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大晚上的肚子餓了,起來吃了不少的東西甚至吃到撐了,但是第二天早上起來反而會變得不餓,而有時候晚上不吃,早上也不會太餓的,這並不是你的錯覺,而是真的有這種現象發生。
為什麼會餓呢?
人體的激素和血糖的波動就是影響食慾的關鍵,血糖的濃度是決定了飢餓的程度的。血糖濃度降低了之後,人就會有飢餓感,而血糖上升之後,飢餓感就會消失,你就會覺得飽。同時人在吃飯之後會開始分泌胰島素,會分解葡萄糖產生能量的,就會使血糖逐漸降下來,那麼人體內的血糖濃度降低之後就會再次出現飢餓感,這就是血糖濃度和胰島素的作用下產生的飢餓感,和胃排空的飢餓感是不同的。
這個時候胰島素分泌的越多,你就覺得越餓,吃完東西後分泌的會越多,那麼下一次吃東西前的飢餓感就會反彈的越厲害的,你就會更餓,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但是這樣的人血糖會更加不穩定,波動會更大,如果你晚上睡前吃東西的話,尤其是吃了高糖、高碳水的食物,那麼血糖就會升得更高,分泌的胰島素也會更多的,就算在你睡著以後,胰島素也不會休息的,葡萄糖還是會繼續分解,血糖持續降低,那麼你在睡覺的時候就會餓,早上很有可能會被餓醒,很有可能就會控制不住,因為飢餓而暴飲暴食。
那麼深夜餓了到底要不要吃呢?
如果你之前晚上吃了並沒有早上會更餓的體驗,那麼你可以適量的吃一點東西,填填肚子就行了,別餓著睡不好覺。但是若是一個越吃越餓的人,那你就要多注意了:儘量不要吃高糖高碳水的食物,避免胰島素的過度分泌;可以選擇喝個牛奶、吃個雞蛋或是蔬菜;晚上吃飯儘量還是選擇在睡前兩三個小時之前吃。
也有睡前不可以加餐的人,比如說中年肥胖者,這個年齡階段是產生三高和脂肪肝的危險階段,若是睡前吃東西導致睡著的時候血糖增高,不能及時的服藥,就會產生很大風險的;賽季的運動員也是不建議吃的,睡前不進食才能最大化的有利於睡眠的質量。
如何避免深夜的食慾來襲呢?如果你能做到這幾點就可以避免晚上過度飢餓了,首先一日三餐要規律,好的習慣大腦的腸胃都會形成記憶的,有利於控制飢餓感;晚餐要營養均衡,選擇低糖的食物,比如燕麥和紫薯,三文魚和雞胸肉,或是水果和蔬菜,確保營養的均衡,熱量不要超標就OK;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得越晚或是睡不好,新陳代謝就會變慢,你的食慾就會大大增加,想吃的東西的欲望就會更加強烈;每天喝夠八杯水,睡前兩小時喝一杯可以有效地抵抗飢餓;晚餐三十分鐘後刷牙也是可以一直食慾的。
其實深夜吃不吃是不用矛盾的,只要你能夠保持良好的習慣,保證攝入的熱量不超標,那麼你的身體也會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