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曾經的天才少女到現在的當家花旦,李子君已經習慣了與孤獨對話,習慣了在枯燥的訓練中獨自成長,但她知道自己已經過了可以任性的年紀。
文/車莉 楊昕雨 編輯/郭睿昊
亞冬會女單短節目後,站在鏡頭前的李子君幾度張口都沒能發出聲來。
「我對自己的排名特別失望。」李子君無奈的臉上寫滿對自己表現的不滿。原本為了求穩而選擇的低難度連跳還是因為存周而被降組,作為本次亞冬會的奪冠大熱,李子君的首秀不盡人意。
回到一周前的花滑四大洲賽,李子君在訓練時不慎踩到冰塊摔到了頭,完賽後的她單膝跪地一時間沒能站起向觀眾致意,在等待成績時,這位平日在鏡頭前調皮的小姑娘更是迎來了情緒的大爆發,倒在教練的懷裡泣不成聲。賽後,李子君告訴大家,在場上的她兩腿發抖,身經百戰的她有著莫名的緊張。
她究竟在擔心什麼?從曾經的天才少女到現在的當家花旦,她已經習慣了與孤獨對話,習慣了在枯燥的訓練中獨自成長,但她知道自己已經過了可以任性的年紀,現在的她看重每一次在冰上滑行的機會,她不想讓突破變成口號,不想再一次迷失自己。
「只為一支歌,血染紅了寂寞;只為一場夢,摔碎了山河;只為一顆心,愛到分離才相遇。」這句歌詞來自李子君自由滑的配樂《我用所有報答愛》,如今,這也更像是她的心境,她說感謝這些年沒有輕易放棄的自己,為自己所愛就要無條件的付出,在一次次中旋轉跳躍中她早已看盡人生風雨。
孤獨的訓練與成長 跳到天崩地裂
上午9點,飄雪的聖彼得堡街頭,仍然黑著天,李子君身著黑色羽絨服提著冰鞋快步地向前走著;纖細的背影上,紅色的「CHINA」字樣格外顯眼,她的身邊,一個俄羅斯大漢似乎在跟她說著什麼,一路走一路說,一路跟著她。李子君的臉上露出一絲困惑和不安,又加快了腳步,後面幾乎是一路小跑起來……幾分鐘後,她終於到達目的地,當跑進冰場大門的那一刻,李子君的情緒明顯放鬆下來,微笑著跟遇到的人們用英語打起了招呼,偶爾還會說出幾個俄語單詞。
這已經是她來到聖彼得堡的第56天。
作為中國女子單人滑的領軍人物,出道8年來,李子君憑藉嬌美的容貌、修長的身材、優雅的動作,一直深受圈內人士讚譽和冰迷們的喜愛。為了進一步提升水平,中國花滑隊這次安排李子君來到聖彼得堡進行為期2個月的海外訓練,師從俄羅斯「冰上沙皇」普魯申科的教練、世界級著名花樣滑冰教練亞列克謝•米申。
在俄羅斯的日子是辛苦而單調的。多的時候,一天四場陸地訓練、兩場冰上訓練,經常是「從天黑練到天黑」。於是前文那種路上的「驚嚇」也變得司空見慣。「因為語言不通,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確實挺害怕的。」花季少女路遇搭訕大叔,李子君通常選擇的做法就是「不理睬,然後快點走」。
「比起陸地各種跳各種轉,我突然覺得上冰是讓一件讓我感到快樂和幸福的事情……」李子君有一個專門記錄她每天訓練情況的小本,如今這個小本已經快寫滿了,上面仔細記錄著她每場冰的每一次跳躍、旋轉。「有一次下冰之後,我去查本子,一場冰不算合樂,一共跳了65個三聯三和勾手……你們想體驗一下升天的感覺嗎?來試試大鵝訓練法。」李子君苦中作樂稱自己都「練傻了,經常找不到腰和腿在哪。」
而比起超負荷的訓練,對李子君來講,更可怕的是內心的孤獨。米申的團隊幾乎由清一色的俄羅斯姑娘組成,金頭髮、高鼻梁,倒顯得李子君像是個異類。由於語言不通,隊友們不會講英語,李子君也沒有辦法加入她們有說有笑的「小團體」。她更願意在遠離冰場的走廊裡獨自做拉伸訓練,思考一天的訓練內容和計劃。
窗外下著大雪,在昏暗燈光的襯託下,李子君瘦弱的剪影投在牆壁上,顯得沉默又孤獨。很多時候,她只能自己和自己對話。
從12歲隻身一人到美國求學到比賽走遍四大洲,李子君的語言天賦一直是她的驕傲,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加拿大訓練,衣食住行全都是自己搞定,可是這一次到了非英語國家,她卻感覺自己「玩不轉」了。
第一次去超市,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雙手拎著大袋子站在風雪中2個多小時打不到車,求助了幾次碰到的都不會說英語,直到一位好心的俄羅斯青年幫她叫了一輛車,這才回到酒店。後來,她學會了下載叫車軟體、學會了簡單的俄語……不過依然不太輕易外出,因為這一次的經歷太慘痛了,給她留下了陰影。
作為中國唯一一位獲得過冬奧會獎牌的單人滑運動員,陳露一直信奉這樣一句話——「想達到巔峰必須承受孤獨」。作為「陳露繼承人」,李子君對這句話亦感受頗深,自14歲在全國錦標賽戰勝劉豔成為中國女單「一姐」以來,這樣的日子,她已經度過了7年。
李子君和俄羅斯學員
好在米申俱樂部的人對李子君都非常友好,米申教練更是特別喜歡這個來自中國的「瓷娃娃」。不僅幫她張羅住的酒店,還從家裡專門拿來雞蛋送給她補充營養。「你要多吃點好的,身體強壯才能跳得動。」是米教練最常對李子君說的話。
別看米申在生活中像個慈祥的聖誕老人,可是制定起訓練計劃卻絲毫不會心軟。
米申曾經說過:「女子單人滑選手的教練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因為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有很多種可能性。」
「女人是脆弱的材料,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她們在賽場上的成績,情緒、感情,一些很細微的東西都會影響她們,另外大多數女孩都很難抗拒身體發育帶來的變化。」然而,李子君用她的天賦和努力博得了這位花滑教父的青睞。無論走到哪裡,米申教練都不會忘記發來簡訊詢問李子君的訓練情況。
米教練那條「堅持不住了就到我懷裡哭吧,哭完了再重新出發」的簡訊一直在李子君的手機裡存著,每當快堅持不下去了,她就翻出來看看。
當「從天黑練到天黑」、「轉到天昏地暗、跳到天崩地裂」……成為常態,讓李子君堅持下去的動力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於夢想的執著」。
一切的付出終會有回報。來到聖彼得堡的第20天,李子君的勾手和內點終於能在一場冰並存了;第24天,稱了一下體重42.9公斤,自從開始發育就沒有過的體重,「瘦出了新高度」……
看美劇學英語 生日學會包餃子
「練了一天終於到了吃飯時間…今晚吃點啥,哪個字母順眼就吃哪個。」李子君曬出了一張俄文的菜單。
俄羅斯的食物單調,難以下咽,每天的夥食費有限,她不得不學著自己做飯。12月14日21歲生日那天,李子君第一次嘗試包了一頓餃子,當吃到第一口的時候,幾乎把她自己都感動哭了。
今年生日,李子君第一次嘗試包餃子
除了出行和食物,李子君還面臨著不停地搬家。米申教練為她聯繫的酒店只有一個房間可以做飯,但是當有其他人預定了這個房間的時候,她就要從那裡搬出來,在別的房間暫住,當客人退房之後,她再搬回去。所以,在這個生活了兩個多月的房間裡,並不能找到多少屬於她的痕跡。「昨天剛搬回來,這已經是第四次了,沒辦法我們交的錢本來不夠住這個房間,所以有人預定就要讓出來。」君君的話語中,是歷經磨難後的淡然。
當然,除了磨難也有讓她快樂的事情,比如學會了一個新動作、比如今天的三周跳全部成功了……每當這個時候,她會獎勵自己一個冰激凌。「我最喜歡在冬天吃冰激凌,最好是大雪天。」嘻嘻地笑著,君君小口地吃著手中的冰棒,一臉地幸福。
除了冰場,在聖彼得堡的日子裡,李子君更多的是宅在房間裡,畫畫、聽音樂、看美劇。而躺在被窩裡看美劇,是她每天最愜意的時光。「休息是一方面,我百分之90的英語都是從美劇的對話中學來的。會英語還能和別人說說話,要不這麼多年下來,真的要變成啞巴了。」
李子君最喜歡看的美劇是校園青春類的電視劇,例如《吸血鬼日記》和《美少女的謊言》。作為職業運動員,她無法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走進象牙塔享受校園多彩的生活,情感的缺失,更多時候只能從影像中來尋找寄託。
自信、開朗、敢拼、有想法,這些90後的標籤,在李子君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閒暇時,她也會發發微博,曬曬朋友圈,展現的都是她的笑容和快樂,背後的苦卻一句也不提。李子君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國內關心她的家人朋友們,她一切都好。
經年累月漂泊輾轉 重重壓力如芒刺在背
自從「冰上蝴蝶」陳露退役之後,中國女子單人滑就陷入了低谷,雖然期間屢有新秀露臉,但都屬於靈光一現,特別在藝術表現上顯得非常蒼白。直到李子君橫空出世,一切才開始發生變化。而「花滑天才」,「女單一姐」,「冰上女神」……便成了14歲的李子君不得不背負的重擔。
從小古靈精怪的李子君
李子君的成名,是時代造就的。出道以來,她一直穩穩佔據著國內女單一姐的寶座,雖然和世界頂級運動員差距仍舊很大,但國內其她女單運動員的實力也無法與她相比。每到世界大賽,只有李子君有實力向獎牌發起衝擊,這麼多年,李子君始終沒有等來能與她共擔壓力的人。
李子君的內心也是煎熬的,成績一直沒能取得實質性的進步,突破變成了一句口號,喊著喊著,她自己變得更加迷惘和不知所措。而與之俱來的還有青春期的發育與找不到長期教練的尷尬。
李子君並不屬於肌肉力量好的運動員,體重的增長會給她帶來更加明顯的影響,所以當年李明珠教練在這方面也控制得更加嚴格,每天隨時隨地地突擊稱體重,數字甚至要精確到「兩」。有時候別說是吃飯,就連多喝口水都變成了奢求。
「控體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長一段時間,李子君整天整天地不吃飯,甚至連水都不敢喝,有時候實在渴得受不了了,就用水漱漱口,再吐出來。」李子君媽媽李春顏說,一天兩天可以堅持,可是這樣的日子她們一過就是一年多。女兒不能吃飯,她也陪著挨餓,有的時候,母女倆夜裡餓得睡不著,躺在相鄰的兩張床上聽著彼此肚子的咕嚕叫聲,互相鼓勵、互相打氣。
控制體重的痛苦、高強度的訓練與教練的高期待,正處於「叛逆期」的李子君那段時間每天哭著說自己「不練了」,卻在第二天早上又背著冰鞋回到冰場。
鬱悶、壓力和焦躁的情緒,加上訓練的疲勞讓李子君很快病倒了,持續的發燒和過敏的症狀,讓李春豔幾乎每天都要帶著女兒去醫院報到,「那段時間就是今天剛治這個病,明天就又出現新的症狀,有幾天她成宿的睡不著覺,我當時覺得我這閨女是怎麼了?」然而,即使回長春養病的那段時間,李子君的訓練都沒有完全停,還在堅持上冰。
如果說體重仍是人為可控的問題,那麼真正令李子君不安的則是一直都沒能解決的教練問題。與前任教練李明珠的合同到期後的近一年多,李子君先是跟著美籍名人堂教練弗蘭克-卡羅爾在美國加州訓練,後來跟著加拿大籍編舞大師勞瑞訓練。去年11月以來,李子君又拜在了米申的門下。每個教練能陪伴她的時間不過數月,無法得到系統訓練的李子君,不得不去熟悉各種截然不同的訓練理念和方式,這讓她很多時候感到無所適從。「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能長期跟我籤約的教練,這可能是我現在最需要的吧。」
不過,這一年多的磨礪,讓這個柔弱的小姑娘內心逐漸強大,「其實有了這段時間的挫折,我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什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一種信念支撐著我一直走到今天。我現在已經變成鋼鐵人了。」
「滑冰最初是我的愛好,但現在我把它當作一種責任。」把手伸向太陽的方向,李子君寫下:「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謾罵質疑的背後,是始終如一的堅持
2015年2月,韓國首爾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一曲《月亮河》奏罷,全場掌聲雷動。
起跳、旋轉、手勢、滑行…….李子君小心翼翼地做著全部12個規定動作,雖然還是難稱完美,但也沒有出現任何明顯失誤。兩年多的時間,她用幾近殘忍的方式和少女發育做著鬥爭,此刻終於等來了回報。李子君在比賽結束之後宣洩著久積心中的壓力,掩面流淚。她先是向現場的觀眾們一次次深深鞠躬,然後來到場邊再次抱著教練痛哭。
淚水衝花了她的妝容。
流淚的不只是李子君一人。看到她的表現,CCTV5的解說員陳瀅哽咽地說:「作為國內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女單運動員,每次滑好便會有鮮花和掌聲,滑不好就會有很多質疑。哪怕她在微博上發一張自拍,都有很多人說『你為什麼不好好訓練,這麼愛美。』其實難道這不是一個擅長表演的女孩子該有的個性麼?」
李子君的身上聚集了太多人的目光和期待。也正因為這些期待,讓她在接受萬千寵愛的同時承受了許多謾罵和不理解。李子君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生活的點滴,也經常轉發一些勵志的話,但總是被人指責為不好好訓練或是玩心太重。李子君希望表現出自己美好快樂的一面,但由於關注度高成績卻始終無法突破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和痛苦,卻鮮有人知道。
無法用成績來回報萬眾期待,這是李子君少女美麗面龐下的掙扎。20歲,這對於一個女子單人滑選手來說已經是不小的年齡了。在俄羅斯,20歲以上的女單幾乎都選擇了退役,和她同年齡的「ET」伊涅扎維塔•圖克塔米舍娃在米申的團隊裡也被尊稱為「老前輩」。但即使如此,總有教練仍會對她說:「你年齡還小,慢慢來,未來還有希望。」每次聽到這句話,李子君心裡都會委屈地想:「我不小了啊,不過是因為亞洲女孩的娃娃臉罷了。」
她知道,想得到認可,必須儘快證明自己,哪怕只有一次。這個地方可以是札幌亞冬會、可以是芬蘭世錦賽、也可以是一年後的平昌冬奧會。
俄羅斯兩個月的集訓,米申幾乎換掉了李子君自由滑節目中所有的跳躍動作,大幅增加了難度。雖然李子君節目完成度還不高,但她仍舊沒有拒絕米申所做的改變。因為她知道,平昌冬奧會前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自己如果再不拼,也許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問李子君本屆亞冬會的目標究竟是什麼。一向甜美的李子君突然收起了微笑她說:「爭取可以保三,甚至再往前爭一爭。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這三個國家也都很強,但我如果把自己最好的狀態發揮出來,就可以進前三。」
為了大家的期待,也為了自己的付出,這一次,李子君是真的下了狠心。
結語
2017除夕夜的前一晚,李子君陪著媽媽在超市裡買菜。走到一家炸雞櫃檯前,她突然停下了腳步,望著櫥窗裡不同風味的炸雞,轉頭問記者:「你們知道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什麼?」記者搖頭表示不知道。李子君突然調皮地笑著說道:「是開一家超市!超市裡有各種各樣的好吃的、好喝的,我可以放開肚皮想吃什麼吃什麼。」
聽到這句話,李子君的媽媽也回應道:「是啊。從小她的願望就是開超市,之前跟我去美國的時候,見到Costo更是樂開了花。她說要開一家跟Costo一樣規模的超市,因為裡面食物的包裝分量都是最大的。」
李子君笑了:「這倒提醒我了,今年的新年願望就許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