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俗話說:「君子易處,小人難防」,因為正人君子往往比較剛直,喜怒哀樂、所思所想都容易得知;小人則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喜歡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玩弄虛情假意,所以難以辨別真假!
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時候,再複雜的事物都有其內在規律可循。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古人總結的識人術來判別出小人。如何辨別小人?老祖宗的兩句識人術口訣非常實用,看人八九不離十。 奸詐之人,往往都有這兩個「反常」的特徵,越是掩蓋,越容易暴露。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蘇洵《辨奸論》
釋義:大凡為人處世時,不近人之常理常情的人,很少不是大奸賊的。
《辨奸論》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作的一篇散文,他通過深入淺出的言語來分析大奸之人,並表達了對這種人的厭惡和否定之情。蘇洵認為,那些做人做事不近乎常理常情的人,很大可能就是大奸臣。
他還舉例說:一個人,如果臉髒去清洗,衣服髒了換上乾淨衣服,這些都是最普通的至理常情。但是,如果某人不是這樣,穿的是像奴僕穿的衣服,吃的像豬狗吃的食物,頭髮蓬亂得像囚犯,滿臉汙垢髒似居喪,卻又滿口高談《詩經》、《尚書》當中的聖人言論,這難道是合乎情理嗎?而這種人很有可能就是欲蓋彌彰的奸詐之人。
比如說,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派人送去一件女裝,暗諷司馬懿不是男人,沒有勇氣出來迎戰。眾人見了,都非常生氣,唯獨司馬懿不怒反喜,還樂呵呵穿著女裝顯擺。司馬懿的行為違反常理,則屬於不近人之常理常情,其為人也可能是大奸之人。
果不其然,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大將軍曹爽陪幼帝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祭祀之際,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司馬懿也成為了笑到最後的人!
還比如,生活中,我們若遇到一個人連自己的父親兄弟姐妹都親近,卻對某個陌生人巴結討好,心甘情願當牛做馬。這也說明此人行為違背常理,屬於奸詐的小人,其背後必定隱藏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老話說得好:「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和你關係一般的人,或者很近沒有聯繫你的人,突然某天和你套近乎,噓寒問暖,假關心,這些行為也是不正常的,也屬於不近人之常理常情,而這種人也很有可能是奸詐的小人。所以說,我們對於做人做事不合乎常理常情的人,要多加提防!
2、凡人語言之間,多帶笑者,其人必不正。——明末清初陸世儀《思辨錄》
釋義:一個人說話的時候,總是面帶微笑,這種人必定笑裡藏刀,心術不正。
相由心生,人內心的喜怒哀樂可以通過臉部表情來表現,而微笑就是用來表現歡喜、快樂、欣賞、認可的一種情緒。胡適先生說:「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由此可見,微笑還是一種友好友善的行為。
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如果習慣性地邊說邊笑,則屬於虛情假意的掩飾,是典型的皮笑肉不笑。「笑面虎」就是屬於這類人,他們表面上一團和氣,對人笑臉相迎,其實內心像老虎一樣兇猛,像狐狸一樣狡詐。
電視劇《黑冰》裡面有句經典臺詞:「通常真笑只能持續三分之二秒到三秒之間,而假笑持續的時間就特別的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假笑沒有真實的內容來支持,所以他根本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結束。」
所以說,一個人說話的時候,老是喜歡面帶微笑,實際上是虛情假意的假笑。而這種人大多是笑裡藏刀、心術不正的奸詐小人。
結語:有個成語叫「欲蓋彌彰」,意思就是說:越想掩蓋真相,結果反而越明顯地暴露了。做事情不符合人之常理常情的人,喜歡強顏歡笑的人,內心虛偽,心術不正,越是掩蓋,越是暴露,欲蓋而彰!
因此,我們如果不知道如何辨別小人,可以藉助老祖宗的以上兩句識人術口訣來判定,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人八九不離十!朋友們,您覺得老祖宗的話對不對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