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場景,相信大家都經歷過
「再多吃點」「不了不了,再吃胃都要被撐大了」
或者是在減肥時,寄希望於,吃少點,餓著餓著把胃餓小了,減肥就能成功了
然而,我們的胃真的能如此「聽話」讓小就小,讓大就大?現在,就讓小薇來揭開真相!
首先,我們得來了解下
胃,到底能裝多少食物?
說白了,就是胃容量,專業點說法就是胃(也叫胃囊)擴張後能容納食物的量。
我們的胃是個伸縮性十分強大的器官,當我們進食時,胃會慢慢擴大,等食物排空後,胃就會恢復原來的大小,維持在一個輕微收縮的狀態。
一般來說:
在胃裡沒有丁點食物的時候,胃容量大約為50~100ml;當我們開始慢慢進食,感覺到飽時,胃容量大約是1200~1600ml。也就是說,在空腹和吃飽狀態下,胃的大小差異高達十幾到幾十倍!
既然胃是個伸縮性良好的器官,那麼通過減少食量,能縮小胃容量嗎?
餓啊餓,能把胃餓小嗎?
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並不能!
你吃得少了,只是減少了進入胃內的食物量,對整體的胃容量並沒有影響。
舉個例子:
比如空腹狀態下你的胃容量是100ml,吃飽時胃容量是1600ml,那麼假如:
在節食前,你吃飯後胃容量是1600ml;現在你要節食減肥,減少每餐的量,進食後的胃容量是1200ml。減少的這400ml的是什麼呢?實際上僅僅只是胃擴張的程度,而胃本身的容量並沒有變化。
也就是:餓著,也不能把胃給變小。
那為什麼餓久了,覺得食量少了:
因為當每餐都少吃形成習慣後,你的胃也會適應這種進食量,並及時向大腦發出「飽了」的信號。
也就是說,你的食量會被餓小,但是胃容量卻不會發生變化。
另外,經常餓肚子也不利於健康:
長期飢餓、缺乏食物的刺激:
會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胃黏膜腺體失用,還有可能出現黏膜腺體萎縮;膽汁長期滯留在膽囊中,容易誘發膽結石。所以,不要經常「餓肚子」,你可以通過節食來減肥,但主要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循序漸進地減少以往過大的食量來達成的。
胃餓不小,那會被撐大嗎?
不管是胃容量,還是胃本身形態上的大小,也不會越吃越大。
胃就相當於一個大口袋,能裝多少東西,極限就在那裡,即便你經常把它裝滿,也不會將它「撐大」,從而就能再多裝點。
但,食量有可能被吃大:
經常大吃大喝,胃壁就容易鬆弛,這就導致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讓胃壁產生同樣的張力,以便給大腦傳遞飽的信號,讓你在無形中食量越吃越大。
並且,經常狂吃很傷身:
胃壁鬆弛,影響胃的蠕動和消化功能;胃的體積被撐大,擠壓到其他的器官,如肺、小腸等,影響它們的正常工作,最終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胃壁肌肉變薄了,萬一撐破了,想想胃液具有的強酸性,足夠對腹腔內的臟器造成強力腐蝕,引起瀰漫性腹膜炎。
所以,面對美食還是需要有一點的自制力。畢竟,好吃的那麼多,有個好胃才能更長久地享受美食~
總之,不管你是吃多還是吃少,你的胃都不會被撐大或餓小,會變的只有你的食量~但要注意了經常餓肚子或無節制大吃大喝傷胃、又傷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