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死因,不僅是身體中箭,還與一個人做的兩件事有關

2020-12-17 百家號

劉邦的死因,不僅是身體中箭,還與一個人做的兩件事有關

劉邦身為一代傳奇帝王,卻在遠徵秦英布回來之後就病死了,都說是中了箭之後,傷勢惡化,卻還拒絕就醫而死,但是小編認為,劉邦死亡的真相,絕對不是箭傷惡化,也不是劉邦拒絕就醫,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一個人佔有很大的責任,就是因為這個人,他做了兩件事,讓劉邦感覺到 心灰意冷。我們現代人對於病症有一個很神奇的說法,那就是心理對病症的影響,有一些人得了絕症,但是他不相信,依然是快樂的生活,幾年之後再檢查,發現病情竟然得到了遏制。小編認為劉邦當時是心情不好,所以病情惡化。

當然,這個箭傷是最致命的傷勢,劉邦一生中中過兩次箭傷。第一次是在和項羽對峙的時候,劉邦出來和項羽談話,結果被項羽一箭射中胸脯,這個傷勢對於古代的醫療設備是一種巨大的考驗,當時的劉邦立馬就被抬到了軍營中,然而張良等幾個人還是勸劉邦只是簡單處理一下傷勢,然後出去巡視軍營,穩定軍心,因為誰都看到了劉邦被射中,只是不知道射中哪裡,嚴重不嚴重。所以劉邦就堅持的騎上馬,謊稱說是腳上中了一箭,讓將士們放寬心,主將沒事,將士們當然高興了啊。

第二次箭傷也是在胸部,只不過是在平定英布的叛亂中,這次的箭傷可是不得了啊,直接帶走了劉邦的半條命,在國度尚未穩定的情況下,劉邦只能在沛縣休整了十幾天,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劉邦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一首詩歌——《大風歌》,這就是著名的高祖還鄉,到了元代都有文人深知,並且還創作了不少的散曲。劉邦這次的箭傷沒有得到好好的處理,因為當時的局勢不容劉邦鬆懈,雖然邊疆基本平定,但是在邊疆,劉邦還放不下一個人,那就是盧綰,這個人在劉邦除去陳豨的時候,有了謀反之心,還做出了行動。

盧綰是誰呢?這個人不得了,是劉邦最信任的一批人,僅有的幾個人啊,就算是劉邦懷疑韓信,懷疑彭越,劉邦都沒打算懷疑這個人,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姻親,還是好兄弟。曾經是一起光屁股上山掏鳥蛋,下水捉小魚的玩伴,還是一條褲子兩個人穿的鄰居,還是一起扛過槍,上過女人的好兄弟。這層層的關係下,讓劉邦對盧綰是異常的信任啊,盧綰還是劉邦因姻親而分封的第一人,這些關係都顯示著劉邦和盧綰的關係不一般,然而盧綰卻背叛了劉邦了,第一是盧綰的野心太大了,第二是盧綰害怕了。

他為什麼害怕呢?這由不得他不害怕啊,劉邦建國之後,對功臣們,對異性封王們,那是絕對不會放過的,有機會就整死,所以韓信死了。基本上是可以用這麼一句話概括,韓信的死讓那些諸侯們心裡都亂了,毫無預兆的劉邦將韓信這個大漢第一功臣給降職了,從淮南王成為了淮陰侯,還被囚禁在了京都。這是諸侯們最大的恐懼啊,後來韓信被談話了,就反了,最後死了。類似於現代的雙規吧。韓信之後是誰呢?彭越,韓信反了之後,彭越談話了,也反了,也死了。劉邦是找誰談話,誰就反,最終被殺死。

韓王信反,就連沒找過談話的英布都反了,此時就剩下一個盧綰了。你說他能不害怕嗎?誰能知道,下一個劉邦談話的是誰呢?所以盧綰就跑到了匈奴,準備等劉邦氣消了,再主動去談話,然而等了兩個月,劉邦卻死了,盧綰造反已經成了事實了。說起盧綰與匈奴的關係啊,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劉邦生氣的事情,而且劉邦就是因為盧綰的背逃而心灰意冷,不想再繼續治療,最後箭傷惡化而死去,可以這麼說,劉邦的死,盧綰要佔很大一部分責任的。那麼盧綰做了什麼事呢?讓心性那麼強大的劉邦都承受不住。

盧綰做的事是很惡毒的,事情可以追溯到陳豨的背叛,因為陳豨背叛之後,盧綰錯誤的選擇了幫助陳豨,因為什麼呢?盧綰覺得,只要叛亂在,劉邦就永遠需要他,就不至於像韓信一樣的下場,然而這件事被劉邦給知道了可想而知劉邦有多生氣,自小玩到大的好兄弟啊,這件事給劉邦留下了陰影,久久不能消散。盧綰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私通匈奴,盧綰竟然還將自己手底下的一個將軍給派往匈奴常駐,這劉邦能忍嗎?但是劉邦沒辦法啊,打不過匈奴,只能是在心理慪氣了。所以劉邦的死因除了箭傷之外,還有盧綰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劉邦被項羽射中胸口,他忍痛將箭掰折,捧著腳怪叫:你射中我腳趾
    雖然沒有被射殺,然而在眾目睽睽之下胸口中箭,後果仍十分嚴重。若將劉邦的傷情暴露,漢軍官兵的士氣恐怕將大受影響,甚至一鬨而散都有可能。然而劉邦就是劉邦。他急中生智,忍著劇痛掰斷箭矢,然後捧著腳:「虜中吾指!」
  • 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你知道嗎?
    一個人的是成長過程,往往離不開家庭的影響,離不開長輩的從小教導。可是如果家裡父母思想開明認知很高,相對來說孩子更容易尋求到生命的價值。如果家裡父母長輩認識不到,很容易讓孩子走彎路。當然這個家庭父母的處世態度和學歷是兩回事,不能一概而論。
  • 劉邦的幼子為何那麼像項羽?不僅力能扛鼎,性格也像,這不是偶然
    他是劉邦的幼子,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便將他封為淮南王。劉長的相貌如何,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劉長在性格和身體素質上非常像項羽,這是毋庸置疑的。先說身體素質。劉長和項羽一樣,也是力大無窮,力能扛鼎。在歷史上,力能扛鼎被視為大力士的象徵,史書上記載的力能扛鼎者寥寥無幾,而秦漢之際力能扛鼎者,只有項羽和劉長兩人。再說性格方面。
  • 劉邦試圖幫戚夫人除掉呂雉,奈何呂雉實力太強,劉邦也無能為力
    要知道當時呂雉尚且年輕,而劉邦已經是年過四十還不務正業的一個街頭流氓,在當地人們的眼中,劉邦是十分讓人頭疼的角色,不過呂太公的眼界和常人不一樣,他看準劉邦,絲毫沒有猶豫,不僅把女兒嫁給劉邦,還在劉邦的事業上給予幫助。
  • 45歲後,早上做到「四不能」,晚上不做兩件事,身體健康易長壽
    45歲後,早上做到「四不能」,晚上不做兩件事,身體健康易長壽 早上起床時不能太快因為我們的身體已經沉睡了七八個小時,血液循環還處於比較緩慢的階段,如果猛地從床上起身的話,很容易出現頭暈的症狀,這是因為血壓突然上升所導致的。過了45歲,保持血壓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 他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做了皇帝後前去求官,為何卻被處死?
    但漢高祖劉邦,卻將他當年的救命恩人斬首示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劉邦的政治權謀。劉邦劇照劉邦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保他性命的大將也不在少數。但被他處斬的救命恩人,卻只有一位,此人便是丁固。關於丁固這人,在歷史上出現的頻率並不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楚漢相爭的結果。
  • 「建築實務」必考重難點:虛箭線在雙代號網絡圖中的應用
    「三要素」在雙代號網絡圖中老師講過「三要素」,即箭線、節點及線路,那麼在這裡箭線是需要大家重點區分的,箭線有實箭線和虛箭線之分,虛箭線代表的是虛工作,不佔用時間也不佔用資源,其作用是「聯繫、區分、斷路」 。
  • 張良一計要了劉邦的命,還真不是聳人聽聞的事!
    可有幾人知道,劉邦是「生也張良,死也張良」。張良晚年為自保,為呂后獻了一計,不僅保了漢惠帝的太子位,還要了劉邦的老命。這是劉邦到死怎麼樣也想不到的。真是這樣嗎?當然,凡事皆有因果。大家都知道,劉邦晚年喜歡戚夫人和兒子如意,有意把皇位讓給如意。張良此時已激流勇退退休在家。呂后派大哥呂澤出馬問計於張良。張良何等聰明,知道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 白登山之圍,決定劉邦生死的,竟只是匈奴皇后的一句話?
    白登山之圍,這個詞聽起來是不是有些陌生,如果把這句話加上一個主語,劉邦白登山被圍,可能就好理解多了。白登山之圍主要講的就是劉邦被圍白登山的故事,這件事算是劉邦的一個汙點,不聽謀士勸阻、輕敵冒進,導致最終被圍、命懸一線,可以說,整件事就是劉邦一個人的過錯,但是各位史家對此卻沒有過多表態。
  • 樊噲是劉邦老鄉和連襟,劉邦臨死為何要下令誅殺樊噲,他擔心什麼
    但是大家不清楚的,樊噲實際上是劉邦的老鄉,倆人從小玩到大,此外他們中間也有一層親戚關係,那便是連襟。可以說親戚關係到了這,倆人中間的情分是非常的不一般了,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在劉邦臨死前卻要下令除掉他呢?從史書的記述中大家可以看出,樊噲的身亡和他的黨派是有關係的,而他所處的便是呂后黨。
  • 劉邦病入膏肓時,為什麼不接受郎中的治療反而還將他趕走?
    那劉邦呢?劉邦最為後世所詬病的就是殺掉了功臣韓信。韓信是幫助劉邦拿下項羽最大的功臣,甚至可以輸,沒有韓信,劉邦不可能打敗項羽。但是他恃才傲物,不懂得君臣之道,更不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牽涉到了劉氏江山的利益,試想,一個隨時都有機會奪得皇位的臣子在自己身旁,換做任何一個人恐怕都不會安心吧,更不用說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布衣天子劉邦了。
  • 因為張良的一句話,劉邦不僅沒殺令其咬牙切齒的降將,還對其厚賞
    公元前209年,雍齒隨劉邦起兵反秦,因為頗有家底,所以初期對劉邦資助頗重,因此被劉邦委以重任,當時秦軍圍攻劉邦於豐邑。劉邦打敗秦軍後,命雍齒駐守豐邑。但是可能是因為當初在沛縣時雍齒乃當地豪強,而劉邦僅是一介「流氓」,所以一直以來,雍齒都不怎麼看得起這個出生卑微的主公。
  • 中篇小說:戲說劉邦(上半部 1-10集)
    前面有一條大白蛇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剛剛還一口吃了一個人。」中年男子一躍而起,酒醒了一半,大喝一聲:「跑啥跑,什麼蛇,還吃人,有這事!怕什麼,跟我來,看俺怎麼收拾它!」說著提劍闊步向前。大夥躲在中年男子後面來到剛才的地方,那條巨大的白蛇正吐著信子,橫在路中。看到中年男子,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張開大口就朝他撲過來。
  • 劉邦的戚夫人,三十歲時被呂后作為人彘,死後千年墓地被人挖開
    而這個時候的戚夫人正好年齡十八歲,並且戚夫人還能夠吟詩作對、對於圍棋也都非常精通的,還擅長楚舞,所以當時受到了恩寵。 在公元205年的時候,劉邦就率領著諸侯人馬將彭城給攻取了,這也惹得項羽非常的生氣,所以就一鼓作氣的將劉邦給祭拜了,並且還將劉邦全家人都抓到了營中當做是人質。而呂雉就帶著劉氏的一家老小在項羽的眼皮子底下生活了兩年多。人們應該都能夠想到,這個時候的呂雉最想的應該就是劉邦能夠前來解救她們一家人了,而當時的呂雉並不知道有戚夫人這麼一個人存在。
  • 最難熬的成皋滎陽之戰:劉邦與項羽間的王者對決
    北路曹參、樊噲,南路張良、周勃,中路劉邦親領主力,三路大軍,勢如破竹,一戰下彭城。但是,劉邦剛入彭城,項羽便上演了一幕千裡回援的閃電戰,不僅把劉邦趕出彭城,而且三萬楚軍打殘了五十六萬諸侯聯軍。彭城之戰,把蒸蒸日上的劉邦一下打到了人生谷底。
  • 劉邦老婆呂后的蹊蹺死因:民間說被瘋狗咬傷,最後因狂犬病發而亡
    我們跟大家聊過好幾個中國古代帝王的非正常死亡,有一個人其實是很有意思的,這個人應當是中國古代最知名的女政治家之一——劉邦的老婆呂后。呂后就是沒稱帝,實際上人家在後半生是有著帝王般的權力的,而且呂后當政的時候,對呂家人是大加封賞的。如果按照正常推算,呂后能夠多活幾年的話,很有可能漢家天下未必能一直姓劉,可能就得姓呂了。
  • 呂雉"策劃"劉邦頭頂祥雲傳說:畫出五彩雲團(圖)
    其實,阿邦還漏了一點:纏繞在他頭頂的那五彩雲團。這片雲團,從他在碭山避難時就升騰起來,跟隨他東徵西討,根據記錄,至少在鴻門宴時還被範增觀測到了。  阿邦為何不提這片雲彩呢?很簡單,這是忽悠人的東西,是虛的,不好意思提。然而,雲彩的作用並不虛,它其實相當於一個形象策劃。誰策劃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它起了什麼作用?且來一一揭秘。
  • 小人物劉邦打敗大英雄項羽。史記中,司馬遷是如何神話皇權
    皇權需要神性,否則若是任何一個人都能當皇帝,那麼皇帝還如何俯視眾生?皇帝與神佛的區別就是皇帝仍在人間。皇權哪裡有什麼神性的。但歷代君主需要不斷神話皇權,哪怕這是一個假話,也得照著真話說。皇權神性這東西在史書中更能看到。
  • 真的跟「大象」有關嗎?為何會有楚河漢界?
    這個對弈的遊戲在我國由來已久,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象棋,可是有段時間外界很多聲音在質疑,象棋並不是產自中國,因為,「象」並不產自中國,而象棋自然是和「大象」有關,所以象棋的來源還是要深究。外國不明白象棋,是因為他們無法解釋「象」,在他們的認識當中,用象棋這個名字肯定是和大象有關,那麼當時離中國距離最近,能將大象趕到中國的就是印度。
  • 一個人的福氣,往往取決於兩件事,能做到一件就不簡單
    一個人的福氣,往往取決於兩件事,能做到一件就不簡單。1、小利不爭人活著就為了一口飯吃,能吃上飯就很知足了,不要吃著自己的又想吃別人的,難道別人的飯香嗎?俗話說:「吃人的嘴短,拿別人的手短。」佔了別人的便宜,就會矮人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