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時代,這種思想確實很普遍,到處都能看到這種現象,但是隨著現在社會的發達,應該會慢慢減少才對,可是經過了解發現,這種現象還是存在,並且不少家庭都會 這樣,還聽到朋友說,誰嫁到男方家,生了個女兒就沒地位,要看臉色還受氣,為什麼會有這種思想,原因是什麼,女兒就不好嗎?下面一起看看大家是怎麼說的。
如今的社會,傳統思想中重男輕女思想的毒性已經輕了許多。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江蘇南通的那個奶奶一樣踩死孫女,可是愛兒多過愛女仍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尤其在鄉村、城鎮地區!
幾年前二胎政策還沒開放。表姐生下一個男孩,長輩最常說,「你表姐命好的啊!第一胎就是男孩,不用再生了。」其實,連表姐自身也是這樣認為的,所有人都認為要是生女孩,即便犯法罰錢也要再生一個。
為什麼中國傳統思想中生兒子這麼重要呢!俗話說,養兒防老。在古代男權社會,農耕文明的背景下,男性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勞動力的確是可以養兒防老。但在現代社會,哪裡是養兒防老。多數人都是養兒,不僅養他的上半生,還要買房買車供他娶老婆為他下半生做打算。反倒養女兒貼心許多。
相比養兒防老更為重要的是傳宗。中國人多有設立宗祠的習俗,何為宗祠,就是同一姓氏、同一祖宗為一宗。自古姓氏都是隨父親,不隨母親。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夫家的姓要流傳下去,生了女孩就無法流傳姓氏。於是但凡大戶人家只有女兒的,便會要求女婿入贅,以達到傳宗接代的目的。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對女孩來講就如同人間煉獄。這也是為什麼好多被親生父母遺棄或送人的女孩,為何後面不肯與他們相認?不發生在自己身上,是體會不到這種深入骨髓的痛苦!
一位網友說了一個這個請示,說的是他朋友煥弟就是生活在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家庭的。家裡姐弟三人,她上面有個姐姐,下面有個弟弟。打小姐妹倆就是家裡多餘的人,除了父母需要她倆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時,會覺得還有兩個閨女,其他時間她倆就跟空氣一般,事事處處得讓著她家那個寶貝弟弟。
小時候處處讓著也就罷了,如今煥弟都成人,出來工作能賺錢養活自己了,父母還是一味地要求她時時事事讓著弟弟點!家裡寬帶是給寶貝弟弟安的,所以在他弟弟玩遊戲時,全家人都不可以上網,不可以大聲喧譁,不可以去打擾他。家裡的電視是父母專用的,所以煥弟回到家除了可以看書學習或者躺床上挺屍。別的沒事做。就這樣弟弟還經常找茬讓父母修理她。姐姐因為忍受不了,父母對弟弟的偏心,對她們姐妹的苛責,所以自己能掙錢後就搬出去自力更生了。只有煥弟還在家裡繼續忍著摧殘!可憐的女孩啊!
在只生一個孩的年代,生男生女那是聽天由命的,不管你是生的是男孩女孩,那都是你的孩,那都是你的親生的骨血骨肉,那都是你的寶貝疙瘩,即然是老天送給你的,你也就別管男孩女孩了,來了啥孩就啥孩,啥孩都是你的孩,等你老了那一天,你才會知道哪個孩子是好孩子。
過去的傳統觀念,說是養兒防老,沒說是養女防老,可是到了這個時代的今天,這個觀念已經是開始改變了,而且是大大的改變了,你養兒防老,可偏偏娶了個媳婦就是不想讓你養老,而且婆媳矛盾一旦存在或發生,那可就有點慘了,最後是家庭內戰,沒完沒了,本來是家和萬事興的家庭,最後甚至鬧到了土崩瓦解的後果了,說明一點,這樣的社會現象是有的,但是不多,不多的意思就是很少了。
而生了女孩的家庭,最後是女兒帶回來了個女婿回家了,這就等於又多了半個兒子了,而女婿一般的還都聽媳婦的話,對老丈人丈母娘的也是百般的殷勤孝順哪,這樣一來半個兒子就成了一個兒子了!也說明一點,這樣的社會現象更是有的,而且很多,很多的意思就是多了,我呢也是這樣的,所以我現在是相當滿意的啦!
重男輕女是封建思想和家族觀念的產物,兒子可以傳宗接代,子承父業。女兒終究是別人家的人。生兒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後傳人。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絕大多數人不這樣想,沒有兒子用地方方言說是焦尾巴,就是斷根。他們認為在家族乃至社會上抬不起頭,處事接物中受人欺負,所以拼命也要生個兒子。
在農村這種現象很普遍,我的堂姨,堂兄就是這樣。我堂姨經常愁眉苦臉的說,你們都有兒子,出去說話多風光,腰杆子挺的直直的,我沒兒子,說話也不硬氣,別人也看不起。和鄰居吵架都沒底氣,生怕別人罵她焦尾巴。你要不生兒子,人家罵你焦尾巴,這是最最傷心的事,當事人恨不得有個地洞鑽進去。這都是心理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