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榮幸,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轉發呦
彭加木(1925—?),原名彭家睦,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槎龍村)人,漢族。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農學院,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羅布泊失蹤。
首先來回答彭加木為什麼要三次去羅布泊的問題,這個到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機密了,即彭加木第一次是1964年3月5日─3月30日, 他和幾個科學工作者環繞羅布泊一周,採集了水樣和礦物標本,對當時流入羅布泊的三條河流(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河水中的鉀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認為羅布泊是塊寶地,可能有重水等資源。但由於時間短促,一無所獲,但他的獻身精神卻感動了人民。
以上也是彭加木曾經多次到羅布泊一帶考察的原因,但第二次與第一次相差10多年。1979年10月,日本提出與中國合作拍攝關於絲綢之路的電視片,指定要到羅布泊,而中央電視臺對日本攝製組擬行的路線情況還未了解、掌握,於是,提出作預備考察。接受這一任務的是時任新疆考古所所長的穆舜英。當時,中國人已經有些年頭沒有進入羅布泊地區和樓蘭古城進行科學考察了。穆舜英聘請夏訓誠任顧問,同時也邀請了正在新疆的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彭加木一起加入考察行列。
夏訓誠是地理學家。195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歷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長期從事沙調查、地學考察工作。其主編的《羅布泊科學考察與研究》和《神秘的羅布泊》,為正確認識羅布泊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對絲綢之路進行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穆舜英聘請夏訓誠為顧問,是因為覺得夏訓誠在地理方面比較熟悉,他倆都發現,當時絕大部分有關羅布泊的書籍資料都是外國人寫的,而羅布泊一帶由晚清至新中國成立,因為生態變化的原因,一直都是俄羅斯與西方一些考古學家的和探險家天堂。他們都想著在這方面取得一定的科教成果,讓中國人進一步認識羅布泊,羅布泊也有中國人的聲音。用彭加木的話說就是:「我彭加木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路來的勇氣,我要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的發言權。」
為了確保成功,聯合考察隊事先進行了兩次探察和嘗試性先遣考察,由穆舜英、彭加木分別率隊完成。彭加木是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在羅布泊考察的。隨拍攝組的考察開始是1980年4月1日開始的,穆舜英是領隊。這一天,到達玉門關,再沿漢長城西行,到達後坑。今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後坑保護站就在後坑這個地方就是,即敦煌雅丹一帶,聯合考察隊由此進入羅布荒漠「無人區」。
在這裡,我們略微停頓一下,即後來彭加木失蹤,有些網友發問:彭加木是一個植物學家,這次考察為什麼要帶上他?其實答案很簡單,既然叫聯合考察隊就意味著是全方位的科考,羅布泊是荒漠,植物很金貴,植物學家當然必不可少,還有水文地質、地貌、土壤、動物、化學及歷史地理等專業人員參加。這也是彭加木第三次去羅布泊考察帶上同樣是植物學家沈冠冕的的重要原因。但網上把這個事兒傳的很神奇,是傳播率極高的沙民事件。
何謂沙民?傳說中生活在羅布泊的一個神秘群體,據說他們是沒有心跳、不知死活、不知疼痛的,常年生活在羅布泊地下,會突然從沙子裡面竄出來襲擊人類。網絡上傳播的沙民事件中的沙民最早是一群生活在羅布泊地區的普通人,1957年,有人在羅布泊發現了一個大型的古代遺址,消息傳開,很多人為了發財前往羅布泊尋寶。有一個村的十幾個人一起去尋寶,最後只有一個人逃了回來。他說那些人去的時候都蠻正常的,但一到那個古蹟裡面之後,就開始變得不正常了。
怎麼個不正常法?開始只是自言自語的,最後就像瘋了一樣,見到人叫咬。於是,他(逃出來的那個人)趕快跑了出去。在不遠處還有人喊著救命,更是讓他拼命的往回跑。最終,那些沒回來的人見到什麼咬什麼,成了「沙民」。
網民們把這說的有鼻子有眼:後來,有科研人員前去古蹟探測,看到了很多的乾屍,經過驗證後,得出這都是之前去尋寶的那些村民。他們的乾糧都還在,水壺裡也都有水,但是他們的鞋底幾乎被磨平了,腳骨也被磨了很多,像是毫無知覺一樣。科研人員對這些乾屍驗屍之後發現,它們的身上有毒素,且胃部有著殘留的植物,可能是因那些有毒的植物才變成那樣的。
這之後又導出了另一個傳說——植物病毒。網民聲稱,該病毒並不直接感染人類,之所以出現了人類的感染者,是因為有人把病毒的植物吃到了肚子裡,在出現人類感染者後,該病毒很可能以體液交換的方式來進行傳播,所以危險性就變得非常的高。
彭加木就是在第三次科考中感染了這種植物的毒,不過,他感染後並沒有喪失神志,還發現了雙魚玉佩。雙魚玉佩是古代高級文明的產物,能複製任何東西,甚至地球。彭加木因發現雙魚玉佩,被雙魚玉佩複製出了另一個一模一樣的他,但是大家都隱瞞了下來,對外宣稱彭加木消失在了羅布泊。
如此等等。有人還說,那種植物的毒可以用來製造超級戰士,這才是後來人們搜尋彭加木規模宏大原因所在。我們要說的是,所謂的沙民事件和有毒植物一直在網絡和民間流傳,從未得到官方的認可,只能是小說的素材。
聯合考察隊在羅布泊取得的成果是豐富,不但有一些地理發現,收穫了一些文物,還發現了樓蘭美女,到達了樓蘭古城,那是中國考察隊首次到達樓蘭古城。穆舜英說,當時,隊員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中國探險考古隊首次成功進入樓蘭了!」大家歡呼著,忘記了長途跋涉的千辛萬苦。
彭加木第三次進入羅布泊是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和第二次的時間挨得很緊, 夏訓誠協助他做了很多準備工作。臨行前,中科院派夏訓誠參加在美國召開的一次治沙會議,所以,夏訓誠這次未能去了羅布泊。彭加木當時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長,在湖盆中採集了眾多的生物和土壤標本,採集眾多的礦物化石,收集了眾多的第一手科考資料,為我國綜合開發羅布泊做了前瞻性的準備。
但是,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失蹤了,國家先後4次派出十幾架飛機、幾十輛汽車、幾千人拉網式的尋找,面對著黑風暴颳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卻沒有絲毫蛛絲馬跡。4次都尋找可謂聲勢浩大,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隨隊住在敦煌指揮部,兒子彭海也曾隨隊前往現場幫助尋找。尤其是最後一次找尋,隊伍從11月10日由敦煌進入羅布泊地區到12月20日撤出,前後共計41天。總共尋找面積為1011平方公裡,直接參加這次尋找的有1029人次,平均每人每天尋找近1平方公裡。但因為最終沒有找到彭加木,仍然沒法平息社會上的謠言風波。
1981年4月至6月,中科院新疆分院又組織一支20多人的考察隊去羅布泊,夏訓誠任隊長。這次考察以科學研究為主,但還是不放棄尋找彭加木的機會。還有後來民間自發的,一些人特意組織策劃的,但都沒有找到彭加木。因而,彭加木去了哪裡,至今是一個謎,一個死結,與之相伴的是五花八門的猜測和流言。
2008年,穆舜英去世了。羅布泊探險考察之後,她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並編著了不少學術著作,如 《神秘的古城——樓蘭》、《吐魯番出土文書》(此書獲全國古籍整理圖書一等獎)等等。和穆舜英一樣,夏訓誠成了我國的沙漠專家,在防治沙塵暴、治理沙漠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然而,彭加木卻沒有任何消息,他會去哪兒了呢?
這個事件讓人極容易想到北宋晚期畫家王希孟及其創作的《千裡江山圖》,據說,18歲的他用了半年時間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裡江山圖》卷,此外再沒有關於他的記述。清人曾推測他完成此畫後不久即去世,但也有人說,他鑽到自己的畫中去了——《千裡江山圖》中有一個小小的漁翁就是他。如果把羅布泊也比作一幅畫,我們更願意相信彭加木也鑽進了這畫中——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已經化作了「羅布魂」——他是熱愛那一片土地的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