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內衣品牌Victoria’s Secret母公司L Brands於5月10日發布2018年4月銷售業績與第一季度盈利預期。其銷售額同比上漲4%至7.516億美元,可比銷售(含實體店和網店)與去年同期持平。不過,維密可比銷售(含實體店和網店)下跌2%,實體店可比銷售更是下跌5%。與此同時,集團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將略低於先前預期。消息發布當天,L Brands股價下跌7.15%至每股31.68美元。
圖:L Brands官網數據
L Brands集團的旗艦品牌包括Victoria’s Secret和沐浴護膚品牌Bath&Body Works。與Bath&Body Works的良好業績相比,銷售額持續下降的維密似乎成為了集團的包袱。需求疲軟的維密在2018年第一季度採取降價促銷的方式吸引客流,嚴重削弱了品牌的盈利能力。此外,維密旗下少女品牌PINK銷量不佳,同樣拖累了整體業績。
維密曾佔據美國內衣市場的半壁江山,是性感內衣的代名詞,憑藉著華麗的「維密秀」贏得了巨大的曝光度。然而現在,銷售額下跌、「維密秀」收視率下降,一切都表明維密的時代已經過去。維密固化的品牌形象和缺乏創新的產品難以適應千禧一代的需求。以往女性消費者偏愛有塑形效果的內衣,寧願為了性感犧牲舒適度,有著堅硬鋼圈和厚胸墊的維密內衣自然是市場的寵兒。然而現在,千禧一代追求舒適與時尚兼備的內衣,無鋼圈內衣、薄杯內衣和運動內衣興起,給維密主打的push-up bra造成了巨大衝擊。等維密反應過來開始推出自己的舒適型內衣之時,這一市場早已被別的品牌佔據。
圖:Aerie模特
在美國,維密的一大競爭對手是American Eagle旗下的內衣品牌Aerie。與維密的「性感營銷」不同,Aerie的營銷模式相當「接地氣」。維密的模特都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完美身材,然而Aerie的模特身材多樣,胖瘦皆有。自2014年以後,Aerie宣布廣告不再修片,這一做法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身材普通的模特和不完美的照片縮短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消費者覺得自己也能穿出模特身上的效果。
運動內衣方面,Nike、Adidas、Lululemon都有自己的內衣產品並佔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除此之外,流行天后Rihanna的內衣線Savage x Fenty已於上周正式發布,對於風格類似的維密而言,無疑是對其市場地位的衝擊。
圖:維密天使Karlie Kloss
提到維密自然不能繞過「維密秀」。維密靠著性感的模特,夢幻的舞臺賺足了曝光度。然而,曝光度的增加並不一定導致銷售額的增長。從1995年開始舉辦的大秀發展到今天,已經從一個內衣秀變成了時尚界、娛樂界的大狂歡。相比於維密的產品,觀眾和媒體都更加關注秀場、模特和八卦。除此之外,大同小異的內容,相似的設計使得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維密大秀的收視率一降再降。根據《好萊塢報導》的數據,2017年維密秀在美國18至49歲觀眾中的收視率僅為1.5,較2016年下跌了將近30%,觀眾總數不到500萬,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2%。與此同時,在大秀結束之後,維密母公司L Brands的股價反倒下跌了0.83%。成本高昂的大秀並沒能為公司帶來相應的回報。
逐漸失守美國市場的維密把目光投向了中國。2016年11月,維密正式入駐天貓國際,2017年中旬,維密調整線上經營戰略,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將發貨地從美國改為上海,大大縮短了消費者的等待周期。線上發力的同時,維密也將實體店帶入中國。2017年4月,中國第一家維密全品類旗艦店在上海開業。隨後,維密相繼登陸成都、重慶、北京、蘇州、廣州。同樣在2017年,維密大秀首次在中國舉辦並使用了6位華裔模特,為史上之最。線上、線下與秀場三管齊下,可見維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圖:維密天貓旗艦店
但中國內衣市場競爭激烈,除了國產品牌都市麗人、愛慕、曼妮芬外,還有搶先進駐中國市場的義大利高端內衣品牌La Perla和德國內衣品牌Triumph(黛安芬)等。維密的劣勢在於產品的杯型設計並沒有根據亞洲消費者的體型特徵而做出調整,而糟糕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意識到這一點並拒絕為此埋單。除了用維密大秀賺眼球以外,這家公司也許得找找新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