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方法
從辯證法看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 董振華
實踐的巨大成功,從來都離不開科學方法論的指導。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堅持了紀檢監察工作政治屬性、紀法結合特性、人民性的高度統一,蘊含著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唯物辯證法,不僅是紀檢監察工作問題,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布局,從根本上說還是個哲學問題。
「三個效果」有機統一體現了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觀點。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依規依紀依法,精準把握、統籌把握、辯證把握,通過有效處置化解存量、強化監督遏制增量,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實踐「四種形態」,既要分析單一效果,也要謀劃總體效果,實現1+1+1大於3的效果,實現良性循環。
「三個效果」有機統一體現了聯繫的而不是孤立的觀點。「四種形態」既貫穿於黨員幹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之中,又貫穿於線索處置、審查調查、案件審理的全過程,聯動貫通了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每一種形態、每一個效果在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中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無論是嚴明黨的紀律,還是抓早抓小、層層設防,無論監督執紀還是監察執法,其核心要義都注重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內在聯繫,既依據黨規黨紀國法,連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又發揮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警醒、懲戒挽救和懲治震懾多重效果。
「三個效果」有機統一體現了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觀點。十九大以來,「四種形態」從寫入黨章、列入新修訂的紀律處分條例,到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政策策略,作用日益凸顯,內涵不斷發展。與此相應,「三個效果」有機統一也經歷了從強調「監督效果」,到強調「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再到完整提出「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發展歷程。從實踐看,運用「四種形態」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認識偏誤、執行偏差,主觀片面、時寬時嚴等問題。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這些問題,堅持把當前與長遠結合起來,在謀求當前綜合效果的同時著眼於長遠效果,在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發展中逐一解決。
理論創新
「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是重大理論創新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 吳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充分運用「四種形態」提供的政策策略,通過有效處置化解存量、強化監督遏制增量,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中第一次完整提出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為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基本遵循。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三個效果」有機統一的提出,經歷了一個過程。早在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就強調,要增強權力制約和監督效果。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要求,實現懲處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黨的十九大以後,趙樂際同志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學習班上提出,強化監督執紀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2018年12月,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第四條規定「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提出,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的檢驗。
「三個效果」有機統一的創新理論,立足於結果導向,同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以問題為出發點、以目標為行動方向、以結果為落腳點,與我們黨的性質、宗旨與執政使命高度一致。其中,政治效果是根本,紀法效果是基礎,社會效果是目的,三者統一於全面從嚴治黨實踐。在《國家監察》專題片中,監察體制改革之後第一個主動投案的中管幹部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因主動投案,真誠悔罪悔過,受到減輕處罰,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並處罰金三百萬元。這一案例,以案釋紀、釋法,既讓問題幹部知悉「四種形態」的政策,也讓人民群眾了解全面從嚴治黨過程和結果的統一規範,實現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2019年包括中管幹部5人、省管幹部119人在內,全國1萬多人主動投案,就是「三個效果」有機統一的生動註腳。
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不能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要求而突破紀法底線,降低紀法標準, 從而導致「三個效果」崩塌現象。應避免執紀執法隨意性,避免出現借社會效果之名,行違紀違法辦案之實的情況,也不能為一案之所謂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而犧牲紀法效果,甚至出現突破紀法底線違法辦案的問題。在審查調查工作中,堅決避免明明不是事也要說成事,或者明明有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而隱瞞迴避,該重的不重、該輕的不輕。從長遠看,犧牲紀法效果,也必將犧牲政治效果、社會效果。
必然要求
精準運用「四種形態」的必然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秘書長 蔣來用
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既是紀檢監察工作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精準運用「四種形態」的必然要求。新階段新起點,「四種形態」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政策策略,如何充分運用這一政策,如何科學精準穩慎有效實施監督,是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的時代課題。
彰顯政治效果是內在要求。紀檢監察機關是政治機關,「四種形態」的首要屬性是政治屬性,監督執紀各項工作必須服從服務於現實政治需要。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站在厚植黨的執政基礎、實現黨長期執政的高度,緊緊圍繞「七個有之」「五個必須」,聚焦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相互交織的腐敗等問題,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等問題,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在實際行動中,為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提供堅強保障,政治效果有了好的體現。
紀法效果是連著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既執紀又執法,要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更大成果,首先要確保紀法效果得到有效實現。通過「四種形態」的精準適用,既注重「全面」和「從嚴」,又注重分類施治、分層施策,有利於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把紀法效果轉化為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十八大後,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令計劃、徐才厚等一批原高級幹部被調查,向社會釋放了紀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強烈信號,紀法權威得到弘揚,形成強大震懾,從而產生僅2019年就有1萬多人主動投案的積極效果。每一個主動投案的背後,都有著喚醒違紀違法黨員幹部對黨的忠誠、對組織的信任、對黨紀國法的敬畏,通過為其自我救贖、改過自新、清白做人提供政策通道,在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查處腐敗分子中,在充分運用政策策略教育挽救幹部中,實現紀法效果最大化。
社會效果反映人心向背。「四種形態」的實施是否符合或者背離人民群眾心中的預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公眾情緒和社會心態。今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容更加廣泛,不僅包括反腐敗政策的「硬需要」,還包括對處置公平、統一規範等方面的「軟需要」。在網際網路上,億萬網友的價值共鳴,有時候比利益訴求更加強烈。
政策和策略關係黨的生命。「三個效果」是有機聯繫的統一整體,不可人為割裂。要提高政策策略和方式方法的針對性、靈活性,真正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