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經習慣輸入「www.google.com」來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域名被稱為網際網路的門牌號,只要你記住了域名就能夠隨時隨地訪問這個網 站。現在中文域名來了,消息稱ICANN管理委員會已經批准了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臺灣網絡信息中心、香港網際網路註冊公司這三個機構註冊中文頂級域名,這 意味著中文域名開始進入全球域名體系。
這意味著你可以輸入「谷歌.中國」搜索新聞,輸入「北大.中國」來查看北大最新的招生信息,輸入「交通部.中國」訪問交通部網站,看起來這一切都很 棒不是嗎?但中文域名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溫柔陷阱,誘惑那些對中文域名抱有美麗幻想的消費者,一擲千金將中文域名收入囊中。這樣做的危險之處在於,你沾沾自 喜認為拿到了一方美玉,沒準兒只是爛石頭一塊。
中文域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輸入障礙,由於中文域名使用漢字作為域名組成元素,這也就意味 著不會使用中文的網際網路用戶將會被擋在門外。大多數外國友人們可不會用拼音、五筆輸入法,他們並不了解一個中文字詞的意思,他們沒辦法在不安裝輸入法的情 況下輸入中文。中文域名缺乏一個作為網際網路門牌號的必須具備的通用性,英文國際域名可以在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通用,由於電腦鍵盤是以拉丁語係為設計藍本, 所以完全不存在使用障礙,這意味著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無障礙地訪問網際網路。
但顯然現階段的中文域名還無法完成這樣的使命,這是中文域名的一個重大缺陷,有跨國業務的網站不敢將中文域名作為主域名,我現在沒有聽說任何一家大 型網站或大型企業,將中文域名設置為首選域名,然後在自己的宣傳資料上面列出。這代表著這些大型客戶們,對於中文域名的前景持保守態度,他們無法確定中文 域名未來的發展潛力,註冊中文域名更多是出於一種戰略姿態。
中文域名吹噓的另一個優勢是輸入快捷,以前你想要訪問谷歌需要輸入「www.google.com」,有了中文域名之後你只需要輸入「谷歌.中國」,看起來的確簡短很多。
但是我們的漢字並不是即時呈現的,需要通過拼音輸入法。中文域名需要輸入「gu』ge.zhong』guo」,加上各種輸入法的翻頁選詞,輸入過程 比英文國際域名要複雜得多。再加上中文特有的同音字現象,「骨骼」、「古鴿」這樣的輸入並不鮮見,讓輸入錯誤頻頻出現。讓人苦笑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品牌 保護成本,他們幾乎需要把所有的同音字中文域名給保護起來。
中文域名的麻煩顯然不僅這些,中文域名在國外基本沒人用,CNNIC和消費者自然寄希望於中文域名能夠在國內佔據一塊市場。目前的主流瀏覽器都已經 支持了中文域名,除了廣為詬病的IE6,這如果在國外顯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IE6早已經被他們扔進垃圾桶了。但是中國顯然不一樣,IE6在這個市場仍 然老而彌堅,佔據了接近一半的的市場。儘管大量設計師與主流網站號召用戶升級到更好用的IE7、IE8,但是很顯然中國用戶對於小巧快速的IE6仍然非常 青睞。
這意味著中文域名將無法在龐大IE6用戶群中使用,儘管他們已經發布了相關的IE6插件,但是被流氓軟體傷害太深的用戶拒絕接受,而CNNIC也不能像當年做通用網址一樣用流氓手段推廣。
既然中文域名有如此多的缺點,如果價格便宜一點,也許有人會考慮購入,但是CNNIC的價格設置顯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國內中文域名註冊價格為大多300元/年,而英文國際域名的註冊價格僅100元/年,CN域名的價格甚至更便宜。高昂到讓人髮指的價格,卻擁有如此 多的使用缺陷,中文域名實在很難讓人親近!按照工信部2009年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我國中文域名數為46萬個,僅此一項CNNIC就獲利近1.4億 元。換言之,CNNIC是用高昂的價格把一款破爛的產品銷售給了消費者,從而牟取暴利。
這46萬個註冊量裡面佔據最多的就是中小企業,這個群體似乎是CNNIC每一次作惡的受害者。當年CNNIC推出通用網址,聲稱中文上網時代即將來臨,但事實上這是一款通過流氓軟體實現的功能,在流氓軟體人人喊打之後銷聲匿跡。中文域名就是歷史的重演。
這篇文章想告訴你三個真相:第一中文域名不好用,沒人用。(輸入障礙、瀏覽器支持);第二中文域名只適合作為戰略投入,中小企業沒必要跟進。第三中文域名價不符實。總結成一句話:中文域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新知客》雜誌八月約稿,實際稿件可能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