後折射出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1.「放慢步伐,只為更堅定前行」很多人認為,畢業後趕緊找個工作是人生正道。但現在一些年輕人偏偏選擇背道而馳。
  • 畢業生「慢就業」三大難點需破解 克服「懶、等、怕」
    不少畢業生普遍反映:「鍵對鍵」不如「面對面」。  「疫情期間我在網上海投簡歷,也有一些企業聯繫我,但由於沒法當面進行交流,工作一直沒談成。 」安徽大學法學碩士劉效也是今年畢業大軍的一員。  「過去我們覺得畢業後不工作很奇怪,現在的年輕人更加追求自己的志向和興趣,在不啃老的前提下,花一些時間積累和挑選,這未嘗不可。但這其中也應明確主動和被動的區別。若有明確規劃,不斷提升完善自我,是不怕的。若只是被動等待,甚至是以此作為『懶就業』『怕就業』的藉口,那顯然不值得提倡。 」合肥工業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張黎黎說。
  • 慢就業,畢業生「拖得起」?
    就這樣,疫情被一些畢業生當成了校園生活與職場生活的「過渡期」或「緩衝期」。中南地區某高校教師劉暢告訴半月談記者,一些家庭並不催促子女趕緊就業,不僅在子女畢業後仍提供物質支持,還鼓勵子女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路。這讓一些畢業生心理上就缺少求職的壓力和動力。「而且,像開網店、做主播等在以前被認為『不務正業』的工作成為一些畢業生的新選擇,他們也就不急於去找以往所謂的固定工作了。」
  • 2018年畢業生不著急找工作了!95後表示:穩住,我們能贏!
    北京科技大學的孔珊珊直截了當:「我一定要熱愛它才可以。」她認為,自己首先要認同企業文化,這點很重要。北京林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穆琳覺得,95後的學生自我意識更加強烈,三觀要一致,自己要做得開心。「有一個學生,我說你之前那個大公司挺好的呀,現在為什麼選擇了這麼一個創業公司?他回答很乾脆,我感興趣啊,薪水少了三分之一也可以。」
  • 四川農大2020屆畢業生月均收入5857.16 元
    四川在線記者 江芸涵四川在線記者1月5日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學校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學校2020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 86.82%,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 87.24%,畢業研究生就業率為 84.05%。
  • 我市多措並舉助力高校畢業生「穩就業」讓「最難就業季」不再難
    就讀於五邑大學物流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馬嘉穎告訴記者,早在上學期的校招會上,自己便在一家國企找到了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如今已順利入職了。當談及未來時,這位出生於1998年的年輕人同樣也充滿了信心與期待。我市日前出臺了2.0版「促進就業九條」,創新並升級了一批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幫扶政策;分層次分類別開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全方位提供精準服務等方式,引導畢業生實現多元化就業;在全市招募100名高校畢業生從事「三支一扶」志願服務,服務期限2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可按相關規定享受定向考錄公務員、直接辦理事業單位聘用手續以及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加分等優惠政策;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