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兒女至成年,兒女贍養與照顧父母的晚年。
這樣的想法,盛行了不知道多少年,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只是,時代在變化,很多原以為鐵打不動的家庭倫理觀念,也在現實面前,遭遇到了衝擊、產生了很多的無奈,不得不引發群體性的討論與反思!
分享一位男士的感悟:「50歲才活明白,餘生,你最牢的依靠不是兒女,而是需要手中握住一些對自己而言至關重要的東西。」
看過之後,可能對大家而言,也會略有啟發吧!
01
我姓萬,今年50歲。妻子小我兩歲,今年48。
我們倆個都沒有正式工作,一起從農村出來城市定居的,最初靠打零工,後來靠做點小本買賣維持生計,艱難養大了兩女一兒,現在,他們全都成家立業、有了算是不錯的婚姻與家庭。
雖然在城市裡面生活了差不多30年,但是我跟妻子的觀念還是挺傳統的。覺得辛苦半生,熬出了頭。
下一代已經到了接班的年齡段,我們也可以功成身退,依靠晚輩享享清福了。
所以,就把生意跟店面交給了兒子兒媳打理,我們就搬過去跟他們一起居住,算是正式開始了自以為會很安逸的養老生活。
只不過真的在一起過日子才知道,沒有那麼容易。
兩代人湊在一起,身為父母,難免還會出於習慣去管一下他們。
但是卻又發現,兒女的生活,你想強行參與,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反而也只是徒增煩惱、增加彼此的對立與不和睦。
02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把曾經養活一家人的店面跟生意,交給兒子兒媳,其實就是以身家性命相託了。
再加上當初他們結婚的房子、彩禮、婚宴之類的,也都是我們老倆口想辦法解決的,換取晚年呆在他們身邊養老的資格,應該也足夠了吧?
可是呆了還沒有太長的時間,我們就發現,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活成了兒子、兒媳心目當中的包袱、累贅不說,呆在家裡也同樣閒不下來。得幫著幹家務、帶孩子、有事沒事還要去店裡幫忙……
只不過從從前的老闆跟老闆娘,變成了打雜的,地位是一落千丈,所有的勞動都視為理所應當。
忙了、累了、付出了,還被他們嫌,認為我們沒有給生活費,是吃閒飯的,成天連個好臉色都沒有。
後來我們終於明白了,養老的最關鍵之處,是要有自己的窩。
依靠別人,永遠都不如依靠自己。就這樣,才又搬回來老房子,也收回了店面,自己重新開始操勞。
03
對於我們搬出來,兒子兒媳沒什麼意見,簡直就是求之不得。但對於我們收回店面,很是不高興。
當時我就直接跟他們講:「我們總也要吃飯吧?」
這樣,才不甘不願放了手。
只不過,經過這次一起生活又分開,特別是要回店面之後,從前跟我們還算是比較親近的兒子倆口子,明顯對我們冷淡了很多。
他們的變化雖然不是我們所想要看到的,但也算是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近身兒不如貼身錢可靠!
五十歲人還未老,依舊有選擇往後過日子的資本。
不要過早想要依靠兒女享受晚年,再打拼十幾、二十年,積攢起充足的養老資本,恐怕到時候自己還過得安逸自在、理想幸福得多!
結語:
當代老人幸福養老的關鍵,已經不是純粹依靠兒女,而是得依靠老伴、老本跟老窩。
如果再要提此外最重要的一、兩點的話,那就是健康的身體與良好的心態。集齊這些,說真的,就算不依靠子女,自己也有能力過好晚年。
時代在變,老人們的生活理念也需要跟著發生一些變化才行。
雖然按照傳統,父母依靠兒子養老天經地義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自己多做足保障,能給自己找到更加安全的退路,多一種選擇也只會是更加保險!
在這種事情上,單選項就沒有多選項可靠跟安全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