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思想政治與藝術教育的有機融合

2020-12-14 中國網

作者:中國戲曲學院思政部副教授 吉蓓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囑託讓一線思政課教師備受鼓舞、倍感自豪。學習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我們不僅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更要按照「六要」提升教師素質和能力,做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按照堅持「八個統一」的要求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將教育教學效果落到實處,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藝術院校不僅要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要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詮釋者和傳播者、培養未來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開好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積極探索有特色的思政課育人模式顯得更為重要。


第一,結合藝術院校學科專業特色,打造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金課」


打造思想政治理論「金課」,就要在課堂講授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在授課時儘可能與學生現實需要和本身專業相結合,將理論的闡釋和價值觀的引導寓於知識傳授之中,與專業學習密切結合。結合藝術院校特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思政課建設的深厚力量,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優秀藝術作品、藝術家、藝術發展密切結合起來,這些與人民生活緊貼的藝術作品,代表著人民精神上最深的呼聲,擁有著現實的思政教育功能,將它們引入到思政課程中,講活了思政理論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實現了對思政理論知識由淺入深的理解。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就要在課堂講授中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思政課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只講官話、套話、大話,而是要切實解決學生真正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要講真話、家常話,切實解決學生的困惑,不能迴避,更不能有絲毫的含混,要通過課堂的擺事實講道理,幫助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打造思想政治理論「金課」,要在課堂講授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結合藝術院校的特點,讓藝術院校的思政課走出教室,走進劇院、走上舞臺。讓藝術名家、優秀經典藝術作品走進思政課堂,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用藝術來活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充分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資源,橫向進行藝術與思政的高質融合,甄選優秀藝術作品,利用思政思維,通過分析、辯論,傳達主題精神,引出思政理論知識,將藝術與思政理論形成一種跨界融合碰撞,通過這種藝術的「通感」手法,激發學生自我選擇正確價值觀、形成價值觀的自覺性,擺脫硬性灌輸人生價值觀的教育方式,由乾枯的思政理論傳達,變為情感上的溝通,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自己的對話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透徹教育,實現思政課堂教育的創新性、人文性、高效性。


第二,強化藝術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樹立正確政治立場和方向是根本,深厚的理論功底是基礎,寬廣的視野和創新的思維是條件,高尚的人格和感染力是魅力,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讓學生喜愛的人,才能真正駕馭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


理論的培育與實踐必須緊密結合,只有理論的推導和闡述會造成生搬硬套,枯燥乏味,使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說服力。藝術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同藝術專業結合的優勢,也是將思政課教學從課堂向社會延伸的載體,是課堂教學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形式。


第三,實現藝術與思政的融合,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以思想政治理論視角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實現藝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藝術的發展本就根植於生活的土壤,藝術的騰飛離不開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剖析。對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學生對藝術作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為專業學生深刻解讀相關的社會經濟政治背景、人物品格等,為專業提供寬厚的理論基礎和深度。培養未來的藝術工作者,不僅要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要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踐行者和宣傳者。


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相統一,發揮新時代藝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藝術與思政教育的同頻共振。結合思政實踐教學與專業實踐,加強學生藝術創作指導,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通過開展藝術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發揮藝術院校學生善於表現自我的藝術自信優勢,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品牌,加深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打造思政藝術實踐品牌活動,通過學生實踐成果展覽展演等活動,切實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學校、對生活的真摯熱愛,激發學生對民族歷史的正確理解以及建設中華民族美好明天的擔當大愛,最終達到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忠誠熱愛。我相信,藝術與思政的有機結合一定能夠激發思政課的課堂教學魅力,體現出更強更蓬勃的生命力,實現思政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相關焦點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都應貫穿於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二者相互融合、整體推進,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將工匠精神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突破口,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實現路徑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是承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目標、過程,包含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和環體要素,通過具有一定規模和相對穩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綜合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實現路徑指的是如何實現主客體之間實踐過程的橋梁和紐帶。
  • 長安大學努力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長安大學緊密圍繞「雙一流」建設,著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體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聚焦理論武裝,實施固本築魂工程。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實施思政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開展「思路、師資、教材、教法、機制」五大攻堅,把思政課建成「核心課程」「靈魂課程」。開設《交通強國戰略》等行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深入解讀專業、職業、行業、企業內涵,做到「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行業思政」的有機統一,提升學生專業歸屬感和行業認同感。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舉措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堅定理想信念、養成健全人格、釐清職業發展脈絡、實現教育根本目標的重要途徑。首先,思想上重視。通過創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融合的藝術性。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立體性教育體系,除了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兩個層面。
  • 法治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增強大學生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培養大學生法治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法治理念應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促進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對於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增強大學生「三個自信」,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法律規範人的外在行為,道德約束人的內在心靈。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入發展須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順應國際形勢複雜變化,更好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儘管二者融合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推進教材改編、教師培訓等,將取得良好效果。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打造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高校思政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也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更是育人的關鍵課程。課程思政是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文化內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是相輔相成、聯繫緊密的有機整體,不僅需要思政課發揮育人作用,也需要課程思政的密切配合。
  • 盧 嵐:關係連結、議題互動與場景融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芻議
    從場景融合中描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軌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數據化的反饋體系,或空間延伸的方式實現場景化的「兩度拓展」與互動效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線上與線下的接榫,旨在將泛在性的生活場域拓展到精準化與專業化領域,以形成穩固的意識形態陣地。二是文本敘事與圖像敘事相統一的場景,使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全面升級,並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讓日常生活中彰顯著思想的要義,充滿著智慧的光華。
  •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培養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光明日報...
    重慶郵電大學藝術專業為了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推進信息科技與文化藝術融合發展的社會需求,培養出新時代拔尖藝術人才,致力於探索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藝術教育新體系。教育理念融通機制的創新    人才培養,理念先行,什麼樣的理念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通過創新方法,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實際,與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感知、領悟和認同,增強了學生關注社會、研究社會、服務社會的情感和能力,實現了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實踐教學規範化,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 實現大數據與思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創新
    >(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黨波濤 李紅玉)11月28日,第五屆「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學術論壇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  論壇聚焦「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討新時代下大數據、新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並對如何利用大數據増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與實效性,以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發展與質量提升進行研討。
  • 陝西省紀委監委推動主題教育和專案工作有機融合
    原標題:省紀委監委推動主題教育和專案工作有機融合   8月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學「西遷精神」紀念館裡,30名黨員認真聆聽84歲的朱繼洲教授講述60多年前的西遷故事後,就如何堅守初心使命、強化擔當作為,展開了熱烈討論。
  • 郜火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內涵探析
    但這並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只能是承載物質的物質實體。只有當它被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認識、選擇、把握和運用後,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第二是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組成的複合形態。自然界中的載體多種多樣,但只有當自然的物質載體承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實現了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有機結合後,才具備了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基本條件。第三是主客體藉助載體進行互動的運動形態。
  • 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研究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大思政教育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趨勢,通過完善學生主體性工作機制、重視一二課堂的有機融合機制、創建全方位協同的工作機制、建立特色化育人機制構建起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長效機制,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與時效性。
  • 基於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探微
    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而言,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和應用滿足時代要求,也與理論創新要求相契合。不僅如此,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助於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將充分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發展要求,可以為個性化、多元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 課程思政要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首屆全國高校課程育人高端論壇在京舉行。來自各地高校的學者60餘人參加了論壇。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際網路+的探索與實踐
    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新聞傳媒中心積極開展思政工作創新,以新媒體的形式,創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 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堅持了紀檢監察工作政治屬性、紀法結合特性、人民性的高度統一,蘊含著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唯物辯證法,不僅是紀檢監察工作問題,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布局,從根本上說還是個哲學問題。「三個效果」有機統一體現了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觀點。
  • 學思想政治課,育革命接班人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 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動機因素
    1.提升綜合素養,努力做到「德才兼備」受教育者對教育者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其「德才兼備」,激發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受教育者的動機因素,需要教育者在「綜合素養」方面下苦功。在專業方面,要熟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力求身教與言教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