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經土肥水美、林草鳥獸蟲魚等生物資源豐富的羅布泊,在局域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最終變成了世界聞名的「死亡之海」。羅布泊在生態系統演化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在今天又有著怎樣的規律與演替趨勢?今年7月,中國綠髮會發起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2020-2030)」大型科學考察項目正式啟動。9月1日,綠會相關部門就前期徵集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方案進行了討論。
羅布泊是一處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大型乾涸湖泊,是我國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歷史上也曾見證過區域內人類文明(如樓蘭古國)的興衰起落。研究資料顯示:6500萬年以來青藏高原的整體抬升,阻隔了翻越高原並深入我國西北地區的水汽通道,使得區域氣候和生態系統被重塑,該區域內氣候逐漸變得乾旱。上個世紀初,隨著羅布泊區域內生產生活的發展,用水量急劇增加,更加劇了區域生態環境的乾旱化過程,最終羅布泊變成了「死亡之海」。
然而,科學家們注意到:近幾十年來持續的氣候變暖,正在改變著全球的水文循環過程,比如有觀測資料顯示,中國氣候的臨界點已經出現大面積漂移,北方半乾旱和乾旱地區近年來降水量均呈現明顯增加趨勢,北方乾旱地區的植被也在大面積恢復,曾經極度乾旱的塔裡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也開始出現大面積降雨。在這樣的氣候暖溼化背景下,羅布泊這個因乾旱而「死亡」的湖泊,能否再次恢復勃然生機並再現碧波蕩漾?綠會「羅布泊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2020-2030)」大型科學考察項目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方案》中明確將主要圍繞包括羅布泊水文系統在內的生物多樣性現狀、近60年來區域內農田和水利工程開發建設對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系統的影響、氣候暖溼變化過程中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和水文生態系統變化趨勢、跨區域調水工程對區域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系統恢復的可行性等科學問題進行考察,具體的科考內容,將涉及羅布泊流域生態系統和物種類型、數量、分布與變化等相關調查與監測,羅布泊上遊河流水利工程分布及生態流量調查與監測,羅布泊河流和荒漠生態系統綜合觀測站選址、建設與運行監測等。
按科考計劃,科考隊預計於今年9月底出發開展第一期調查與觀測,屆時將在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博斯騰湖-孔雀河-羅布泊水系、塔裡木河-臺特馬湖沿線水系、車爾臣河-臺特馬湖-喀拉和順湖-羅布泊水系等區域進行流域自然和人文基礎背景的調查與調研,採集水生生物、土壤、荒漠植物、昆蟲、微生物和基因樣本、以及開展野外長期觀測站和定期觀測點選址等工作。
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及研究室、宣傳部等部門參與了本次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方案討論會。周晉峰博士在討論會上強調,羅布泊的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應該專注於宏觀視角、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視角,要著重從三個維度開展各項科學考察工作,一是記錄,即最大程度上將羅布泊現階段的生物多樣性現狀記錄下來,從微觀到宏觀、從生態系統、物種、基因等層面都要記錄下來;其二是注重變化研究,即通過對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基礎資料的研究,探究和預判區域性生態系統演變的趨勢,其三是開展改善區域生態系統的幹預性試驗。「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們既反對人定勝天,也不認同完全不作為,而是堅持自然為主,順勢而為,我們希望在適應氣候變化的前提下,對生態演化進行適度幹預或研究,比如通過試驗樣方對比,探究如何經濟有效地加強區域生態系統活力並向好的方向發展「,周晉峰博士稱。
羅布泊生物多樣性科考歡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為媒體預留考察名額,歡迎報名聯繫方式見中國綠髮會微信公眾號。
整理/Gone 審 /summy 責編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