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明本經廣收萬類,普被三根。今當更明,萬類之內,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誰是當機」。前面「方便力用」說過,《佛說大乘無量壽經》確確實實是廣收萬類。男女老少、賢愚不肖,這是講的人類;不但是人類,它還包括了十法界,上自聲聞、緣覺、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人人都有分。三根,上中下三根,上根是菩薩,中根是聲聞、緣覺,下根是六道眾生。這一段要更加給我們說明,這萬類之內如何是器,根器,三根當中,什麼人最當機。
下面念老告訴我們,「根器有是器與非器之別,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把佛法比喻作甘露,這些人是非器。《疏鈔》說,蓮池大師的,「前三非器」,哪三種?不相信的人,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不肯念佛,這三種是非器;反過來那都是器。器與非器是比喻,器是個器皿,譬如一個茶碗,這個茶碗沒有損壞,很好用,這是個器具;如果這個茶碗有漏洞、有破碎,我們盛上茶水它就漏掉了,這叫非器。
用這個比喻,這個法門適合於什麼樣的人。不相信的,對他不起作用,阿彌陀佛再慈悲,也沒有辦法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他不相信。另外一種,他雖然相信有極樂世界,不想去,這個世界挺好,值得他留戀,他不願意去,這也不能得利益。第三種,他也信,他也想去,但是他不能念佛,懈怠懶散,這也不行。反過來,具足有信、有願、又肯念佛,那這個全是淨宗的根器。
我們繼續看下面,這是念老給我們註解的,我們看老人的開示。「信」,信什麼?要「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常常在一起學習,蕅益大師講六種信,第一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麼?相信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很重要。中國、印度傳統文化裡頭跟西方世界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中國人從小,母親培養兒女的信心,相信什麼?相信人性本善,把這個意思寫在童蒙課本第一句,《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為什麼?中國傳統教育是聖賢教育,性本善就是聖人。性本善就是佛陀,所以佛法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相信,為什麼?你相信你才能成佛,學佛能成佛,學儒能成聖,學道能成神仙,你沒有信心怎麼行?念老在此地也說得很好,要相信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佛陀,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更深了,為什麼?我們同一個本性,本性本善,那就是佛。我們今天,我們今天本性本善不見了,迷了,現在變成什麼?變成習性,習性不善,就是眾生。可是一定要知道,習性跟本性是一個性,只是一個是悟一個是迷,自性覺悟了就是佛,自性迷惑了就是眾生。並不是兩個性,是一個性,這個很重要。
下面引用的是淨土法門理論的依據,就是這兩句話,淨土根據的道理,《觀經》上說的這兩句。「是心是佛」,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的真心本來是佛,現在想作佛,跟是心是佛相應,當然能成就。我們現前,我們現前是心是佛沒錯,但是我們是心沒有作佛。我們在十法界裡頭人法界,那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人。作人,人是什麼?在中國,古聖先賢跟我們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人。這四科我們把它合起來,那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具足這十二個字,這是人,現在所說的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