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約翰造就的傳奇,永遠地改變了遊戲界的雷神之錘「Quake」

2020-12-20 晴天的遊戲頻道

雖然《雷神之錘》所代表的遊戲類型在當下已經不再當紅,但它的影響力卻早已超越了時間和不同,直至今日我們依舊能夠在FPS遊戲中看到它所帶來的改變,可以說,《雷神之錘》永遠的改變了這個世界和遊戲產業。

有這樣一款遊戲,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它或許並不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款,也誠然不是擁有玩家數量最多的,但它對遊戲行業的影響力卻不容置疑,它是名副其實的電子競技運動的開創者、首款真正的全3D視野的電腦遊戲,也是如今的FPS射擊遊戲規則的奠定者,對包括V社在內的眾多遊戲公司的遊戲研發工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沒有它,我們將會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夠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網路遊戲時代,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雷神之錘》。

它的創造者,當年年僅二十幾歲的約翰卡馬克以及約翰羅梅羅兩兄弟就像是上帝派來開創新的遊戲時代的神的使者,從《德軍總部》、《毀滅戰士》到《雷神之錘》,兩人帶頭組建的,僅僅由13個人組成的小工作室Id Software從嶄露頭角,而後快速迎來人生的最高峰,更是憑藉《雷神之錘》而一舉封神,永遠地改變了遊戲行業。

關於他們與遊戲的故事堪稱是上個世紀的一出時代大劇,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

大家好,這裡是晴天,歡迎來到我的頻道。上個月偶然間小天看到了一篇講述「約翰卡馬克對於遊戲行業的影響」的文章,作為射擊遊戲愛好者,這篇有關這個被譽為「射擊遊戲之父」的男人的文章一下子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力,不過面對著文章中過度誇大約翰卡馬克而忽略約翰羅梅羅作用的行為又讓我感覺未免有失公正,因而產生了從另外一個角度寫一下這兩位都名叫「約翰」的兩兄弟之間的故事,以及他們所帶來的對於遊戲世界的改變的想法。一定程度上,《雷神之錘》可以說是遊戲史上最重要的一款遊戲之一,它的出現對以後遊戲行業的發展影響深遠,而至於說到為什麼說《雷神之錘》永遠的改變了遊戲行業?其製作者翰卡馬克以及羅梅羅又有著怎樣的愛恨糾葛,讓兩人之前的故事即便在過去如此長的時間後仍舊被人所津津樂道呢?這些,便是我們今天所要講到的主要內容了。

生於1990,超級玩家與天才極客的靈光一現

《雷神之錘》的誕生完全是一場意外,它就像是個提前五年出生的早產兒,作為卡馬克和羅梅羅兩人靈光一現下的產物,一經提出後首先面臨的便是無休止的延後。

應該沒有什麼比《雷神之錘》還要兒戲的作品了,根據Id Software在1994年的相關採訪資料顯示,《雷神之錘》這一項目的構想是在1990年完成的, 那時候約翰卡馬克以及羅梅羅兩人剛剛完成了初代《Commander Keen》的製作,而後他們立刻萌生出了製作一款標準RPG遊戲的想法,在最初的設想中,他們在這個設想中加入了許多超前的內容,其中包括16人聯網對戰、全3D多邊建模等等,立足於當時的那個時代,兩人遊戲設想之下的這個遊戲將會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3D網路遊戲,這個遊戲便是《雷神之錘》。

而說來好笑的一點是,雖然說兩個人對這個遊戲提出了非常多的設想,但這些想法的提出完全都是建立在了兩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以往的遊戲開發經驗上,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到當時的技術以及硬體是否能夠支持這個遊戲的想法。

很快,當兩人帶領著工作室開始投入到《雷神之錘》的開發工作後,他們便意識到了這款遊戲的開發工作對於當時的Id Software來說近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在僅僅兩個星期之後,他們便將這個以北歐神話中的雷神索爾作為反派原型的遊戲擱置了下來,這一擱置就是五年時間。

1994年當《毀滅戰士2》大獲成功之後,Id Software似乎覺得重新開始製作《雷神之錘》的時候已經到了,於是乎在卡馬克以及羅梅羅的授意之下,《雷神之錘》終於第一次為世人所知,並且迅速開始提上了製作日程。

儘管說此時距離《雷神之錘》的創意剛剛提出時已經過去了幾年的時間,不過對於當時的技術,《雷神之錘》這一遊戲的製作仍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此這個遊戲開始被分成兩部分分開規劃,分別是約翰卡馬克負責的遊戲引擎以及約翰羅梅羅領導的遊戲劇情關卡方面的開發,想要通過這種Id Software慣用的製作遊戲的方式來加快遊戲製作速度。

但不知不覺間,隨著Id Software名氣越來越大,一些東西也隨之悄悄改變了。

隔閡暗生,卡馬克與羅梅羅工作理念出現分歧

任何問題的產生都來自於理念的分歧,Id Software也不例外。

根據我們目前能夠搜集到的資料顯示,一開始,《雷神之錘》這款遊戲的世界觀設大致可以概括成是一款「龍與地下城」風格的遊戲,裡面會有魔法、也會有各式奇特的建築,反派「quake」的武器則是一個有著感知能力的方形物體,整個故事也基本上可以看做事開放世界設定。

但是在實際開發的過程中,由於兩個人所各自帶領的工作內容不同,很多時候卡馬克以及羅梅羅都是在「分頭行動」,各自處理各自需要負責的內容,而相比較於嚴謹認真的電腦天才卡馬克,被人稱為超級玩家的羅梅羅的想法則更加自由且不受限制。

約翰羅梅羅認為在卡馬克將技術問題攻克之前,他所做的一切設想都是徒勞的,因此他一直堅持等卡馬克將遊戲引擎製作出來之後,才開始開始遊戲細節以及關卡劇情的製作。

並且此時由於《德軍總部》的成功,1995年時的Id Software已經成為了一個年盈利超過1500萬美金的遊戲公司,相比較於約翰卡馬克近乎清教徒一般對於工作室的限制,約翰羅梅羅則有著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規劃——他想要打造出一個遊戲帝國。

約翰羅梅羅

在這一想法的驅使下,當約翰卡馬克日以繼夜的加班加點帶領著 13人工作團隊為遊戲製作掃清技術障礙時,約翰羅梅羅卻幾乎從公司當中消失了,忙於「跑路演」的他在各地舉辦《毀滅戰士》的相關比賽,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吸引遊戲玩家到場參加,想要以此作為基礎來逐步建立Id Softsoware的遊戲帝國,並且從如今的角度上來看,他所做出的努力是成功的,從網絡資料顯示,一直到2011年之前,美國各地的Id Software遊戲愛好者都會在一年中的特定一天聚到一起,通過一起遊戲的方式來慶祝《雷神之錘》等遊戲的誕生,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由於約翰羅梅羅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緣故,約翰卡馬克開始逐漸對這位合伙人有了意見,畢竟當自己在加班加點搞開發的時候,羅梅羅卻只是全國各地亂跑,這種心理落差是大多數人所不能接受的。

遊戲開發壓力加上對羅梅羅的不滿,卡馬克的性格開始出現了變化,從前他一心搞研發而將公司事務全權交給羅梅羅來處理,但是現在的他卻開始將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遊戲之外,開始對整個公司施壓,並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員工們的工作壓力也隨之加大。

這時候的《雷神之錘》項目一度岌岌可危,開發人員往往既搞不清楚約翰羅梅羅想要製作一款怎樣的遊戲,還要承受著來自約翰卡馬克的工作壓力,很多人都因此處於崩潰邊緣。

和解,各自妥協專心《雷神之錘》開發工作

看似和解,實則是分崩離析的開始

隨著因為兩位「約翰」之間的分歧而引發的問題越演越烈,遊戲進度不得不延後,這時他們兩個人終於逐漸地察覺到了問題所在,兩個人終於能夠開始坐下來好好談談關於這款遊戲的開發工作將要如何進行這一問題,最終的結果則是兩人都同意和解,一門心思製作《雷神之錘》。

隨著兩個人關係的緩和,《雷神之錘》的開發工作終於得以步入正軌,他們開始將原本對於這個遊戲的所有天馬行空的想像開始整合,將其變成真正具有可行性的項目,最終兩個人互相妥協,決定開發一款利用卡馬克研發的新遊戲引擎製作一款類《毀滅戰士》的遊戲。

理念終於統一,借鑑於前作的開發經驗,《雷神之錘》的開發工作進展異常順利,很快遊戲便逐漸成型,不過這時候的遊戲也已偏離了約翰羅梅羅原本對於這款遊戲的想像,《雷神之錘》成年了一款主要講述著外星人入侵地球,而作為地球人的主角則如同終結者附身般力挽狂瀾拯救世界於危難的老套故事,或許對於卡馬克而言,這個應用了新技術的遊戲已經讓他得到了滿足,但是對於約翰羅梅羅而言,他原本將這款遊戲當做是突破自我製作,然而妥協的結果卻是他永遠沒有機會再進行這樣的嘗試。

並且卡馬克在遊戲中去掉約翰羅梅羅在設計遊戲時非常喜歡的「錘子」因素,這個也讓他感覺非常不滿,最終也導致了約翰羅梅羅離開Id Software成立自己的遊戲開發工作室。

為什麼說《雷神之錘》永遠的改變了這個世界

就像上文中說的,《雷神之錘》在遊戲劇情以及關卡設計上其實並不算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甚至於我們可以說有很多遊戲都超越了這部作品,不過這並不耽誤這款遊戲的「偉大」,因為《雷神之錘》是一款技術驅動的遊戲。

在《雷神之錘》之前,連線多人遊戲往往是遊戲中附帶的產品,並不能算做是真正的網路遊戲,而《雷神之錘》這個遊戲通過創造性的使用遊戲客戶端以及伺服器這一現代遊戲中比比皆是的遊戲設定,單槍匹馬將遊戲世界拉入了網遊時代,這可以說是一個革命性的創造。

並且隨著約翰卡馬克在遊戲發行之後根據實際的用戶體驗進一步的優化在線遊戲的程序之後,玩家在線遊戲的遊戲體驗也得到了質的提升,同時遊戲中也第一次引入了「天梯系統」,玩家們也因此有了磨練技術的動力,讓這款遊戲成了一款永遠不會讓人「玩膩」的遊戲。

隨後在這種「天梯」風氣的趨勢之下,玩家戰隊也隨之開始出現,一群人開始組建戰隊,和其他的戰隊對抗,當這種風氣開始盛行之後,相關的遊戲從業者迅速地在其中嗅到了商機,就這樣,《雷神之錘》比賽開始出現,「電競」開始正式地登上了歷史的主舞臺。

沒有任何一款遊戲能夠如同《雷神之錘》一樣,對遊戲行業有過如此巨大的影響,它就像是一個標杆,那些如今我們認為遊戲中理所應當該存在的內容,都來自於這款遊戲。

在這款遊戲推出後,約翰卡馬克以及約翰羅梅羅兩人的友誼也開始走向了重點,不滿於自己在《雷神之錘》中的表現的約翰羅梅羅決定單飛,與製作了《古墓麗影》的Edios公司合作成立了遊戲工作室,之前在製作《雷神之錘》時被約翰卡馬克刪減的內容則被他用在了自己的另一款遊戲《大刀》的製作當中。

而約翰卡馬克則徹底放棄了羅梅羅在Id Software時定下的創造一個遊戲帝國的計劃,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將工作室的人員保持在13人,按照自己的新想法製作著遊戲,他也越發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經常連續一周不在公司出現,而獨自一人默默開發著新的遊戲引擎,分開的兩人在之後依舊推出了一些遊戲作品,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關於《雷聲之錘》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相關焦點

  • 3.71支持PSP自製遊戲《雷神之錘》(QUAKE)發布
    附上wiki中關於Quake系列的遊戲介紹:  雷神之錘是一款id Software製作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於1996年5月31日發布,是此系列的第一款遊戲。  雷神之錘推廣了3D遊戲中的一些主要進展:其中的玩家形象和怪物都是三維模型而不是以往的二維子圖形;遊戲中的世界也是作為真正的三維空間被創造,而不是將擁有高度信息的二維地圖渲染成3D圖像。同時,它也組合了lightmap和動態光源(dynamic light sources),而不使用過去遊戲中的頂點靜態光照(sector-based static lighting)。
  • 約翰卡馬克獲英國奧斯卡遊戲大獎 「《毀滅戰士》&《雷神之錘...
    英國電影學院日前正式宣布本屆BAFTA遊戲大獎將頒發給遊戲界著名人物約翰卡馬克,表彰其為3D遊戲和VR領域的先鋒影響,預定4月7日頒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的遊戲大獎之前還包括Gabe Newell,Will Wright,Peter Molyneux,R星。
  • 抖音雷神之錘是什麼梗 抖音雷神之錘是怎麼火起來的
    抖音雷神之錘是什麼意思?抖音雷神之錘是什麼梗?雷神之錘是什麼?一隻襪子、一個手持小風扇就成就了雷神之錘的問世。「香氣四溢、美輪美奐」。抖音雷神之錘是什麼梗。抖音上有一個關於雷神之錘的搞笑視頻,本以為男主是傻子,最後女主卻慘遭整蠱,一款重口味武器沒有誰能阻擋。
  • 精靈雷神之錘 80%青軸金屬機械鍵盤首測
    從精靈雷神之錘青軸版機械鍵盤的包裝上我們可以看到,精靈雷神之錘機械鍵盤不僅具有黑軸版和剛剛推出的青軸版,未來還會推出紅軸版本。詳細的包裝暴露了精靈未來產品發展,更令玩家充滿了期待。2雷神之錘青軸機械鍵盤外觀展示鍵線分離 充分考慮遊戲玩家使用需求    作為一款專為遊戲玩家和外設發燒友所打造的產品,精靈雷神之錘青軸版機械鍵盤充分考慮到用戶使用需求,嚴格把控產品細節,力求打造一款具有超高性價比的遊戲機械鍵盤
  • 經典射擊遊戲雷神之錘登陸諾基亞N95
    北京時間2007年9月5日,在網際網路上曝光了一段諾基亞N95手機運行經典3D射擊遊戲Quake(雷神之錘)的視頻,這是一款沒有在N-gage上發布過的高品質射擊遊戲。該視頻是由一位allaboutsymbian.com論壇的用戶貼出的,我們可以看出遊戲運行的十分流暢、3D效果也相當不錯。
  • 無插件無Flash HTML5瀏覽器直接玩《Quake II》
    在遊戲方面是否能超過Flash?看過這個視頻就能見分曉。為了展示HTML5瀏覽器的遊戲能力,Google Web工具包團隊的工程師專門製作了基於HTML5技術的經典第一人稱射擊遊戲《Quake II 雷神之錘》演示包。該演示包可以在瀏覽器中直接運行,而不需要插件。
  • 實時GPU路徑追蹤著色器令《雷神之錘2》煥發新生
    實時GPU路徑追蹤著色器令《雷神之錘2》煥發新生 時間:2017-08-05 09:59:04 來源:3DM新聞組-druiber
  • 雷神錘、風暴戰斧都是雷神武器,為何滅霸拿不起錘,卻能拿起斧子
    可能大家沒注意到,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的劇情裡面,滅霸面對來勢洶洶的雷神直接打倒在地,同時拿著雷神的風暴戰斧壓在雷神的胸口,差一點兒就透過雷神的鎧甲砍到雷神的身體上。但是在動漫當中,滅霸獲取了全部的無限寶石之後還是拿不起雷神錘。
  • 外國小哥自製「雷神之錘」!只有他可以拿起來,原理很簡單
    如果要說美國最火的電影是什麼,那麼《復仇者聯盟》絕對可以高居榜首,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眾多漫威粉眼中的「神劇」,相信大家都對《復仇者聯盟》中的「雷神之錘」特別感興趣,這個「打臉神器」當初的設定是除了「雷神」誰都拿不起來,但是「美國隊長」卻輕鬆拿了起來。
  • CAD教程:如何用中望3D設計"雷神之錘"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是一部經典的科幻冒險電影,片中英雄之一的雷神託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造型獨特别致的「雷神之錘」也讓許多設計師津津樂道。本次實例教程中,小編將以 「雷神之錘」為例,重點介紹中望3D的實用拉伸命令,並結合其它常用命令,教大家如何使用中望3D高效、快捷地完成建模設計。
  • 同樣擁有「正義之心」,為何美隊能舉起雷神之錘,鋼鐵俠卻不行?
    雷神之錘在漫威漫畫中是一件很神奇的裝備,它由將死的行星核心打造,不僅破壞力巨大,而且還能召喚雷神之力。最初的時候只有力氣達到神的角色才能舉起它,後來眾神之父奧丁為了懲罰雷神的自大驕傲,於是給錘子加了一個設定,舉起雷神之錘的標準不再跟力量有關,而是看對方是否擁有「正義之心」。
  • DeepMind制霸《雷神之錘3》!碾壓人類的超級多智能體這樣訓練
    他們最近更新了博客,以雷神之錘為例,為我們重新介紹了強化學習的最新發展、AI在《雷神之錘3·奪旗》中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以及未來的期望。掌握多人遊戲中涉及到的策略、戰術、團隊配合,是AI研究的關鍵挑戰。而DeepMind的科學家已經將AI調教到了和人類相當的水平,這一點在《雷神之錘3·奪旗》體現的淋漓盡致。
  • 大都會投手辛德加德拿雷神之錘告訴你
    作為全聯盟平均球速最快的先發投手,辛德加德一次次拿起自己的「雷神之錘」無情的投向打者,逆天的球速也使很多見過大世面的打者揮棒落空。不為人知的是,辛德加德也像電影索爾一樣,有過一段肥宅生活,但高二踏入健身房經歷使他完成蛻變,從一個肥胖少年變成高中潛力新秀。
  • 9位有資格舉起雷神之錘的英雄,幻視第5,美國隊長第4
    雷神之錘是漫威最具標誌性的武器之一,在近80年的漫威歷史中,很多漫威英雄或反派都曾拿起過這把神器。奧丁在剛剛得到妙爾尼爾之錘時,還沒有下祝福咒語。雷神也是其中之一,當小淘氣吸收了雷神的力量後,妙爾尼爾認為小淘氣就是雷神,於是小淘氣舉起了雷神之錘。7、女武神女武神也曾舉起過雷神之錘。漫畫中,女武神是雷神的情人,雷神曾為救女武神犧牲自己。當愛人倒下後,女武神第一次嘗試結果雷神之錘,最終女武神在雷神歸來前,成了阿斯加德的新雷神。
  • HotToys《復仇者聯盟4》美隊人偶新配件:戰損盾牌+雷神錘
    HotToys《復仇者聯盟4》美隊人偶新配件:戰損盾牌+雷神錘   不少觀眾應該都對《復仇者聯盟4》中美國隊長舉起雷神之錘的那一幕印象深刻
  • 從《德軍總部》到自走棋,MOD如何改變了遊戲?
    在當時最火的遊戲《德軍總部》當中,有幾個玩家做了一些在當時看來頗為無釐頭式的改動,將「德軍總部」給改成了「藍精靈總部」,刺殺納粹的劇情變成了刺殺藍精靈。這在當時看來只是一個無心的舉動,但後來來看這一的改動卻大大的改變了整個遊戲行業的進程。
  • 戰爭即將開始《雷神之戰》進廠壓盤
    在05年的E3大展上,Activision首次公布了《雷神之戰》(Enemy Territory:Quake Wars),其一分半鐘長的預告片標示著此作將於06年與玩家見面。
  • 遊戲玩家離不開WASD竟是因為他?中國玩家果然才是最NB的存在
    ,甚至像2K這樣的運動遊戲,為了迎合用戶習慣,也從當時運動遊戲較為流行的右側方向鍵「↑ ↓ ← →」改成了「WASD」。而在CS之前,對WASD推廣效果最明顯的則是一位美籍華人,被譽為遊戲界「麥可·喬丹」的《雷神之錘》玩家方鏞欽。1995年,方鏞欽首屆《雷神之錘》全國錦標賽上一戰封神,近乎以無可阻擋的態勢獲得了錦標賽的最終冠軍,同時到手的還有大賽獎品,法拉利328。
  • 勇敢的約翰闖關遊戲趣味,進化之地裝備齊全,艾蘭島邊玩邊設計遊戲...
    相信屏幕前的玩家都多多少少體驗過闖關遊戲帶來的成就感和趣味性,下面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闖關遊戲,快來圍觀一下,看看哪一款遊戲是最適合你的吧!
  • 遊戲中的優化指的是什麼?
    從玩家角度,我以為遊戲的性能指標大概有這幾方面:均勻幀率流暢性(不要「卡」,專業地說便是少spikes)互動耽誤(輸入後至看到反響的時長)等待時間(讀盤、寫檔、網絡連接等----------在1999年,idsoftware公司頒布了《雷神之錘III競技場(QuakeIIIArena)》巨作,此第一身射擊遊戲有別於前作,以多人連綫遊戲為主軸,得到空前的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