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十三五」期間,靈臺縣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覆蓋全縣43處的飲水工程,通過星羅棋布的水廠和密密麻麻的供水管網,正源源地不斷向全縣群眾輸送清潔飲用水,持續推動農村飲水實現向「安全型」「穩定型」轉變,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農村供水事關人民福祉。當年過花甲的老人豐國玉擰開水龍頭,看到從水管裡噴出來的自來水,他的心裡樂開了花。豐國玉老人這樣說:「我們以前吃的是崇信縣的水,由於供水管道太長,水時有時無、也不方便。去年縣上給我們修了供水工程以後,現在吃水也方便多了,24小時都有水,水也很清,我也覺得很滿意。」
靈臺縣梁原鄉杜家溝村新莊社村民豐國玉在接水
五十多歲的趙培鋒見證了他們村飲水方式的變遷,他回憶說;「以前我們是在溝裡挑水吃。自從集中供水點抽水上來,大家在集中供水點擔水吃。去年縣上實施了飲水工程以後,水壓到了家門口,很方便,黨的政策暖人心。」
豐國玉和趙培鋒的家位於靈臺縣梁原鄉杜家溝村,是一座與崇信縣比鄰的偏僻小鄉村。杜家溝乾溝橋新莊、茂王、趙崖窪、狼刺窪四社供水受地理條件限制,由崇信縣木林鄉水廠承擔供水任務,是靈臺縣唯一一處由外縣供水的工程。該供水工程供水管網處於木林水廠供水主管道末端,管線長,水損大,運行管理困難且成本高,群眾生活用水負擔重。2019年,為徹底解決該區域群眾供水問題,縣上自列項目,自籌資金487萬元,實施2019年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同時,對農戶入戶管網及檢查井進行了維修改造。該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杜家溝村四社130戶504名群眾的飲水不穩定問題。
喝上清甜安全的自來水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保障。自來水浸潤著靈臺縣上良鎮西門村景興德老人的心田,飽經滄桑的老人高興的說:「這幾年形勢好了,在家裡就能接上自來水,水也清了,牛羊都吃的這些水,沒有怪味道,水很甜。」
靈臺縣上良鎮西門村東溝社村民景興德在接水
西張水廠位於靈臺縣上良鎮西門村,工程初建於2006年,屬於靈臺縣首批實施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之一。2017年,針對工程水源水量短缺、調蓄能力不足、水處理設備不完善、部分供水管道老化等問題,縣上投資759萬元,實施了2017年西張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項目建成後,工程操作運行採取全程自動化系統控制管理,水處理和調蓄能力明顯增強,全面提升了供水保障能力。
「十三五」從期間,靈臺縣農村供水從「喝上水」向「喝好水」轉變,全面提升供水水質。配套淨化、消毒等設備42臺(套),利用維修養護資金對水廠水處理淨化設備進行維護升級,確保了設備運行正常。同時,定期對水處理材料進行更換和蓄水設施進行清淤清洗,嚴格按工藝規範和技術標準,落實水質淨化各項措施,確保了供水水質達標。嚴格按照年度水質檢測計劃開展水質自檢,對全縣所有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取樣檢測,按規定出具水質檢測報告。同時,建立水質檢測月報制度,對不合格檢測項目及時進行復檢,實現水質動態化管理,確保供水安全。加大水質檢測人員培訓力度,累計開展全縣水質檢測技能培訓8次,培訓水質檢測人員108人(次),派送縣級水質檢測人員赴外地培訓21人(次),切實提高了水質檢測能力和人員檢測水平。
靈臺縣西張水廠
靈臺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東闊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我們累計完成投資1.16億元,分年度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9個,改造提升農村供水工程43處,改造水源工程28處,更換安裝機泵66臺(套),配套安裝水處理淨化、消毒設備42臺(套),改造更換供水管網740公裡,實施自來水入戶5573戶,解決了全縣13個鄉鎮186村5.4萬戶21.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萬戶5.1萬人)的飲水不穩定問題。」
「喝好水」「用好水」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靈臺縣計劃『十四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按照提質增效的目標要求,計劃投資7.39億元,進一步加快推進新集水庫、鄧家川水庫等水源工程建設進程,實施白龍江引水、老舊管網改造及維修、坷臺水廠改擴建、新集水庫至靈臺電廠供水等一批農村飲水項目,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記者:劉倩 董寶映)
來源:甘肅農民報
出品:靈臺縣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讓群眾實現「喝上水」到「喝好水」——靈臺縣持續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