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對象——大學生是專業理論深厚、知識技能系統的青年群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後備軍與中流砥柱。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影響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2016年12月7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7年5月11日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省委書記劉家義表示,「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功在當代、更是利在千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切實防止窄、空、軟、虛、失範的問題,「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反之,就會迷失方向。
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學生「三觀」正確,內外兼修提升自我,精學專業知識,苦練專業技能,力爭做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接班人。然而,主流背後的負能支流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啃老一族、裸貸享受、自私自利、沉迷遊戲、瘋狂追星、荒廢學業……,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校園血案讓人觸目驚心,原本寧靜的象牙塔,曾經安全的校園,開始讓學生和家長忐忑不安。事實把我們敏感的神經硬生生地拽疼了,痛徹心扉——這些「天之驕子」們怎麼了?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優秀人才,較之其他階段的教育,高等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專業性強。加強專業理論和專業應用知識的教育,提升專業素質,成為大學生、教師和高校追求的直接目標。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洪流中,有些高校目光短淺只強調專業學習,根本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對於黨和國家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和命令置若罔聞,沒有紮實地貫徹執行。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形式,表面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卻照本宣科,方法陳舊,脫離實際,難以深入到學生內心。還有些學校強調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其某些學院及專業中,措施不力,效果不好。這些原因,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和無效,致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出現空隙,不良思想趁虛而入。亡我之心不死的西方和平演變勢力,有意識地向青年人兜售自我中心、色情賭博、無邊消費等消極思想文化;社會轉型中的貪汙腐化、急功近利、經濟利益至上等不良風氣,也對大學生產生著負面影響。在部分大學生中,出現了思想浮躁、目光短淺、追求功利、自私自利、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等不良傾向。
專業理論功底深,專業技術素質高,是高等教育產出不同於其他階段教育產出的顯著標誌,理應成為優秀大學生的必備素質。但是,當這一標誌性素質成為高等教育唯一的追求時,也會異化出損害集體甚至是社會的力量。單一追求提升專業素質,失去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的高等教育會產生事與願違的異化結果,傷害到這個群體,甚至危害社會。所以,德才兼備很重要。我們常說專業素質高、能力強而思想道德素質差的人是「危險品」,其危害性遠比思想道德素質好而業務素質差的人要大得多。教育應該是全面的綜合的,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缺位,否則教育就是有缺憾的,甚至是危險的。特別是在市場成為資源調配基礎的現今,我們必須讓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我們黨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將德才兼備、任人唯賢作為我們黨的幹部路線,並且在新世紀不斷強調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在這裡的綜合素質,當然包括專業理論素質、專業技術素質,同時還必須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偉大的模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認為,教育要注重三個方面:頭腦、心靈和雙手。高等教育理應是綜合的,文化知識、專業理論、思想道德和生活技能的教育缺一不可。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要通過教育使學生獲得思想道德、人文通識、專業知識、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級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一方面,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進行政治歷史、傳統文化教育,突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夢教育,鑄就學生的愛國情懷,凝結學生的民族情愫,有自信、會自尊、能自強,做到政治強;另一方面,通過民主法治理論和我國民主法治建設實踐教育,引導學生科學理解民主、平等和公正,正確看待我國民主法治取得的成就,知法懂法守法,真正做到思想正;通過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讓學生深刻領會、切實踐行誠實守信、文明禮貌、愛崗敬業、尊老愛幼、團結和諧、保護環境,真正做到品德好。政治強、思想正、品德好,「三位一體」是思想政治素質好的基本內涵,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努力方向。
世界風雲變幻不定、國內經濟社會改革縱深發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此文: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15CSZJ24階段性成果,作者系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