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身體一直不發燒,反而是身體不好的表現」,如果你是這麼想的,就要重新定義下發燒的概念了。
發燒是什麼?
可能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都認為發燒是一種疾病。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嚴重,發燒只是一種症狀。通常指的發熱,當身體出現發熱時,也正是機體在對抗外界病毒的反應。
它有提前預警的意義,也就是說此時你要注意身體健康了,及時防禦避免生病。除了發燒,還有咳嗽、打噴嚏、過敏、感冒等等,都可以說是機體在排除異己的表現。
偶爾出現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相比於發燒,人們認為不發燒,反而是身體不正常。
實際上,你多慮了。發燒、不發燒,都不能說明身體有異常大問題。之所以會不發燒,是因為機體沒有受到外界異物入侵,說明你的體溫調節中樞,可以合理維持機體產熱以及散熱的過程。
而發燒則是在體溫調節中樞沒法控制的情況下,造成了致熱困難,讓機體不斷產熱,相對應無法更好的散熱,從而導致了發熱。
因此,無論是身體一直不發燒,其實是身體不好的表現的說法,還是身體發燒,說明身體健康良好的說法,大家都不用較真,並不能說明大問題。
但要注意的是,發燒並不是排毒。可能有很多人認為人在發燒的過程中能夠排毒,事實並非如此。當體溫調節中樞出現問題後,人在抵抗病毒入侵的同時,出現發熱表現。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病毒趁機進入到機體,有可能產生物質,讓人大腦受到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發燒,也會出現頭暈、反應力下降等問題的原因。
所以,當你發燒已經很嚴重了,超出了37攝氏度,如果小孩已經連續燒到了39攝氏度,都不應該遲疑,或者是自己等燒退了,而是趕緊去醫院檢查。
一旦長時間高燒不退,很有可能影響到大腦的運轉,甚至是影響生命。另外,除了感冒可以引起發燒以外,大家還要警惕其他病症,如肺炎。尤其是當寶媽的人,小孩子正是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機體免疫力沒有成年人強。
當出現發熱,測量結果超出健康範圍,就要引起重視,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不發燒則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