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其實最成功的人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

2020-10-08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華去表姐家做客的時候,6歲的小外甥在寫語文作業,有一道填空題是「我長大以後想做一位」,只見小外甥毫不猶豫地寫了科學家。

小華明明記得他上一次跟我說的是長大以後要成為一名廚師,煮出各種美食,因為小外甥是個特別愛吃的小傢伙。

所以,看到他在作業本上寫以後的理想是科學家時,小華忍不住問他為什麼換了一個理想,畢竟有點擔心他會養成善變的壞習慣。

沒想到小傢伙委屈地說:「昨天我跟媽媽說了我長大以後要成為一名廚師,不過媽媽跟我說,理想不可以這麼普普通通,她希望我以後成為一名科學家。」

聽到他的回答,小華突然覺得這個答案很耳熟,回想了一下,這不就是小時候父母灌輸給小華的想法嗎?

這種教育理念還能一代一代的傳承?看來,這確實是中國的一種普遍現象。很多父母都有對孩子成龍成鳳的高期待,而不願接受孩子將來只是一個「平庸」的人。


01為什麼部分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

▲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孩子就是父母的面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光耀門楣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孩子取得的成就也就成了整個家庭的臉面。

自家孩子只有被外人認為有出息、很厲害,父母才會覺得孩子是成功的,自己才臉上有光。

▲父母自己平庸,無法接受孩子也是平庸的

那些不能接受自家孩子平庸的父母,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不能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將自己的孩子視為自己的期盼,自己生命的一種延續,期待通過孩子取得成功,來彌補自己的遺憾、圓自己未達成的夢想。

也有另一種可能便是,受夠了自己現在平庸的生活,害怕自己的孩子以後也和自己一樣,也過得普通而平庸,期待孩子能走上更高的一個階層,過不一樣的人生。


▲主觀地對平庸和成功下定論,認知有偏差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孩子如果做一個平庸的人,過著普通的生活,那便屬於失敗的、碌碌無為的。這種主觀武斷的定論,其實是對平庸最大的誤解。


根據統計,在整個社會中,其實只有大約5%的孩子可以成為精英,大約85%的孩子會很平庸,剩下10%的孩子則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成為社會的最底層。可見,大部分人都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那麼,既然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就是失敗者了嗎?當然不是,能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實現自我的價值,其實也是一種成功。畢竟,要做一個普通人,需要更加廣泛的努力和技能。

所謂的「平庸」,只是與別人的比較,成功是跟著自己心靈的安適走,用自己的方式去過。


02最成功的人生,其實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過

▶做真實的自己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合適的、喜歡的生活方式亦不同,並沒有所謂最好的生活方式,也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的界限。

你內心真正嚮往的,才是最好的。不用刻意去討別人的喜歡,也不必把自己偽裝成別人喜歡的模樣。認清自己,正視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不放低姿態


生活大師松浦彌太郎說:「你的愛好,你的生活方式,都是為了取悅你自己。當你懂得了如何取悅自己,你的生活自然有了品味。」


所以,懂得如何善待以及取悅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強迫自己放低姿態的討好別人,最後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

人活著,便不能隨意的將就。時間長了,會使自己越活越疲憊,生活也變得越過越沒味。生活可以過得平庸,但是千萬不能將就。不將就,才會有好人生。


▶明確人生方向

人一定要確定自己想以什麼樣的方式過一生,如給自己定一個想達到的目標,畢竟沒有了目標,人生也就失去了希望。

那些取得成功的名人,雖然背景和經歷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有自己的夢想的,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以什麼樣的方式過一生

敢於面對夢想並勇於實現自己夢想的人不會讓自己迷茫,毫無方向。

芸芸眾生,我們應該是以適合自己、並且也是自己的方式活著。父母也不要逼迫孩子一定要成為「人中龍鳳」,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03父母如何做到尊重孩子的人生選擇?

☆孩子應該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父母的附屬品

獨立的個體,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身為父母應該尊重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自主選擇他的人生,以及他的生活方式。

在每個父母眼裡,無論孩子多少歲,也還是自己未長大的孩子,覺得他們做出的選擇未必是正確的,所以經常忍不住自己代孩子做選擇,最後,孩子只會活成父母希望的樣子,而不是擁有自己靈魂的個體。


☆與孩子平等對話,尊重孩子

父母與孩子溝通交流時,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思維、思想上彼此不認同的問題,如父母或許會覺得孩子想法幼稚,而孩子則會覺得父母跟不上他們的思想潮流。

之所以有這種誤會,認知上的誤差,本質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平等對話,深入的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所以才未能達成共識。

要消除這些誤會,最好的方法還是進行平等的對話,多交流。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通過引導,而非一味的簡單粗暴否定。畢竟孩子以後的路是要靠孩子自己走的,父母始終無法替代。


☆適時放手,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被父母牢牢把握著自由大權的孩子,就像一隻被父母牢牢牽在手裡的風箏,飛不遠,高度也不能自己選擇,怎麼掙扎皆是徒勞,孩子豈不是會感到苦悶憋屈?

父母更應該做的是傳授給孩子獨立的能力、精神,讓孩子長大後出了家門,也不需要父母任何的庇護,自己能抗住所有的打擊挫折,堅強地面對未知的風雨。


和你說句貼心話

再多的呵護與愛,都不及父母適時的放手,讓孩子能自己給自己的人生做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平庸還是光芒萬丈。

今日話題:對於父母不接受自家孩子「平庸」,期盼孩子能成龍成鳳的觀點,你有何評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最成功的人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過
    人最大的成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理想過完一生。很多人的一生並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們的人生追求說到底,不過是他們父母的願望。這麼一個例子,孩子的理想是當個廚師,父母聽後反問道,"廚師?"孩子沉默了,父母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一個科學家,那是更偉大的夢想,自此孩子的夢想變成了科學家。
  • 要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有多難?
    大多數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大多數父母自己笨鳥、聰明鳥都沒飛遠,就想下個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讓他們繼續替自己飛。大多數父母在一開始都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比自己優秀,他們會獲得更好的生存,取得更高成就,得到自己奮鬥終生也得不到的東西。假如,父母們付出了所有,孩子自己也盡了最大努力,可還是平庸,他們能接受嗎?
  • 年輕人說「接受自己的平庸」,八成是自欺欺人
    那些年「不甘平庸」的信條和拼命到凌晨四點的傳統奮鬥經已經慢慢退場,如今評選網際網路至理名言,它一定會名列前茅:「人生就是三個階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仔細一想還真是,沒有一個人生階段逃得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天才少年」,為給孩子「鍍金」而不惜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鋪墊孩子的「天才之路」。從這一角度來看,陳同學父母「鋌而走險」的行為可謂「用心良苦」。04作為父母,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相信很多父母衝口而出的答案是「不能」。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子女將來可以出類拔萃,我們都希望子女能超越自己的成就,我們都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怎樣的父母會不容易接受孩子的平庸?成就越高的父母,越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 父母自己平庸卻要求孩子成龍?心態失衡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
    人生有三個階段,一是接受自己的父母的平庸,二是接受自己的平庸,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的平庸。父母為什麼那麼害怕孩子平庸?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孩子的成績是父母面子的印證。因為自己的平庸,才無法接受孩子的平庸。對於平庸與成功,有錯誤的認知。接受孩子的平庸,有時比接受自己的平庸還難上百倍。但每個父母都該捫心自問:我的孩子真的是萬裡挑一的人才嗎?
  • 請接受你的孩子平庸,就像接受自己平庸一樣!
    今天,班主任發來六校聯考的成績單,收到成績單真是當頭一棒,雖然我已經從女兒的口中知道成績不好,但沒想到過這麼差。心塞了一天! 這又使我想起一個朋友跟我說的,她說我們懷孕的時候心裡總祈禱,不要求寶寶多聰明,生出來健康就好。到上學以後我們變了,要求就多了。
  • 父母最大的認知,是放棄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接受兒女的平庸
    世界上最愛,最渴望孩子成功的是父母沒有一個深愛孩子的父母不想自己的兒女出人頭地。只要想想哪一天自己的孩子成功了,有名利了,光宗耀祖了,試問哪個為人父母者不為之驕傲呢!合抱之樹,生於豪末;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真正優秀的父母,是敢於接受孩子的平庸
    近日,知乎上有個熱度很高的問題: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這位家長覺得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他不喜歡他的爸爸總是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自己為人父母后,居然也開始對孩子產生急功近利的想法。這個問題在知乎引 8828 人圍觀,瀏覽量高達 300萬 +。
  • 家長是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更有的孩子大聲叫道:「為什麼不能用右手臂代替木棍?這樣我們一輩子都不用替換木棍還能活的更加輕鬆自在!」拿著滴血的刀,父母指著四周大聲說:「孩子你傻啊!你看看這裡所有人哪個是用右手臂的?總不能所有人都錯了吧?」
  • "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
    "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著很高的期待感,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無法相信孩子的平庸,覺得孩子一定是最優秀的,相信孩子平庸對中國父母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紀錄片《零零後》:想要教育好孩子,先從接受他們是平庸的人開始
    南方都市報記者為此專門採訪過張同道老師,其中提了一個問題讓我印象十分的深刻,記者問道,「你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嗎?」張同道回答說,「為什麼不可以接受呢,我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人。」為了這份不平庸,孩子的天性就會在很早的時候被埋沒掉,於是每一個孩子從小就要上各種輔導班、要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甚至在學校裡唯學習成績而馬首是瞻。可是平庸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難道不是常態嗎?在大浪淘沙般的人生百態中,大多數人還是活在一種平庸的生活裡,你如果能夠接受自己是平庸的,那麼為什麼就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也是平庸的呢?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也太過於不負責任了。
  • 承認自己的平庸,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當你努力地朝成功走去的時候,回頭卻發現迷失了方向,並沒能獲得想像中的快樂,生活也並不比往日更幸福。也許一個人這輩子最豁然開朗的時刻,並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而是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個普通人。承認自己的平庸,並不會磨滅人的鬥志,而是讓你更腳踏實地去奮鬥,而不至於把原來的自己給弄丟了。
  • 允許孩子的平凡,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最終平庸,學會接受平凡
    前不久的時候,就有家長表示「自己家孩子太過的平庸了,表示自己很失望,不知道怎樣調整,也不知道怎樣面對。」這位家長還表示,自己在小的時候家長對她的要求就十分的嚴格,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樣樣出色,當時的她覺得十分的累,她表示自己十分厭倦這樣的教育。
  • 作為家長,你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能否接受自己孩子很平庸?
    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孩子逐漸長大,家長是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這個問題,可能現在是最適合「中國式家長」的了。這歸根結底,就是一個詞:期待——孩子完成了父母對他的期待。「中國式家長」,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行為強加在孩子身上,進而常常做出心理控制。
  • 明明父母拼盡全力,為什麼最後孩子也很平庸,到底是什麼原因
    多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最後還是沒有改變其人生,長大以後還是過著平庸的生活。,很多家長或許無法接受,孩子還是很平庸。缺乏夢想與勇氣,想要成功需要智商也要情商。劉邦與項羽小時候都見證過秦始皇巡遊,看到豪華氣派的巡遊隊伍,心裡都是在想著有朝一日要取而代之,從小開始就有強烈做天子的想法,最後也只有一位成功了。你的孩子呢?從小有什麼夢想?
  • 承認自己的平庸,從「心」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是新的開始。
    因為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平庸。不管你現在有多迷茫、過得有多累、走得多艱辛,請相信,生命中總有一段路是要你自己走完的,總是要熬過一段迷茫期後你才會學會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平庸、平凡、平常、甚至俱不如人的事實。
  • 真正的成熟,是接受人生的平凡
    甚至有的人拼盡全力,才能勉強過上普通的生活。周國平曾說過:「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真正的成熟,是接受人生的平凡,並去享受它。
  • 你能接受孩子平庸嗎?家長學會接受,就是孩子不平凡的開始
    父母的過度期待是孩子的枷鎖父母的過度期待使孩子焦慮不安。《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調研報告》顯示:超過80%小學生存在考試焦慮,主要原因是父母期望過高,擔心自己考不好讓家長失望。小孩子其實一開始並不知道學習有什麼用,往往都是家長和老師的叮囑和期待,才驅使他們去學習。於是很多孩子努力學習,只是為了迎合家長的期望,滿足家長的要求。當家長的要求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時,孩子怎樣也無法達成,就會自信心受挫,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滿足不了家長的期望,於是放棄努力。
  • 為什麼有些家長難以接受孩子的「平庸」
    現如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呢?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每個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不論他俊醜胖瘦。當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父母的初心都希望他健康和快樂,都會做好接納孩子平庸的準備。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當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在不經意的比較中失敗的時候,心裡還是會產生難以接受的落差。比如,孩子考了88分,父母感覺還不錯,但是一聽到孩子班裡絕大部分人都考了90多分,難免很傷心,就很難接受孩子的成績了。
  • 每一個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不平凡,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
    家長是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成為了家長。,同時抱著自己的孩子,認為他是天下最聰明的寶寶。家長們用心呵護,幾乎儘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孩子用上最好的東西——最好奶粉、最好尿不溼、最好嬰兒車……筆者相信,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是不平凡的孩子。然而,「天賦」真的是每一個人都會具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