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兒童的自理能力訓練

2020-10-10 上海星家園自閉症

自理的概念

自理就是指自我照顧的能力,包括:進食、穿衣、梳洗和如廁等。

自理能力訓練的重要性

自理是獨立生活的必要條件,而獨立生活是我們訓練孤獨症兒童的根本目標,顯然,培養孤獨症兒童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理訓練的過程非常艱巨,需要很大的耐性、循序漸進的去訓練。現在有很多兒童都是獨生子女,雖然家長們已經認識到自理的重要性,但都覺得孩子長大了就會懂得自理,現在那麼小當然就包辦了一切的生活需要,要不然就是缺少耐性去訓練。這樣就導致孤獨症兒童沒有機會學習怎樣自我照顧,再加上兒童本身就缺乏這方面的技能,所以就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餵乾脆就不吃,隨地大小便等不良習慣,而且越來越頑固,長大以後仍依賴家庭的長期照顧。所以家長們務必要重視孤獨症兒童自理能力的訓練。

自理訓練的必備條件

自理能力的發展與智能和體能的發展是相互相成的,如果孤獨症兒童缺乏對日常事物認識,或缺乏身體活動及操作的能力,那麼他的自理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同樣的,自理能力的發展也會促進智能和體能的發展。

要讓兒童學會自理當然少不了這七個方面的能力發展:

1.模仿 2. 知覺 3.大肌肉 4.小肌肉

5.手眼協調 6.認知理解 7.認知表達

自理能力的基本訓練方法

·順向連鎖法

·逆向連鎖法

·連續接近法

一、順向連鎖法

順向連鎖法是指先把活動分解成多個細小的步驟,並按順序從頭到尾排列起來,於第一步開始訓練,成功完成第一步後接著訓練第二步,直到最後一步。

例如:穿襪子

二、逆向連鎖法

逆向連鎖法與順向連鎖法相反,把活動的每一步驟按先後順序排列後,先從最後一步開始訓練,成功完成後接著訓練前面的一步,直至第一步完成為止。

例如:穿襪子

三、連續接近法

是指根據每項步驟兒童能接受的程度,按順序排列起來,由最容易接受的一步開始訓練,然後依次訓練較容易接受的一步,直至完成不能接受的一步。

例:兒童拒絕進食蔬菜

目標:能進食蔬菜

方法:利用兒童喜愛的食物(肉丸),鼓勵兒童進食不喜歡的食物(蔬菜)

步驟:1、將蔬菜切成小粒

2、將1粒蔬菜混在肉丸中

3、增加蔬菜的數量

4、減少肉丸的大小

5、改為要求吃1小匙蔬菜才能吃肉丸

6、改為要求吃數小匙蔬菜才能吃肉丸

7、逐漸增大蔬菜粒的大小(分量不變)

訓練注意事項

1、注意結合獎勵以強化兒童良好的表現。

2、訓練初期不要硬要求兒童做的十分完滿,只要兒童有近似的行為就應獎勵(此即塑型法),然後再慢慢把要求提高,漸漸接近標準才給予獎勵。

3、訓練初期家長可能需要協助或提示兒童,但當他能掌握部分技巧時,應逐漸減少對兒童的協助或提示,以達到兒童獨立完成此項活動的目標。

4、注意反覆練習,這有助於鞏固他們掌握的技巧。

5、訓練某一項活動時,要注意類化和生活化,即變換形式或場景來訓練,並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結合學到的經驗,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以鞏固和擴展他們獲得的技能,這樣他們使用這些技能時就更加靈活。

6、注意結合兒童的興趣,這有利於激發兒童的動力。

7、注意在訓練任何活動之前,要與兒童建立良好的關係。


8、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恆心。

相關焦點

  • 孤獨症兒童的模仿能力訓練不容忽視
    導讀:模仿是大多數兒童學習的重要課程,在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模仿技能的發展都是一個必要的基本組成部分。自閉症兒童,他們也會出現模仿行為,但多是對自己有興趣的才去模仿,對於其它方面則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就影響了其它方面能力的發展,對自閉症孩子的模仿能力訓練是當務之急,和孩子的互動也儘量地活潑有趣,才能積極地吸引他們的興趣。
  • 孤獨症兒童認知訓練技巧
    一、什麼是認知訓練孤獨症兒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進行認知訓練是他們康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認知訓練是運用組織好的材料,依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孤獨症兒童認知的特點,有目標,有計劃,有系統的對他們進行認知學習的過程。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秉承著「幫助家長認識特殊兒童,並掌握在生活中促進孩子的良性發展的知識及技巧,促進社會認識、理解、接納殘障兒童,並尊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權」的辦園宗旨。機構全日制康復受訓兒童220人,至今已有一千多名孤獨症、智力障礙及唐氏綜合症兒童在接受了專業的康復教育訓練後,有效康復率達100%,部分不同類別兒童已經進入普通的學校和幼兒園隨班就讀。
  • 孤獨症兒童應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家長們注意啦
    大家都知道得了孤獨症是很可怕的事情,會覺得生活很無趣,不願意和人交流,如果是孩子得了孤獨症家長會更加擔心,擔心孩子不能與同齡人一樣健康成長,但是這種孤獨症也是可以進行康復訓練的,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經過康復訓練後,隨著社會交往功能的提高,孤獨症兒童的語言能力也可以逐漸發展。 18 孤獨症兒童智力有問題嗎?對於其能力得到很好開發和訓練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還能取得很大成就,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9 孤獨症兒童可以正常上學嗎? 孤獨症兒童具有法律保護的就學權利。
  • 父親殺死孤獨症女兒,讓人不寒而慄!誰能拯救孤獨症兒童?
    關注我,每日一更孤獨症家庭教育小技巧!孤獨症(別名自閉症),是最近一個世紀才被世人發現並且開始專注的一個精神發育疾病。據統計,至今為止中國有300多萬個孩子被確診為孤獨症,一個孤獨症孩子帶給一個家庭更多的是辛苦和迷茫。因為以現在醫學技術來看,並沒有一個可以直接根治孤獨症的有效方法,只能依靠教育手段來改善。
  • 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開始——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圖書推薦
    《孤獨症兒童的行為教學》作者系統地學習過應用行為分析,並曾在孤獨症兒童專業訓練機構中任教,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教學經驗。作為美國科學委員會認定的有效實證數據支持的有效幹預方法之一,關鍵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模式的核心是通過孤獨症兒童動機的激發,以及家庭的參與與自然情境下的幹預來提升其溝通與社交能力。
  • 北大醫療腦健康聯合中科物棲發布孤獨症兒童能力提升智能工具「嗨...
    4月27日,北大醫療腦健康聯合中科物棲發布國內首款針對孤獨症兒童能力提升的智慧式家庭幹預工具——嗨小保。據悉,嗨小保是兒童孤獨症康復教育領域的首款智能干預工具,其以應用行為分析理論(ABA)為基礎,搭載了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可以為不同需求和階段的孤獨症家庭提供在線評估、方案配置、康復訓練、數據記錄、效果分析、遠程輔導等一站式家庭幹預解決方案。當孤獨症康復遇到AI,康復不再受限。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楊曉玲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派送到國外學習的第一位醫生,也是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第一任會長。她把「孤獨症」的概念帶回了中國,這個孩子才得以確診。那也是我國首例被確診的孤獨症兒童。雖然明確了孤獨症的概念,然而那時我國對孤獨症的幹預和治療都在起步階段。「這個孩子由於沒有受到幹預和訓練,一直沒有辦法融入社會,不能工作,也不能自己生活。」賈美香說。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楊曉玲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派送到國外學習的第一位醫生,也是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第一任會長。她把「孤獨症」的概念帶回了中國,這個孩子才得以確診。那也是我國首例被確診的孤獨症兒童。雖然明確了孤獨症的概念,然而那時我國對孤獨症的幹預和治療都在起步階段。「這個孩子由於沒有受到幹預和訓練,一直沒有辦法融入社會,不能工作,也不能自己生活。」賈美香說。
  • 一位重度孤獨症兒童的進步之旅~
    軍軍是個重度孤獨症兒童,今年四歲了;通過跟軍軍媽媽的溝通~軍軍連最基礎的認知都沒有,完全沒語言,粗大運動能力嚴重滯後;得不到滿足時會躺在地上大哭大鬧結構化教學由於軍軍綜合能力較差,未來也不會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將會是一個居家看護型的孩子,目前需要解決的是在有限的發展空間裡加強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學會自己獨立做事情,以降低將來看護他的生活成本。利用TEACH的教學理論,將個人工作體統加入軍軍的康復範疇。
  • 孤獨症兒童邏輯思維訓練 僅僅利用簡單「配對」遊戲!
    「配對」訓練本是針對孤獨症兒童的ABA訓練項目中最為基礎的一種,目的則是訓練寶寶能夠「求同存異」,認知同類物品。由於本人對ABA訓練也是初入門廳,我的寶寶一開始並沒有訓練這個項目。當我現在開始給寶寶彌補之前缺失的基礎訓練的時候,寶寶進度是很快的。
  • 幫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
    本報訊(記者 韓雯)到2020年底,建成基本滿足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需求的康復服務體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實現孤獨症兒童應篩盡篩、應治盡治、應救盡救、應管儘管。這是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為幫助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陰影列出的時間表。如今進展如何?
  • 國內首款孤獨症兒童能力提升智能工具「嗨小保」今日發布
    國內首款孤獨症兒童能力提升智能工具「嗨小保」今日發布 2020年04月27日 10: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作為國內首款針對孤獨症兒童能力發展提升的智慧式家庭幹預工具,嗨小保軟硬體結合,以特殊需要兒童為中心,遵循兒童成長發育規律,以應用行為分析理論(ABA)為基礎,為不同需求和階段的孩子提供在線技能評估、配置幹預方案、手把手教會家長、一鍵式數據記錄、康復效果分析、專業遠程輔導等服務,每一天每一步陪伴孩子成長。 看專業:嗨小保聯結家校,讓康復不再受限。
  • 孤獨症兒童基本康復項目服務規範
    三、服務流程 提交康復訓練《救助卡》、《轉介單》、醫院診斷證明、兒童體檢報告、監護人和受助兒童身份證明材料等→資格審核→辦理入機構手續,包括登記、問詢、評估、建檔、籤訂康復協議、進班→制定康復教育計劃、實施康復教學、家長培訓、社會融合活動→定期評估、修訂康復教育計劃→康復隨訪、家庭指導。
  • 提高孤獨症兒童社交能力的小方法
    提高孤獨症兒童社交能力的小方法孤獨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存在質的缺陷,在學齡期稍有改善01與他人建立基礎關係(1)提高兒童對人存在的意識。例如:在兒童面前活動來吸引他們注意,或按兒童的喜好進行遊戲,以引發他們的興趣和反應;(2)引導兒童與別人目光接觸,教師可主動遷就他們的視線水平,或觸碰他們的身體,令他們與人有目光接觸。
  • 自閉症日:史上最全的兒童孤獨症知識手冊
    17、孤獨症兒童不會說話嗎? 孤獨症兒童「會」說話,但普遍缺乏語言溝通能力。現有數據表明,大約25%的孤獨症兒童沒有口語語言或僅有有限的口語語言表達能力。經過康復訓練後,隨著社會交往功能的提高,孤獨症兒童的語言能力也可以逐漸發展。 18、孤獨症兒童智力有問題嗎?
  • 孤獨症兒童的語言發展階段
    多數的孤獨症兒童的語言發展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早期,語言出現的時間明顯落後於正常兒童,有的孩子到了三四歲,甚至五六歲仍然還沒有發音;還有的孩子早期語言發展和同齡嬰兒差距不大,進入幼兒期出現語言的退化,各種障礙開始顯現出來。語言的發展異常是鑑別孤獨症的主要指標之一,一般孩子會在這個時候被診斷並進入訓練,其中語言訓練是康復訓練的一項主要內容。
  •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訓練 爬行模式訓練
    爬行模式訓練是美國醫生根據人的個體發育規律,即從爬行到站立、行走設計的一套模擬爬行的被動訓練。患兒通過一定數量的正確模式動作及爬行訓練,充分運動肢體的關節,促進關節靈活運動,和向其腦部不斷輸入正確信息,促進腦功能的恢復。 ???
  • 惠氏營養品志願者活動:呼籲社會關愛孤獨症兒童(組圖)
    10月11日,惠氏營養品的志願者活動就選在了成都成華區愛慧特殊兒童關愛中心,惠氏員工家庭的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和這裡的孤獨症兒童度過了意義非凡的一天。  他們很孤獨 像謎一樣  「3歲對大人話沒反應,對非生命物質感興趣;七歲還不停地哭泣,暴躁、易怒、打人;4歲不會說話,常常莫名其妙的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