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大道留學丨留美4年,80%的留學生最後的選擇是——回國

2020-12-22 棕櫚大道留學

棕櫚說:一直以來,留學生就業都是家長和學生,乃至全社會比較關注的話題。

光是今年上半年,海歸就上了幾次微博熱搜,而且毫無疑問,全是比較令人扎心的話題:

從話題討論上來看,無論是薪資,還是就業,各項數據似乎都在表明,海歸的光環已經逐漸淡化,就業優勢已經不再突出明顯……

「花那麼多錢去美國讀大學值不值?」「留學生與國內畢業生就業差別大嗎?」「國內僱主對留學生的評價到底如何?」「為什麼80%的留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國?」

這些問題被吃瓜群眾越來越多的提起,甚至【為什麼海歸就業越來越難,工資越來越低】之類的文章也會時常見到。

事實真的就是如此嗎?海歸就業前景到底如何?如何規避海歸求職的尷尬處境?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些問題。

留學生現狀:80%學成回國發展

我們先看一組教育部最新統計的數據: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66.21萬人,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

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有的認為,祖國越來越強大,機會越來越多;有的認為,美國就業崗位資源有限,留美越來越難;也有的認為,不少家庭送孩子出國就是為了鍍金,混個文憑而已。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和國內大學畢業生一起淹沒在求職大軍中呢?

留學生歸國潮背後的本質原因

中國經濟迅速發展

對留學生而言,機遇不言而喻

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是吸引留學生回國的重要原因。

曾有媒體這樣表述:「20年前回國,是祖國需要我;20年後回國,因為我需要祖國。」

國內許多的優惠政策是專門針對於歸國留學生的,比如:留學生回國就業落戶政策,留學生購買免稅車政策,學術研究方面的政策,創業方面的優惠政策,子女入學優惠政策等,為了吸引人才,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更是推出了專門的留學生福利,可以說是從方方面面照顧到了留學生的利益。

還有教育部最新「網際網路+留學服務」政務平臺的上線運行,更是實現了「一網通辦」的服務模式,極大地方便了留學生回國工作、回國創新創業,預計每年將有40萬以上留學人員因此受益。

當然,並不是說國外就業環境就不好了。只是,國外所設定的各種有利環境,大部分只是針對本國的公民。像是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相同的能力和學歷條件下,僱主更願意招美國本土的畢業生,這對於留學生在美國獲得就業籤證是很大的障礙。

幾番對比衡量之下,對於留學生而言,國內的行業趨勢更理想,因此,留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國就業已成必然趨勢,良性的職場發展空間是海外人才的主要訴求。

精英化走向大眾化

出國留學結構發生根本變化

與上世紀80年代的那股「出國潮」相比,眼下這股留學熱潮,時代背景和結構特點完全不同。

據教育部統計,2008年度,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17.98萬人,是自197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2008年後,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出現「井噴」:2010年達28.47萬人,2018年更是直接飆到66.21萬人。

2008年以前的10年,大多數出去的人,主要是選擇到國外攻讀本科以及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佔據很大一部分比例,基本上可以界定為「精英留學」。

而從2008年到2018年這10年,出國留學具有了比較明顯的兩個特徵:

一是留學群體整體質量良莠不齊。家庭經濟能力的提升和這一代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使得一大批孩子湧向海外學校。這部分留學生中,的確有部分人是為了獲取知識,追求更完善的教育制度,但也有一部分人確實是為了逃避高考壓力「鍍層金」去的。

二是留學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留學家庭選擇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學就將孩子送出國門。相關報導統計,接受國際學生的美國私立學校數量近3年以每年10%的速度穩步增長,以滿足中國學生的需求。

出國留學結構的變化,導致一部分競爭力不足的留學生在國外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回國求職反而有諸多優勢。

超七成海歸為獨生子女

自身在國外的文化認同感不夠

融入一直是我說的比較多的一個話題。離開了學校這個保護傘,留學生拿到綠卡之前,身份問題會像幽靈一般如影隨形。

為什麼在美國政治、法律、商業公司等領域的高層華裔並不多?正是因為,想要在美國社會上生存,進入精英階層,這背後需要留學生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選擇回國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要注意的一個現象是,數據表明,超過七成的海歸是獨生子女,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家庭的團聚以及對父母的照顧,也成為了海歸選擇回國發展的重要原因。

有留學生曾表示:「在中國,我們有這樣的傳統觀念,就是當我們的父母老了之後,我們有義務贍養他們。這是對於他們養育我們的一種回報。」

留學生回國就業真的很難嗎?

我們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無論什麼原因引發了「留學生歸國潮」現象,但毫無疑問留學生就業「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成定局。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Mingyu Chen博士的調查研究顯示:在中國,本土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得到回覆的機率,比畢業自美國大學的「海歸」要高;甚至,美國名校畢業的求職者得到的回覆,還沒中國一般大學求職者多。

但是,當被問及為何會選擇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時,調查發現「海歸」在中國職場「遇冷」,並不是因為招聘者懷疑美國大學畢業生的質量。

35%的招聘經理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大學的求職者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更容易跳槽離職,很難穩定下來;另外35%的招聘經理認為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更加適合公司的職位;只有7%的人認為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更好。

這個結論一經發出就上了微博熱搜。底下的評論,出奇的一致,幾乎全都是在替留學生說話。

這是不是也說明,真正能代表留學生的那批人,對於自己目前就業的現狀是相對滿意的呢?

(點擊可查看大圖)

留學生就業真實情況什麼樣?

高學歷複合型海歸就業吃香

金融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更青睞海歸

前程無憂日前發布了《2019海外留學生優秀人才需求報告》,該報告基於15個行業的220家領先企業的調查,這220家僱主2019年都有海外留學生的招聘計劃,其中48.9%的僱主2018~2019年在海外舉行了留學生招聘會。

報告顯示:「今年有招聘海外留學生計劃」的僱主中來自金融行業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最多,但是需求正在各個行業擴展。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技術在中國發展的優先優勢、海外就業可能的減少等因素,中國留學生學成回國人數逐年增加。

僱主提供的工作機會86.4%同時面向國內和留學回國人才,只面向有海外教育經歷的工作只有13.6%,但是僱主們認為,海外留學生在外語水平、獨立思考和創意上比國內畢業生普遍有優勢,國內畢業生在相關知識、忍耐力和執行力上表現更佳,僱主們根據這些特點在人才引入時已經開始有不同的側重。

72.4%的僱主對現有企業內的海歸人才的表現予以認可。

除此之外,高學歷海歸技術人才加速回流,高精尖行業更需要精英留學生的加入。

教育部剛剛結束的今年第三場金秋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徐培祥表示:

無論是在教育、科研、衛生、創業各個方面,留學回國人員發揮的作用巨大,包括我們的院士,還有我們的校長,有留學背景的人員越來越多。

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墨子」、「悟空」、「大飛機」製造等大項目背後,都有一大批國際化人才,這些國際化人才絕大部分是有留學背景的科學家。

海歸高低薪分化加劇

就業起薪8000至12000元

首先要清楚,無論是放大美國頂尖名校畢業生的高薪資,還是過度貶低普通大學畢業生的低薪資,都是耍流氓。

2019年調查顯示,40.8%的受訪僱主提供留學生工作機會的起薪在8,000~12,000元之間,略高於重點大學同等學歷畢業生水平。

基於這個數據,很多人提出「海歸貶值」「留學無法回本」的觀點。

但有意思的一點是,根據領英(LinkedIn)發布的《2019人才流動與薪酬趨勢報告》,被問及留學的成本多久能收回的時候:

7.2%的留學生表示只要一年,22.5%的留學生表示要1至3年,35.9%的留學生認為要3至5年,10.3%的海歸表示需要10年以上。

但是也有不少留學生認為,出國留學得到的無形財富太多了,不能單單用金錢來計算。

海歸回國就業薪資的差距,表明留學生就業競爭力分化程度越來越大了。但毫無疑問,畢業於海外頂尖名校的海歸人才依然搶手,尤其是美國留學生,就業競爭力指數遠遠超過國內本土人才。

海歸求職的優劣勢在哪裡?

分析完海歸求職的現狀,我們來看一看海歸求職的優劣勢:

優勢分析

國企、外企、合資企業偏好海歸明顯

80%以上的留學生在自身語言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視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在當下全球化市場進程中,無論國企、民企、或跨國外資公司對於擁有留學背景經歷的海歸都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

好的公司和好的崗位,對於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量是會越來越高的。

大部分企業在招聘時更傾向於使用海歸,以新華社2019年面向社會招聘工作人員(含留學人員)公告為例:

越是熱門城市地區的分社和總社崗位對於求職者的英語水平要求越高,特別是總社崗位採編崗位更是只面向留學人員。

大部分單位對海歸提供特殊待遇

大部分單位也對海歸員工十分重視,海歸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後發優勢明顯。

數據表明,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採取了傾斜性待遇。同時,海歸人員所享有的培訓機制也更為完善。

國家支持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創新

各個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人才的需求量依舊非常大,為了廣泛吸納優秀人才,針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就業、創業,地方政府會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資助和稅收、貸款等方面的優惠。

這也充分說明,留學海歸群體的競爭力,依舊還在!

劣勢分析

期待較高,自身定位不夠精準

很多留學生考慮到留學成本,回國求職時對於薪資的要求往往高出企業預算。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正確定位自我價值,以合理的期望值進行求職才是長遠的選擇。

舉個例子:經常碰到許多同學,一溝通到求職就是非頂尖機構不要,一定要立刻、馬上進入超頂尖公司不可,完全忽略了自己自身實力和價值累積的過程。但頂尖機構在選擇任職人員時,要求往往更加嚴格。

單位招聘時間不固定,溝通受限

調查結果顯示,23.7%的受訪單位表明一年中只在特定時間招聘,31.6%的單位表明只在業務需要時招聘,44.7%的單位表明一年中持續保持招聘。

對於留學海外的學生,要參加國內的招聘明顯存在信息不對稱,地理位置受限制等明顯的問題。

留學生如何提高回國就業競爭力

出國留學是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發展,學成歸國也是因為看好國內未來的潛力。

接下來,我跟大家聊聊這幾年接觸了很多留學生後,總結的一些關於就業的建議。

重視實習和全職工作經歷

留學生讀書期間應當積極開展職業社交,尋求實習機會。一方面實現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豐富自己的簡歷,在求職的時候給僱主留下深刻的印象。

領英《2019人才流動與薪酬趨勢報告》報告表明,海歸群體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經驗,具有1年以上,特別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比例提升明顯。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畢業後先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

調整心態,做好職業規劃

海外留學生確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自身優勢,但即使是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也常常因為忽視職業規劃,導致在進入職場後難以調整心態來適應變化。

因此一旦留學生選擇回國,就要快速從國外的環境中脫離出來,正視國內外工作環境、薪資差別產生的落差。

一般來說,從美國回到中國,薪資水平首先會打一個大折扣,很多留學生回國一開始常常會抱怨工資太低。

提前熟悉國內就業環境

如果一開始就有回國工作的打算,不僅需要提前熟悉行業的模式,還需要了解中國的商業環境。要不斷的關注各方校招的信息,把握住大型企業的海外宣講,儘早規劃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爭取做到專業對口。

與此同時,在回國前可以先展開調研,了解國內的環境能否滿足自己的求職意向和工作需求,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定位是否適合中國的招聘市場。

總結

昂貴的東西總是承擔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更高的期望,我們可以追求「光環」,但是絕不能將留學過分功利化。因為留學不能帶給你全部,不能讓你一步登天,不能消除你所有的焦慮,更不能立馬回報你所有的付出與努力。

當前海歸就業的現狀,與其說「留學生」貶值,不如說「留學生」價值在回歸。求職者的品性和能力成為人才需求方最為關注的內容,並不是一件壞事。每一個留學家庭都應當以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留學生就業問題。

各位留學生們,當你在考慮要回中國還是留在美國的時候,不妨先問問自己,回去和留下的真正理由什麼?

-End-

相關焦點

  • 留美or回國,有什麼建議給在美國留學的同學?
    每年都有很多美國留學生期待可以成為幸運兒留美。但是往往,被得不到都H1B逼瘋;從2015年到2019年,即便在法律沒有改動的前提下H1B回絕率依然保持平穩上升,2019年上升到了10年最高32%,中國留學生抽中的機率不足10%。
  • 棕櫚大道留學 丨 疫情下針對美國備戰申請和在讀留學生的建議
    與此同時,美國各大高校相繼停止線下授課、部分夏校取消申請或退費、3月北美SAT大規模取消……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在美留學生和申請季的準留學生們。面對當前形勢,棕櫚君迅速反應、多處求證,全面分析了疫情對於留學生的影響和應對方式,特別分享給大家。
  • 包機起航,第一批小留學生即將回國!留美小留學生也回國有望
    在留英小留學生的消息沉默了幾天之後,事情迎來了轉機,4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大使館將安排航班接送小留學生回國,一時間引起人們關注。今日,國家已經派出一架商業飛機,從上海起飛直達倫敦,第一批小留學生將回國!
  • 留學生,你為什麼回國?
    資料圖:中國留學生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7日報導,2016年中國大陸留美「海歸」人數創歷史新高,但其中80%卻是「裸歸」──留美後僅拿到畢業文憑,未獲在當地實習、就業機會,且許多「海歸族」回來就業後呈現
  • 報告顯示疫情促使2020年留學生回國求職增長67.3% 留美學生歸國...
    1978年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在新未來下,海歸群體如何制定未來決策呢?在此背景下,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很多數據與往年都有很大不同。
  • 「2020留學總盤子縮小30%」,年營收1.5億元的棕櫚大道如何保持兩位數增長?
    在留學行業裡,棕櫚大道算是一個後來者。但雖然後來,卻不容小覷。2014年開始創業,2015年轉型B2C,棕櫚大道入場時留學市場已經過了井噴年代。但其在2015-2019年依舊保持了每年翻番的速度。朱殷透露,棕櫚大道2019年營收規模在1.5億元。2020年,疫情重創留學行業,朱殷預計今年棕櫚大道能保持較小兩位數的增長。
  • 留學畢業後回國還是留下?留學生選擇多元化
    留學畢業後回國還是留下?參與互動    據相關媒體報導,有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抽中了被稱為國際生畢業後留美工作敲門磚的
  • 留美找工作不如「海歸」?海外工作與回國找工作體驗對比
    又或是留美工作幾年再回國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不同的選擇都會讓你面臨不同的問題也會讓你的生活軌跡從此變得不同多少已經回國的人懷念國外自由的生活多少留在國外的人在為了身份問題奔波忙碌時羨慕國內同齡人的安逸生活本文針對海內外畢業生就業現狀進行對比
  • 留美學生講述「悲催」留學經歷:花4百萬留學,回本不知何年
    回國工作半年後,吳凱還經常做噩夢。夢到自己在面試時剛一開口說話就被面試官聲色俱厲地喝令停下。那還不是最恐怖的夢,他曾經夢到自己渾身是血,大聲呼救周圍卻沒有一個人,噩夢中驚醒後,他渾身都是汗。在美國留學8年,吳凱曾鐵了心畢業後要留在美國。最終他卻選擇了回國。「我相信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深度 | 最新海歸調查報告:北美留學生回國根本不能逃離內卷?
    金融、網際網路、文娛行業更受海歸偏愛;4.疫情促使2020年應屆留學生群體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3%,二季度同比增幅高達195%;5.留美學生歸國發展期望最迫切,2020年回國求職人數同比增長86.8%;6.近9成留學生回國後選擇就業,求職時最看重薪酬福利;7.
  • 留學生哭訴:花幾百萬留學,回國後月薪幾千塊,何時才能回本?
    如今出國留學的盆友是越來越多了。留學需要大量的錢,這毋庸置疑。許多人覺得值,可漸漸也有人認為大把的錢砸出去根本不划算。上百萬花出去了,何時才能「回本」呢?近日,主頁君看到了這樣一篇報導,標題起得就很嚇人——留美學生講述經歷:花400萬留學 回本不知何年文章講述了一個在美國留學的男生吳凱。
  • 棕櫚大道留學offer捷報 丨 美國布朗大學創新管理與創業碩士
    L 同學是轉專業申請,偏向量化方向,棕櫚導師根據學生的背景條件,建議學生申請工程管理方向。在背景提升階段,考慮到自身數據方面的培訓經歷不多。 L 同學加入了種子計劃。在申請階段,棕櫚導師著重實習和科研中的是量化經歷的體現。立足於學生的專業背景,挖掘學生的經歷亮點。最終成功斬獲藤校 offer !
  • 清華大學赴美留學生超86%留居美國 評論區炸了
    小編喊你看網友神評論啦~百聞神評論,精選每日用戶熱評,為你分享網友最新鮮、最犀利的觀點~下面給大家分享的熱點話題是【清華大學赴美留學生超86%留居美國】,此消息一經曝出,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截止目前點擊量已達6944,2325位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態度~快來圍觀,前排搶個沙發吧
  • 講座回顧 | 疫情下留學生是回國還是留?
    回國,意味著2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回國旅途中的感染風險,以及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甚至是在美課業受到影響的後果、因為個別「巨嬰」而不得不背起的黑鍋...  而留美,則面對的是父母的牽腸掛肚、夜不能寐,美國舍友依舊不戴口罩的「自由樂觀」,還有因為川普那句「Chinese Virus」愈發嚴重的種族歧視...
  • 這一屆留學生 在中國「留美」
    成立於2012年的上海紐約大學,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和紐約大學合作創辦的中國第一所中美合辦研究型大學,也是紐約大學全球體系中具有學位授予資格的三大校園之一。  根據上海紐約大學的說法,鑑於上海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上紐大擴展校園和世紀大道校園的大部分課程將在線下課堂開展。參加Go Local項目的學生仍可以參加母校園開設的線上課程。
  • 2016留學發展報告:中國留學生佔世界留學生總數1/4
    新京報快訊(記者李玉坤)今天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度,中國在海外留學的學生有126萬人,約佔世界國際留學生總數的25%。這意味著每4個國際留學生中,就有1個是中國的海外留學生。
  • 教育部:2019年出國留學人數超70萬!留美人數超一半!
    相比上一年度增加4.14萬人,增長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6.09萬人,增長11.73%。查看往年數據,可以算出這樣一組數據,近40年(1978-2019),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
  • 棕櫚大道留學丨18歲留美女生:我是如何「勇闖」國外社交圈的?
    棕櫚說:很多中國孩子剛去美國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感到孤單,其中不乏一個朋友都交不到的情況出現,當然,也有很多同學在讀了幾年書之後發現身邊的朋友仍然全都是中國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真的只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嗎?
  • 6000多名留美博士後,80%選擇不回國,國外月亮真的更圓嗎?
    中國大陸留學生是目前世界留學生中最龐大的一個群體,根據教育部官方的數據統計:2018年大陸留學生總數高達66.2萬人。從2008年開始近10年來,大陸留學生人數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3.9%。其中,有超過50%的留學生選擇了美國作為目的地。
  • 棕櫚大道留學 丨 被稱為南方哈佛的杜克大學到底有多牛?
    這是我們全新開設的欄目「棕櫚導師就讀項目大揭秘+大吐槽」。在這裡,來自天南地北各個旮旯的導師們將齊聚一堂,共同揭秘 Ta 們在外留學時就讀的項目,並吐槽那些一般人我不告訴 Ta 的學校和專業的事情。現為棕櫚大道專業導師。百年新手之偽音樂愛好者,記不住人名之偽動漫愛好者,瘋狂砸錢之真遊戲愛好者,桌遊收集狂,貓奴潛伏期,典型金牛座,大學辦過公司,斷過手(三次),現就職於美國最大醫療管理諮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