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隊友鑑別後宣稱哈密大戈壁乾屍不是彭加木

2020-12-22 中國網

昨天上午神秘乾屍物證被送往中科院新疆理化所驗證

當年隊友經鑑別後宣稱哈密大戈壁乾屍不是彭加木

曾因五點相似被認為疑似彭加木 身高相近 地域接近 襯衣相似 長褲一樣 都戴著手錶

昨天上午11點半,「疑似彭加木乾屍求證隊」將採集到的乾屍遺物送到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求證。

27年前跟隨彭加木奔赴羅布泊的科考隊隊員、中科院新疆理化所高級工程師閻鴻建,經鑑別後告訴《法制晚報》記者,在哈密南湖大戈壁發現的乾屍不可能是彭加木。

6月25日,新疆某媒體報導,探險者劉先生發現的乾屍因五點相似,一度被眾人認為可能是彭加木。求證隊取回手錶等物證後讓專家鑑定,根據手錶以及所穿毛衣的不同,彭加木當年隊友認為這具乾屍不會是彭加木。

新聞人物

科學家彭加木

彭加木(1925年~1980年),原名彭加睦,廣東番禺人。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他曾三次進入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1980年5月,他最後一次帶隊進入羅布泊考察,6月17日,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紮營。當時,汽油和水所剩無幾。彭加木為給隊友找水,獨自一人走向沙漠深處,再也沒有回來。

▲無名乾屍

讓人想起彭加木

一具乾屍仰面躺在沙地裡。它的左手腕骨已經斷裂,約兩釐米處,是一隻已經靜止了的機械手錶,錶盤上印著「上海」字樣……

「疑似彭加木乾屍求證隊」幾經周折趕到哈密南湖大戈壁乾屍所在地,眼前的情景同探險者劉先生之前的描述並無二致。

劉先生是這具無名乾屍的發現者,死者遺留的物證,讓他同27年前在羅布泊科考時失蹤的科學家彭加木聯想起來。

「求證隊」隊員周新偉打開經緯儀,儀器顯示,這具乾屍的所在地同彭加木失蹤地點相距甚遠:「200多公裡!」

「可能性在降低。」在實地考察前,被外界譽為「中國羅布泊探險旅遊第一人」的周新偉說。

▲物證最全

求證隊取物驗屍

在新疆某媒體於6月25日以兩個整版的篇幅報導探險者劉先生拍攝的「疑似彭加木乾屍」後,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之謎再度引發公眾關注。

「死者遺留的物證,如衣服、手錶、皮帶,在近幾年所發現的乾屍中是最全的一個。」周新偉告訴記者。

儘管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傅春利強調,只有科研人員才有資格進行取樣,但「疑似彭加木乾屍求證隊」還是將乾屍的手錶、衣物碎片、毛髮等物證裝進密封袋中,帶回烏魯木齊。

▲五大相似

神秘乾屍引猜想

「我往東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上午,彭加木留下這張字條後,離開科考隊駐地,獨自一人找水,其後便杳無音信。

27年間,無論是官方組織的搜救隊,還是民間的探險隊,在當年科考隊的駐地周圍苦苦尋找,皆以失敗告終。

人們很容易將新近發現的乾屍同彭加木聯繫起來。求證隊隊員周新偉向記者分析了這種聯想猜測的理由——

A「身高相近」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傅春利研究員向記者證實,彭加木身高172釐米。

然而,乾屍經求證隊隊員測量,身高170釐米左右。

「人死後,肌肉和骨骼會發生萎縮。」傅春利說,「這一點倒是說得過去。」

B 「地域接近」

彭加木當年的科考隊隊友閻鴻建告訴記者,彭加木的走失地,在庫母塔格沙漠羅布泊鎮附近以東。

求證隊幾經周折發現乾屍時,他們的位置卻出現在哈密南湖大戈壁與「大羅布泊區域」接壤的雅丹地貌群附近。

7月5日晚,周新偉打開經緯測量儀,輸入彭加木失蹤地點經緯度,發現兩地間隔200多公裡。

不過,「疑似論者」堅持認為,200多公裡不算遙遠,加之沙丘常常發生移動,遺骸自然會發生「飄移」。

C 「襯衣相似」

「疑似論者」津津樂道的是,這具乾屍貼身穿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衣。

「的確良,上個世紀80年代最為流行的布料。」出生於1962年的周新偉對此記憶深刻。

王萬軒,27年前那次挑戰「羅布泊死亡極限」的科考隊車隊隊長,他的副駕駛位置坐的就是彭加木。

據王萬軒回憶,彭加木先生的確有一件白色襯衣,另外,他還有一件藍色的。

閻鴻建說,失事那天,他就穿著那件白色襯衣。

D 「長褲相似」

求證隊隊員眼前所見到的乾屍,穿一件藍色長褲。

王萬軒老人則清楚地記得,彭加木當時正是穿著藍色長褲。

這一點與求證隊隊員看到的乾屍特徵是吻合的。

E 「都戴手錶」

「都有一塊手錶,錶盤上印著『上海』字樣」。

7月5日下午,映入周新偉等人眼帘的乾屍,左手腕骨斷裂,約2釐米處,是一隻已經靜止了的機械手錶,錶盤上印著「上海」兩個字。「在風化等外力作用下,表殼已是斑斑駁駁。」

難道這是上海牌手錶?周新偉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他的父親就有一塊上海牌手錶,錶盤是白色的。「那個年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這樣一塊手錶。」

記者了解到,昔日生產「上海牌」手錶的上海手錶廠已經破產。一位曾經在該廠工作過的老師傅告訴記者,那個年代,手錶生產數量有限,全國人口那麼多,擁有上海牌手錶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巧合的是,彭加木走失之前,也戴一塊上海牌手錶。傅春利副院長說,當年的隊友證實了這一點。

▲輿論發難

新疆分院遭指責

那麼,擁有這麼多「相似點」,這具乾屍會不會就是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原副院長彭加木呢?

輿論發難。最近幾天來,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的負責人被推向風口浪尖。彭加木當年的隊友、朋友大部分在分院工作。

此前,某媒體在報導中稱,該院對新近發現的疑似彭加木乾屍不予關注。

報導被網絡轉載後,引發評論者及網民的群起指責,批評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喪失了「科學精神」。

7月4日中午,記者面前的傅春利副院長一臉無奈。他說,中科院新疆分院沒有向媒體表述過「不予關注」的說法。自彭加木失蹤到現在,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組織的搜尋隊始終沒有放棄一線希望。

「每一次新發現,鑑定出來後,結論都一致:不是彭加木,以至於家屬的心理負擔很重。」傅春利告訴記者。

周新偉比喻說:「就像『狼來了』一樣,結果每次都是虛驚一場。」

▲疑點突現

區域接近難成立

在傅春利副院長看來,「五大疑似點」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細推敲,發現其中很多屬於牽強附會。

此次發現的乾屍距離當年科考隊宿營地點有200多公裡的直線距離。

「相隔遙遠,很難將其與彭加木聯繫起來……(區域接近一說)是講不過去的。」傅春利說。

極富「沙漠經驗」的周新偉告訴記者,即使一個身體健壯的人,以理想狀態時的精力在沙漠中行進,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要撐到150公裡幾乎不可能。

事實上,科學家彭加木還患有癌症,那一年他55歲,是全隊中年歲最高的。

「兜裡沒有一粒米,能在60℃的天氣裡走多遠?200多公裡?」周新偉說,自己在測出距離後,「乾屍可能是彭加木的想法」發生了動搖。 

▲穿戴不符

羊毛衫款式不同

不僅如此,乾屍的衣著特徵也不是此前所說的「吻合」。昨天上午,呈現在閻鴻建眼前的乾屍襯衣碎片上有一道道整齊的豎條暗紋。

「失蹤那天,彭加木穿一件純白色襯衣,說是白色,顏色略微偏藍。」閻鴻建說,帶暗條紋的,顯然不是彭加木的。

傅春利告訴記者,幾天前,在他聽說乾屍身穿白色的確良襯衣時,連忙向彭加木當年的隊友核實,在他們仔細觀看乾屍照片後,希望的肥皂泡又一次破滅了。

他說:「有人僅僅看到襯衣的相似性,卻沒有注意到乾屍穿的黃色毛衫是開襟的,還帶有紐扣。而根據彭加木的愛人(已過世)回憶,彭加木有一件駝色針織無袖桃尖領羊毛衫,但不是開襟的,而是套頭的。失蹤當天,隊友看到,彭穿的正是這件套頭羊毛衫。」

▲手錶不同

手錶可能是拼接的

7月9日上午,閻鴻建仔細觀看了「求證隊」送來的手錶,他發現,手錶的錶盤是紅色的,錶盤上有「上海」字樣。

當年彩盤手錶未問世

對此,不願具名的原上海手錶廠老師傅告訴記者,紅色錶盤屬彩盤系列,上海手錶廠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才出產這類手錶,之前生產的,錶盤都是白色的。

「彭加木失蹤時間是1980年,他不可能佩戴彩盤手錶,因為那時,彩盤手錶尚未問世。」傅春利副院長告訴記者。

閻鴻建繼續觀看這隻手錶,他驚奇地發現,手錶背面刻著「SHUANGLINGPAI BEI JING SHOUBIAOCHANG」字樣。

「雙菱牌?北京手錶廠?」閻鴻建沉吟片刻,「難道這不是上海牌手錶?」

表廠認為手錶可能是拼接的

當記者把手錶的情況告訴北京手錶廠的馬主任後,馬主任說:「出現正面是『上海』牌背面是『雙菱』的情況,說明這塊手錶極有可能是拼接而成的。或者是把『上海』牌手錶的外殼換成我們的表殼,或者把我們的錶盤換成『上海』牌手錶的錶盤。」

據了解,北京手錶廠始建於1958年6月19日,手錶註冊商標為「北京」牌,從1958年至1961年,北京手錶廠共生產一型表(SB-1)3726隻。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產量很小,因此沒有正式在市場銷售。

從1961年開始,北京手錶廠面向市場,先後生產了二型表、三型表、四型表、五型表等幾種表型。1975年,為了滿足出口需要,工廠將品牌改為雙菱牌。

閻鴻建說,從實物來看,這塊手錶不僅像是拼接的,而且錶帶都是女式的,當時彭加木的身份和地位都很顯赫,戴的是一塊正宗的上海牌手錶,顯然這塊表不是他的。

文/特派烏魯木齊記者童光來

線索徵集

乾屍到底是誰?

經彭加木當年隊友閻鴻建鑑定,乾屍基本排除了彭加木的可能。那這具乾屍是誰呢?

身高170釐米左右,上身穿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衣,外套開襟黃色毛衫,帶有紐扣,下身穿一件藍色長褲。戴一塊機械手錶,錶盤為紅色,上有「上海」字樣。表背面有「SHUANG LING PAI BEI JING SHOU BIAO CHANG(雙菱牌北京手錶廠)」字樣。出現在哈密南湖大戈壁與「大羅布泊區域」接壤的雅丹地貌群附近,距今27年以內。

疑似彭加木乾屍新聞回放

6月25日新疆一媒體刊登探險者劉先生拍攝的乾屍,疑似彭加木

7月4日一支由記者、探險者組織的「疑似彭加木乾屍求證隊」正式出徵

7月5日求證隊在戈壁發現乾屍,帶回少許頭髮、衣物碎片和手錶等物證

7月9日彭加木當年隊友閻鴻建經鑑定認為乾屍不是彭加木

相關焦點

  • 當年隊友鑑定後稱羊毛衫和手錶不是彭加木穿戴
    當年隊友鑑定後發現乾屍羊毛衫有紐扣 彭加木當年穿的沒紐扣 所戴手錶也不一樣  確定不是彭加木有兩樣物證  北京手錶廠表示 乾屍手錶可能是拼接的  ▲穿戴不符  昨天上午,呈現在閻鴻建眼前的乾屍襯衣碎片上有一道道整齊的豎條暗紋。  「失蹤那天,彭加木穿一件純白色襯衣,說是白色,顏色略微偏藍。」閻鴻建說,帶暗條紋的,顯然不是彭加木的。  傅春利告訴記者,幾天前,在他聽說乾屍身穿白色的確良襯衣時,連忙向彭加木當年的隊友核實,在他們仔細觀看乾屍照片後,希望的肥皂泡又一次破滅了。
  • 當年隊友經鑑別後稱乾屍不是彭加木
    攝/記者童光來7月9日上午,記者帶著從羅布泊帶回的乾屍物品取樣,再次找到一直關注此事的彭加木生前好友、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的專家閻鴻建。此次去羅布泊求證,本報記者一共帶回了6件物品取樣,分別是乾屍的頭髮、襯衣、褲子、皮帶、手錶、毛衣的取樣。在經過一系列細緻觀察後,閻鴻建告訴記者:「我發現沒有一件物品是屬於彭加木的,我可以肯定地說這不是彭加木的遺體。」
  • 彭加木是被隊友害死的?專家怒了:純屬無稽之談,妖言惑眾
    3月27日,擔任彭加木探險隊長的知名記者唐守業就「彭加木是被隊友害死的」的傳聞做出正式回應,唐守業在得知網絡上一位名叫「朱明川」的知情人稱,彭加木是被科考隊友害死的說法後勃然大怒,他對這個朱明川胡編亂造的功力感到佩服,但也極度痛恨這種以假亂真、毫無根據的臆測。
  • 彭加木究竟是怎麼死的?法醫揭露真相,怵目驚心!
    在我拿到乾屍的樣本後,所有的實驗室數據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接下來就等彭加木的親屬配合,只要他們提供樣本,結果很快就能得出了。  不過,彭加木的兒女起初並不配合,他們認定乾屍不是父親,而且有關部門隱瞞了第二具乾屍的事,這讓他們覺得不被尊重。在一些人的勸導下,彭加木的兒女才願意提供DNA樣本,供法醫做比對。
  • 1980年在羅布泊失蹤的彭加木,僅留下一張紙條,他到底去了何處?
    彭加木,1925年出生,廣東番禺人,他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毒學家,自1956年放棄去莫斯科學習核磁共振新技術的機會後,他就遠赴新疆進行科考。然而在1957年,彭加木卻被診斷出患有胸腔縱隔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癌症。不過,彭加木並沒有被病魔擊倒,而是將餘生奉獻給了祖國。
  • 他是彭加木夥伴,入羅布泊考察38次,最終他發現樓蘭美女的秘密
    夏訓誠而夏訓誠在對羅布泊考察後,發現塔裡木河在遊移。找到失蹤的彭加木  2005年4月11日敦煌七裡鎮的一支沙漠考察隊意外發現兩具乾屍。隨後送往研究所,其中一具乾屍極有可能是失蹤的彭加木,此後乾屍被送往敦煌博物館。2006年4月16日兩位北京法醫趕往敦煌博物館對那具疑似彭加木的乾屍進行DNA比對。
  • 40年前彭加木神秘消失,至今生死未卜,還有一件物品也被其帶走
    然而在這次徵途中,彭加木整個團隊都遇上了惡劣的天氣,比如說:沙塵暴的突襲、還有地理條件的惡劣、沼澤,但是直到6月16日之前,整個團隊一直都相安無事。 彭加木作為隊長向隊員說:「自己接下來的計劃,讓團隊中的一個人,可以先去看看前方的情況」,那麼對於團隊的前行會有更大的幫助,作為隊長的彭加木主動擔任起了這次勘察地形的職位,但是等到傍晚的時候,彭佳木還沒有回來。
  • 彭加木失蹤的真相是什麼?
    雖然新疆雙魚玉佩事件解密了,但彭加木為什麼失蹤了呢?其實不是這個人找不到了,而是出現了兩個彭加木!在此情況下只能對外宣布彭加木失蹤。這只是彭加木消失的一種可能性,關於他消失原因的傳聞不計其數,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他暈倒後被風沙掩埋或者是被隊友們給殺害了。
  • 彭加木是生物學家並非地質學家,當年羅布泊發現了什麼可怕的生物,讓一個生物學家帶隊考察?
    不是因為外形,而是因為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初次發現它靈異的功能時,是用一條魚做實驗的時候,玉佩突然啟動,一條完全相同的魚被複製出來!為什麼彭加木失蹤了?不是這個人找不到了,而是出現了兩個彭加木!在此情況下只能對外宣布彭加木失蹤。這只是彭加木消失的一種可能性,關於他消失原因的傳聞不計其數,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他暈倒後被風沙掩埋。
  • 彭加木失蹤40年,他到底去了哪裡?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布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兩年後,人們在一陡坡下發現3具臥乾屍。汽車距離死者30公裡,其他人下落不明。」如果按夏訓誠的說法,就是彭加木建議他去美國,而不是去羅布泊,因為彭加木認為此行不算重要。
  • 新疆哈密:馬背巡邏隊 戈壁上的「守護神」
    遠在300公裡以外的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大紅柳峽鄉,茫茫的戈壁仍被白雪靜悄悄地籠罩著,一群身著橄欖綠的青壯年正迎著朝陽,駕著馬匹,踏著積雪,伴著陣陣清脆的馬蹄聲整齊地前行。他們的臉頰凍得通紅,眼神卻很堅定。    這隻特別的隊伍是由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哈密支隊紅柳峽邊防派出所的官兵及大紅柳峽鄉的群眾護邊員共同組成,馬匹大多是由群眾護邊員自願提供。
  • 彭加木失失蹤前後,羅布泊曾經發生了什麼?真是網友傳說的那樣?
    用彭加木的話說就是:「我彭加木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路來的勇氣,我要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的發言權。」為了確保成功,聯合考察隊事先進行了兩次探察和嘗試性先遣考察,由穆舜英、彭加木分別率隊完成。彭加木是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在羅布泊考察的。隨拍攝組的考察開始是1980年4月1日開始的,穆舜英是領隊。這一天,到達玉門關,再沿漢長城西行,到達後坑。
  • 彭加木到底是失蹤還是穿越了?
    彭加木到底是失蹤還是穿越了?穿越一說只能怪吃瓜群眾想像力太豐富,目前的科學理論支持穿越的只有廣義相對論中的蟲洞。廣義相對論認為質量可以使時空發生彎曲,那麼很可能存在一種情況不同時間、空間的兩點因時空彎曲連接在一起。
  • 揭秘:中國新疆出土的三千年乾屍不腐之謎
    比如,瑪雅人有獨特的數學體系,他們對於「0"的發明與使用比歐洲人早了800年,甚至比印度數字還要早一些,他們的數學知識足以應付幾十億的大運算,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稱量一袋玉米的重量;他們知道圓周率,卻沒有發明車輪;他們有典雅的雕刻,精美的建築,卻沒有製造出犁鏵或鋤頭;至今沒有人知道他們建造金字塔用的那些巨大的石塊,是如何搬運提升的……這是文明的碎片。
  • 「戈壁玉」是石英不是玉,「戈壁料」才是和田玉
    同是新疆產的戈壁玉與戈壁料,因為一字之差經常被玉友們混淆,但其實戈壁玉與戈壁料並不是同一種東西,今天我們就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不同吧!戈壁玉的名稱之爭戈壁玉的名稱倍受爭議,南疆的戈壁玉指的是和田玉戈壁料,而北疆東疆的戈壁玉指的是戈壁上產的石英巖玉。二者從成分和外觀等各方面看都不是一種物質。
  • 西域探險家眼中的哈密,西陲鎖鑰鎮咽喉,萬裡絕塞客心愁
    哈密自古都是進出新疆的東大門,而星星峽就屬於哈密,所以西域探險家們進出新疆東邊的必經之地,往小了說是星星峽,往大了說就是哈密,那麼他們當時眼中的哈密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普爾熱瓦爾斯基,是第一個行經哈密的西域探險家,他曾說哈密綠洲是「由幾條天山流下的溪水灌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