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城南有個「老劉舊書店」,經營書籍循環三十載!綠會融媒生態...

2020-12-10 澎湃新聞

近日出差途中,穿梭在長沙的大街小巷。逢秋雨萌萌,在城南書院路的天心街,綠會融媒編輯走進了一家名叫「老劉舊書店」的小店。

長沙南城沙河街,現代與傳統魔幻交融

書店座落在一條深深的巷子裡的一個偏僻街角上。從外面看,非常小,門口還掛著一塊幕布。若不是門楣上的幾個大字「老劉舊書店」,很難想像在這樣一個小巷子裡有這麼一個充滿書香味道的地方。店主叫做劉德明,五十多歲的樣子。滿滿的都是舊書。

筆者走進去的時候,這個小店的老闆正在練毛筆字,旁邊是一本《詩經》和一本顏帖。店裡面有三兩個人,是一名青年,據了解是附近一所大學的學生;另外一位,是一名老者。

跟老劉聊起來,他非常興奮。他似乎對於愛書的往來顧客有一種天生的熱情,兜也兜不住的那種歡喜。筆者作為生態環境領域從業人員,對於「舊書回收」這個話題自然是有許多好奇和興致的。比如,這個店存在了多長時間?在長沙這麼一座大都會裡面,它地處這麼不起眼的一個小門面,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周邊競爭如何?他為什麼如此熱情和歡喜?

為此,筆者拿出手機,經同意,採訪了這名大叔。下面是採訪實錄。

「老劉舊書店」的店主劉德明

綠會融媒:請問您當初為什麼要開這家舊書店?

劉德明:

當時是因為生活困難,小孩上學,老婆沒工作。當時沒有什麼特長。只是認識幾個字。朋友提議:你為什麼不開舊書店呢?提醒了我。哎呀,我靈機一動,開舊書店成本比較少,而且書籍正版居多。於是1988年,我開了這家書店。

剛開始是為了解決生活困難;後來讀者群越來越多,而且許多年輕讀者,通過讀書,後來當了人民教師,有些當了工程師,我就感到好欣慰,就覺得這個書店不開不行。特別是當時好多同學都好學,他們都好學,每次散學之後,潮水一樣湧入這個書店,大量購書,如饑似渴。我就開始覺得,我是不是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了?就像有一種擔子在肩上一樣,不開這個書店不行。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通過現在,又結識了很多人,各種階層的人。下到農民工人,上到教授,都喜歡讀書,我感到很欣慰。我覺得如果全民都喜歡讀書,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會強大,一定會崛起。這就是從簡單的維持生活,到現在的一種責任感,我覺得是一種飛躍。

綠會融媒:你的這些書是從哪兒來的呢?

劉德明:

最開始的時候,是一些朋友家裡有多餘的書,就送過來。後來有一些單位改制了,圖書室的書籍,送過來。但是現在呢,同樣的,是很多家庭有許多多餘的書籍,或者一些人調動工作了,搬家帶不走,我就給一些預售的錢給他們,收過來了。

綠會融媒:每個月大概售出多少本書?

劉德明:

關於多少本,這個還沒有怎麼估計過。但是,大概是兩千塊錢一個月,利潤是有的。

綠會融媒:請問光臨書店的顧客主要是一些什麼人?

劉德明:

以前,開始的時候是學生比較多。包括農民工、生意人、老師、都有。讀書不分層次,都喜歡讀書。後來有一段時間,那幾年市場比較冷淡。但是今年在疫情之後,我很欣慰,通過媒體的宣傳,讀書的風氣是很濃了,有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了。包括學生,90歲的爹爹,80多歲的,高級工程師,很多,好遠大老遠過來,比如從馬王堆那邊。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筆者走進書店時,看到的景象

綠會融媒:過去32年裡面,你收到的最古老的書籍是怎麼書?

劉德明:

也不是很老,主要是民國時代的書。醫書,尺牘(?)等等……沒收過多少(特別古老的書)。以前一些學校圖書室,拆掉換新書,那時候老書沒人要。留到現在,都是好書了。

綠會融媒:那是哪一年?

劉德明:

一九九幾年。不是線裝書。

綠會融媒:對於「書籍循環」這個話題您怎麼看?現在新書不斷的推陳出新,有一個舊書店能循環用起來顯然是很好的事情。您覺得舊書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劉德明:

我覺得現在的出版業比較發達,每個省都有出版社,這是一個好事情,知識能傳播、流動,非常好的事情。

綠會融媒:每年畢業生畢業有大量書籍,一些被回收,一些被扔掉了。這樣的情況您怎麼看?

劉德明:

對於學生教科書那一塊,我沒有就經營、涉獵。有很多人專門收集畢業生的教材。雖然我沒有收,但是也是好事情。能夠環保、再利用,教科書再用上,是個好事情。有的書籍甚至寄去外省,沒浪費,這是好事情。

綠會融媒:那麼在附近一帶,新的書店(如新華書店等等)多嗎?

劉德明:

太少了,不多。在袁家嶺、火車站、定王臺等等。

綠會融媒:長沙是不是一個閱讀氛圍比較濃厚的城市?因為我看到您身後那個老爺爺,都九十多歲了,還在不斷的讀書。

劉德明:

長沙、湖南,周邊,我認為湖南讀書還是有氛圍的。

舊書店裡淘書的青少年

綠會融媒:我剛才看到前面那位年輕人買走了一批書,包括《古文觀止》等等,是不是仍然是年輕人居多?

劉德明:

現在年輕人多。我感到很欣慰。讀書人很有禮貌、很有素質。中國應該有希望,會崛起。農民工也喜歡讀書。

綠會融媒:農民工人也喜歡來您這裡買書?多嗎?

劉德明:

他們喜歡文學、詩詞、對聯、書法……很多。

綠會融媒:您能舉個例子嗎?

劉德明:

例子還是比較多。他們有時候在長沙打工,喜歡文學方面的書,對聯書、書法書。每年臨近春年之前,就有農民工寫對聯,我就提供筆墨,他們自己寫春聯,帶回去。

綠會融媒:我看到您這裡也有文房四寶……

劉德明:

我這裡隨時可以寫。愛好書法的人,可以隨時寫。看起來比較亂,但是還是有文化氛圍。想畫畫可以畫畫,想寫字可以寫字。

綠會融媒:可以在這裡揮毫。謝謝你們提供了這麼一個很好的地方。您想對讀者說些什麼?

劉德明:

我想說,敬請各位讀者朋友,把自己看過的書,別扔掉啦,(希望)都能夠有效的會收起來,給其他的讀者再利用。

綠會融媒:在您經營舊書的這麼多年,給我們講幾個特別讓您感動的例子唄?

劉德明:

好。我舉幾個很讓我感動的例子。主要是那種精神讓人感動。第一個是一個工程師,叫我去他家拉。我問老師,要多少錢?他說不要錢,要錢傷感情,拉走就行啦。

第二個是一個爹爹(筆者註:長沙話的老爺爺的意思),他是教學英語的,他有很多英漢字典。我問他多少錢?他說「不要錢,這個書我已經教了很多學生了,給你去再利用」。

今年有一位老師,更令人感動,他叫我去拉書,讓我「帶一部車子來」,於是我帶了一部小拖車;他看到說這個車子怎麼行?才能拖一百多斤,那不行!然後我和愛人一看,真的不行,後來喊了一部大電動車,結果是一堆的書。好,我就拖回來了。我想,拖了這麼多書,買一條煙給他吃。他說不要我的煙。「要你的煙,人家要說我貪小利」,他說,不要。(笑)這還不是一種私人的情誼,而是一種對於文化的熱愛。

位於沙河街86號的「老劉舊書店」

綠會融媒:現在店裡的這幾位顧客,是熟人還是新面孔?

劉德明:

(指著90多歲在店內的一位老顧客)……很感動,他都九十多歲了。在我這裡十年了。他住在北門那邊。他有時候買書是自己看;有時候是賣給人家。…… 哦,(想起來了)還一個很感動的事情。

有一個爺爺,姓谷,稻穀的「谷」,他住在北門的一個小區。他的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美國的科學家呢,長郡中學畢業的,在美國有實驗室的。他每次買一大堆書,都是給本小區的退休工人(沒什麼錢,困難),他就是買給他們看,送給他們。但是這個爹爹幾天沒來了。不知道還在不在。

…… 還有一個故事,我們對門有一個小女孩,當時我愛人沒有工作,她的父母要上班。一兩歲。放到我這裡帶,不到兩歲就背了十幾首唐詩。後來阿姨要去上班了,沒辦法了,孩子她爸爸就把孩子領回家了,然後我們也就沒有什麼來往了。後來那個女孩考取了長郡中學。後來有一天她爸爸帶她來了(這家書店),說,你成績那麼好,就是**姨培養的。她英語單詞,厚厚的一本,她能背下來。後來她考取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的研究生的第一名。

綠會融媒:這麼多書,如果別人捐書或者買書,你放不下,怎麼辦?

劉德明:

(笑)想辦法。寧可放不下。看著書就高興。我看著書就高興。放不下也很寬慰。

綠會融媒:市場上書籍這麼多,收哪些、不收哪些——您選擇收書的標準是什麼?

劉德明:

第一,這個書,不能有反動言論。第二,不能不利於青少年。第三,很專業的書。這三方面的書,我一般不收。

綠會融媒:那您是黨員嗎?我看到您牆上掛著一面黨旗,而且還有一欄寫著長沙市坡子街街道……

劉德明:

我不是黨員。阿姨是黨員。

綠會融媒:可不可以這麼理解:您說的第二點,意味著:小孩子或者青少年走進來,不會有任何少兒不宜的內容,對嗎?


劉德明:

對,基本沒有。原則上是要杜絕的。阿姨都會杜絕的。

老劉舊書店的一角

最後,筆者跟店裡的顧客們聊了聊,包括那位正在捧著《二刻拍案驚奇》的九十多歲的老爺爺。他耳朵不太好,閃光燈終於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側過頭來。然後他很高興在介紹著自己選的書,「這個字比較大」……

聚精會神的老爺爺,被閃光燈打擾了

離開書店的時候,筆者在想,長沙的一家這樣的普通舊書店,經營了30多年,自身就是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什麼是循環經濟、綠色發展。

古話說,「惟楚有才」,此言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城市面貌以極快的速度在更新著;難得的是,湖南的這個省會城市,竟然有著這樣的胸懷、包容,一家這樣的舊書店能存活32年。這個城市,頓時令人心生好感,由衷生出一絲敬佩。

文/Linda 核/綠宣 編/Angel

 

相關焦點

  • ...有個「老劉舊書店」,經營書籍循環三十載!綠會融媒生態文明訪談錄
    近日出差途中,穿梭在長沙的大街小巷。逢秋雨萌萌,在城南書院路的天心街,綠會融媒編輯走進了一家名叫「老劉舊書店」的小店。長沙南城沙河街,現代與傳統魔幻交融書店座落在一條深深的巷子裡的一個偏僻街角上。從外面看,非常小,門口還掛著一塊幕布。
  • 劉德明:為什麼開「老劉舊書店」?為謀生也為責任 | 第一家綠會#...
    綠會融媒編輯尋訪生態文明好故事時,走入了這家名叫「老劉舊書店」的小店,聽書店老闆劉德明講述了他那平凡、卻也不平凡的故事。以下是綠會融媒訪談實錄。人類已經進入了生態文明新時代,那麼,什麼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普通老百姓能怎麼做?下面,「老劉舊書店」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
  • 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綠會融媒剪影)
    綠會參會代表為這個別開生面的茶歇感到讚嘆!每一種食物,都有標籤,不光告訴人們它是什麼、還告訴我們,它的「身世」和來處。也許囫圇吞棗者會問——它配有「身世」標籤嗎?絕大多數各種會議,是沒有賦予食物以這樣的標籤和個性的。吃完了就吃完了,穿腸而過。攝/綠會融媒這樣一處茶歇,讓筆者欣賞不已。這張小桌子布置得別致,充滿了山野的氣息。讓我們在食用食物的時候,會不禁去思考它的來源。
  • 「十日觀察法」不適用於中國:病毒學家熊煒與綠會融媒談狂犬病
    近日,針對杭州市蕭山區通報今年首起狂犬病例「杭州一女生確診狂犬病腦死亡」事件,有媒體報導了有關專家就狂犬病防治提出了「十日觀察法」的建議。對此,綠會融媒編輯採訪了國際病毒學家熊煒博士。綠會融媒:熊博士,請問您怎麼看待「十日觀察法」,適應於我國嗎? 熊煒:在我國民間可以說是談「狂犬病」色變,人們對被狗咬後會得狂犬病非常恐懼。
  • 中國電建副總牟官華:中國電建清潔能源投融資經驗分享|綠會融媒...
    2020年11月初,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召開的2020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亞洲)大會上,綠會融媒錄製了一場來自中國電建公司副總經理牟官華先生的主旨報告,主題是《中國電建清潔能源投融資經驗分享》。視頻一共9分鐘,現將這場報告於綠會融媒平臺分享如下。
  • 大學旁的舊書店有哪些?
    荒島,遇見自己 多少人的青春在這裡迷醉 然後走上熙攘的路程 朦朧的是你的怠倦,雲光和水 他們的自己丟失了隨著就遺忘 ——穆旦《贈別》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文藝南路長安大學校本部西門北一號知舊書店位於長安大學本部西門的緊北側,據說已有三十年的書店歷史了。店主老肖知書懂書,愛書藏書,為人隨和,價格公道實惠。書店主營大學教材教輔、文史哲藝類書籍、名人字畫、舊書珍本等。
  • 綠會荷蘭志願者代表與荷蘭循環經濟研究所對接籌備
    綠會荷蘭志願者代表與荷蘭循環經濟研究所對接籌備 2019-03-14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菜市場樓上的舊書店
    7月13日,一名讀者(左)走進復旦舊書店。在上海楊浦區政肅路一家菜市場的樓上,有一家專門經營舊書的書店,67平方米的空間外加半環繞的閣樓上,近五萬本各類書籍將必要通道以外的所有空間佔滿,空氣中瀰漫著舊書特有的氣息。書店的主人是來自江蘇鹽城的張強夫婦。從2002年開店至今,這家只出售舊書的書店靠著愛書人的口耳相傳,漸漸有了點名氣。
  • 荷蘭循環經濟研究所中國代表到訪綠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曾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生態文明時代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重視資源節約及效用最大化,是對自然的尊重。
  • 綠會文明驛站(CS003)彎柳樹村:垃圾分類與酵素農業並行打造綠色...
    彎柳樹村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003號生態文明驛站,它曾是河南省省級貧困村,垃圾遍地、道路泥濘、村民的生態環境意識落後。從2012年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派駐彎柳樹村第一書記到村後,面對彎柳樹村現狀,在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村民扶心扶志的同時,還帶動村民發起「清潔鄉村」活動,村內衛生情況有所好轉。
  • 呂洞山秘笈②:我與老劉打個賭
    我撥老劉,老劉說:「對不起,一忙,忘記接您了,等著!」呂洞山位於湘西保靖縣南端,與花垣縣東接,以「湘西秘境,苗祖聖山」名世。《清史稿》《大清一統志》《湖廣通志》都有記載。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的「湘西地質公園」,即以矮寨、十八洞、呂洞山等7個園區為代表景點。呂洞山遠眺。
  • 舊書店「貓膩」不少 新書充作舊書賣
    老城、西工的一些舊書店大都掛出了「舊書,打二至五折」的招牌,店內顧客盈門。  昨日,在老城一家舊書店,幾名學生模樣的人蹲在地上,聚精會神地閱讀;一些中青年讀者則目標明確地在書架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詢問店主得知,受歡迎的舊書主要有三類:一是熱播的電視劇原著、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知名專家的有關書籍;二是家庭教育類讀物;三是歷史方面的書籍。
  • ...期間有效治霾,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座談會召開|綠會國際環境基金
    生態環保部部長黃潤秋表示「環境汙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同時「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為使未來五年的治理更加有效,中國綠髮會國際環境專項基金分析了近年來大氣汙染治理的得失,試圖找出大氣汙染治理的短板,並直面當前霧霾治理領域的爭議和分歧,希望在「十四五」大氣汙染治理時進行更系統的規劃和更有效的治理。
  • 戶外融媒大屏聯播網首期建設招標公告
    戶外融媒大屏聯播網首期建設>招標公告各有關公司:為加大創文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創文輿論氛圍,雲浮日報文化傳媒公司擬在市城區主幹道兩旁建設一批戶外融媒大屏,並組建成城市聯播網。首期選點定在市人民廣場經城南路至市行政服務中心止,共建設10 個戶外融媒大屏並組網。為做好相關工作,現將要求公告如下:一、有意向參與投標建設的公司請於陳生(電話13826732512)聯繫核實現場,並根據要求做好設計方案和造價預算(一式七份)於12月8日17:30前提交。講標議價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 金鷹卡通融媒縱橫,成為親子頂牛(流)的三個秘笈!
    2020年,金鷹卡通成為全國首個一站多屏的親子媒體平臺。2021,金鷹卡通融媒縱橫、持續領跑,成為親子頂牛的頂流。「融媒縱橫·親子頂牛——金鷹卡通·麥咭TV招商資源推介會」現場人氣爆棚在「融媒縱橫·親子頂牛——金鷹卡通·麥咭TV招商資源推介會」現場,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 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副臺長;湖南衛視頻道總監兼黨委副書記丁誠先生用三個相信給了現場廣告客戶堅定的信心。
  • 綠會與廣西欽州市社會組織籤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舊衣可循環回收項目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廣西欽州市益民新舊衣物接收捐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專程到訪綠會,在經過溝通、探討後,雙方籤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在欽州市的舊衣可循環回收項目。(圖片來源:綠會)有關數據顯示,每年國人扔掉的舊衣服大約有2600萬噸,這其中多被按垃圾被掩埋、焚燒,只有極少部分經挑揀後當做慈善物品處置。但隨著舊衣數量的增加,焚燒、掩埋等傳統做法對環境造成了極大汙染。
  • 人民出版社人民融媒推三維碼融媒書 出版內容和技術融於詩情畫意
    這就是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融媒出品的全球首套三維碼融媒書《中華詩詞歌匯·學齡前兒童詩詞歌匯》中實現的功能。 三維碼融媒書有哪些亮點?內容和技術在書中怎樣充分耦合……6月14日,「人人傳唱·中華詩詞歌匯」叢書主編、人民融媒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文勇接受了《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
  • 重點關注羅布泊生態演替規律,綠會召開羅布泊生物多樣性科考實施...
    羅布泊在生態系統演化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在今天又有著怎樣的規律與演替趨勢?今年7月,中國綠髮會發起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2020-2030)」大型科學考察項目正式啟動。9月1日,綠會相關部門就前期徵集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方案進行了討論。
  • 綠會政研室考察北戴河鴿子窩溼地,推動生態修復標準
    綠會政研室考察北戴河鴿子窩溼地,推動生態修復標準 2020-06-10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縣融媒「大部隊」南下 奔赴華亭融媒「取經」
    「幸福」大巴 駛往距離家鄉342公裡的華亭市融媒體中心 大傢伙兒 懷揣著對新聞業務的一腔熱忱 承載著對融媒事業的滿心希望 充電吸收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