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父母,是敢於接受孩子的平庸

2020-08-29 幼教圈

近日,知乎上有個熱度很高的問題: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

這位家長覺得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他不喜歡他的爸爸總是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自己為人父母后,居然也開始對孩子產生急功近利的想法。

這個問題在知乎引 8828 人圍觀,瀏覽量高達 300萬 +。

▲ 圖片來源:知乎截圖

很多人都跟知乎這位提問的題主一樣,明知道拿自己家孩子同別人家孩子比這種行為,於孩子於自己都不好,也會因此焦慮,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人是社會中的人,你身處環境中的一切都會影響你。

當初電視劇《小歡喜》大火時,有不少人表態,優秀的父母,就是要敢於接受孩子的平庸。

與其說平庸,不如說是「普通」。平庸帶著貶義,而普通是中性的。

美國比較心理學家裡查德所著的《正態曲線》一書中提到:

人們的智力呈正態分布——特別聰明和特別笨的極少極少,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聰明的孩子也沒那麼聰明。

所以,其實是「你內心還無法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這個事實」

針對這個問題,你可以先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你覺得自己是普通人嗎?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普通,但僅僅這樣做並不能緩解仍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的情緒。

那還可以怎麼做?這就是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意義。

01

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

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無天賦的孩子,只有不會發現天賦的父母。


孩子在 10-12 歲時(有些孩子更早),會進入高級技能發展階段,所以父母就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觀察孩子並發現他們的天賦。

究竟什麼是天賦?

天賦就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不需要通過特別的學習就能具備的能力,外在表現就是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時特別輕鬆,或者是總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或者是在做某件事時他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些都能說明這個人是有天賦的。

就像有媽媽跟我說,他家孩子比同齡孩子掌握的詞彙多,表達能力特別強,這就是天賦的表現。

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但我們現在對天賦的理解,往往局限在「學術」方面。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就指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語言、音樂、數理、空間、動覺、人際和內省等等。

美國一位傳奇的攝影師「戈登帕克斯」,是好萊塢第一位黑人製片人、導演和主演,他創立了《精華》雜誌,並擔任三年主任編輯,被人評為天才詩人、小說家、傳記家。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極具藝術天賦的攝影師,卻未能上完高中。

▲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倘若他因自己沒有接受到正規教育而妄自菲薄,那他在藝術方面的天賦就會被埋沒。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的職業要麼需要原創,要麼需要人來做機器做不了的那部分,這都需要天賦的支持。

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你可以提前幫他發現他喜歡什麼、適合什麼。

02

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

很多時候,父母的焦慮都來自當下。

比如:

別人家的孩子現在已經會彈鋼琴,而自己孩子卻不會。

別人家孩子現在在班上前十名,自己家孩子卻還在平均線上掙扎。

別人家孩子學畫畫一學就會,自己家孩子怎麼就學不會。

……

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別人家孩子 5 歲會彈鋼琴,說不定你家孩子 7 歲也能彈;別人家孩子小學班上前十名,說不定你家孩子初中後也能名列前茅;別人家孩子學畫畫一小時學會,說不定你家孩子一個星期之後也能學會。

著名教育機構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高考考了五次才考上北大,他曾在北大的畢業典禮上對他的同學們說:

我追了你們五年都沒有追上,往後你們五年做成的我可以十年做成,你們十年做成的我可以二十年做成,你們二十年做成的我四十年做成,如果這輩子都不能追上你,那我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康健,等到八十歲的時候把你們一個個送走我再走。

林語堂說,教育孩子,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你就不那麼傷心了

目光放長遠一些,你會發現很多困擾你的事情都會迎刃而解,心態上會更平和。

03

陪孩子學習你想要他練就的能力

孩子在早年的時候,行為上很容易模仿父母,所以:

如果你想孩子作文寫的好,那你就跟他一起多讀書;

如果你想孩子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那你就和他一起學口語;

如果你想孩子成為一名畫家,那你就跟他一起學素描;

你想要孩子博古通今,那你就讀史書然後講給他聽;

如果你想孩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禮,那你就減少自己平時發脾氣的次數。

家長要做孩子的依靠,而不是孩子的壓力來源。

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而不是孩子的教唆者。

你想要孩子擁有哪種能力,你就去陪他練習那種能力。

孩子的起點沒法改變,但起點之後的那條路如何走,卻是你和孩子共同決定的。

家長有怎樣的孩子沒得選,但用心教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去幻想那些理想的孩子,這個卻是每個家長力所能及的,且這個過程不僅是養育孩子,也是滋養自己。

04

適當跟孩子討論這個問題

有時候,大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充滿童真的孩子反而能從他的角度給你答案。

可以跟孩子交流一下自己的焦慮,孩子也許會給你提供更多思路。

孩子對大人的世界總是好奇的,他們喜歡問大人的事兒,還總是愛問「為什麼」,跟孩子討論此類問題也是給孩子了解大人生活的機會。

有些家長怕孩子年紀小,聽不懂這些道理,但事實正好相反。

天才作家 蔣方舟 曾在《圓桌派》中說過,她小時候鬧著要買玩具,但是媽媽不給她買,她便問她媽媽為什麼,媽媽說因為家裡沒錢。她緊接著問為什麼家裡沒錢,媽媽回答她,因為爸媽的工作能力不強,所以不能掙很多錢。

她知道了媽媽不給買玩具的原因後,就不鬧了。蔣方舟說,大人以為孩子聽不懂,其實孩子能理解。

▲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立刻做到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是不可能的,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造成了傷害,你也可以像《請回答 1988 》裡,德善的父親那樣向自己的孩子道歉:「我也是第一次做家長,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多多擔待」,這樣可以讓你和孩子的關係緩和很多。

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反覆不斷地刺激。每當對孩子的普通感到憤怒或焦慮時,你可以問自己一句:孩子盡力了嗎?

如果盡力了,就別再責怪他,也放過自己。

相關焦點

  • 要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有多難?
    大多數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大多數父母自己笨鳥、聰明鳥都沒飛遠,就想下個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讓他們繼續替自己飛。大多數父母在一開始都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比自己優秀,他們會獲得更好的生存,取得更高成就,得到自己奮鬥終生也得不到的東西。假如,父母們付出了所有,孩子自己也盡了最大努力,可還是平庸,他們能接受嗎?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其實最成功的人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
    很多父母都有對孩子成龍成鳳的高期待,而不願接受孩子將來只是一個「平庸」的人。▲父母自己平庸,無法接受孩子也是平庸的那些不能接受自家孩子平庸的父母,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不能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將自己的孩子視為自己的期盼,自己生命的一種延續,期待通過孩子取得成功,來彌補自己的遺憾、圓自己未達成的夢想。
  • 為什麼有些家長難以接受孩子的「平庸」
    現如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呢?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每個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不論他俊醜胖瘦。當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父母的初心都希望他健康和快樂,都會做好接納孩子平庸的準備。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當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在不經意的比較中失敗的時候,心裡還是會產生難以接受的落差。比如,孩子考了88分,父母感覺還不錯,但是一聽到孩子班裡絕大部分人都考了90多分,難免很傷心,就很難接受孩子的成績了。
  • 請接受你的孩子平庸,就像接受自己平庸一樣!
    小學他們每門功課都考一百,我們感覺孩子很優秀,希望他能考清華北大,給他們報各種輔導班,當他到初中時,成績好像也就那樣,於是心裡標準降低到985,211,到高中了,每次考個五六十分,再次降標準,有個大專上就行!怎麼辦呢,親生的,親生的啊,再不濟,不偷不搶,不學壞就行!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從這一角度來看,陳同學父母「鋌而走險」的行為可謂「用心良苦」。04作為父母,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相信很多父母衝口而出的答案是「不能」。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子女將來可以出類拔萃,我們都希望子女能超越自己的成就,我們都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怎樣的父母會不容易接受孩子的平庸?成就越高的父母,越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 平庸和優秀的父母,差在這3點
    「兩相對比,你不難發現,為什麼有些孩子,還沒高考,在父母那裡就已經分出了勝負。平庸的父母製造情緒,優秀的父母樹立格局。」平庸的父母製造情緒,優秀的父母樹立格局。深以為然。02平庸的父母只看當下優秀的父母放眼長遠
  •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平庸"?最成功的人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過
    很多人的一生並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們的人生追求說到底,不過是他們父母的願望。這麼一個例子,孩子的理想是當個廚師,父母聽後反問道,"廚師?"孩子沉默了,父母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一個科學家,那是更偉大的夢想,自此孩子的夢想變成了科學家。
  • 父母最大的認知,是放棄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接受兒女的平庸
    事實上為了未來這份值得期望的高回報投資,許多父母陷入誤區,把兒女當成自己可以壟斷丶控制的機器,主觀而霸道。02 兒女的平庸是父母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為人父母想兒女成器,有非凡的事業,有滾滾而來的名利,以獲得更多人的羨慕和尊重等等,這些美好願望都可以理解。
  • "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
    "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著很高的期待感,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無法相信孩子的平庸,覺得孩子一定是最優秀的,相信孩子平庸對中國父母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劉墉:父母在飯桌上怎麼做,決定了孩子平庸還是優秀
    不久前,著名作家和畫家劉墉在親子教育專欄中提出了一個觀點:父母在餐桌上的表現,決定著孩子是平庸還是優秀的!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家庭每天都在餐桌上罵孩子,結果後來孩子非常膽小,長大後碌碌無為。另一個朋友經常在飯桌上和孩子談論生活原則,經常鼓勵他們,所以孩子越來越優秀。在我們周圍,許多父母不注重在餐桌上的表現。實際上,這些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直接決定他們將來是平庸還是優秀!在餐桌旁教訓孩子會有什麼危害?
  • 允許孩子的平凡,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最終平庸,學會接受平凡
    但是,當自己成為母親之後,本來只是想做一個普通和藹的媽媽,只想讓孩子快樂的成長,但是逐漸的在教育的過程中變成了自己的父母,在用自己最討厭的做法教育著自己的孩子,反而是最不能平和的接受孩子的平庸的人。整日面對的是成績不拔尖、表現不突出、能力也是一般般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愛和盼望難免在這個時候,就會顯得有些失望了。沒有辦法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更沒有辦法接受孩子的平庸,是很多的家長焦慮的最大方面。
  • 真正的成熟,是接受人生的平凡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真正的成熟,是接受人生的平凡,並去享受它。01 生而平凡,是生命的本色不久前,偶爾翻到了初中時的一本舊書,發現扉頁上自己寫著:「20年後,你終將不凡!」
  • 父母自己平庸卻要求孩子成龍?心態失衡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
    人生有三個階段,一是接受自己的父母的平庸,二是接受自己的平庸,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的平庸。父母為什麼那麼害怕孩子平庸?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孩子的成績是父母面子的印證。因為自己的平庸,才無法接受孩子的平庸。對於平庸與成功,有錯誤的認知。接受孩子的平庸,有時比接受自己的平庸還難上百倍。但每個父母都該捫心自問:我的孩子真的是萬裡挑一的人才嗎?
  • 每一個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不平凡,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
    家長是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成為了家長。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父母的如此認知,不僅無形中給了孩子極大的壓力,還給孩子帶來了盲目的自信。或許有人說,有自信還不好麼?筆者以為做事有自信當然好,但是凡事也應該有個度。如果孩子也認為自己的能力大無邊,上天可以攬月,下海可以捉鱉,那可能已經不是自信,而是有些自負了。因此,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要想正確認識自己。
  • 媽媽們,「上帝為每個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接受孩子的平庸
    導讀:媽媽們,「上帝為每個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接受孩子的平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們,「上帝為每個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接受孩子的平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明明父母拼盡全力,為什麼最後孩子也很平庸,到底是什麼原因
    多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最後還是沒有改變其人生,長大以後還是過著平庸的生活。父母為了孩子,什麼早教班、暑期班、補習班、夏令營、冬令營……父母能夠做的都為孩子做了,都是衝著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去的,但是最終的結局還是很殘酷
  • 接受孩子的平庸
    陪孩子上街買了幾套衣服,初中三年基本上都是校服,買得少,現在也長大了,愛美了,滿足她的小心願。晚上,我失眠了,兩點多還睡不著,可能是等了三年,今天終於有個結果,又或許這個分數太尷尬,不上不下,進重點高中有點懸。望女成鳳的心時時有,此刻更為迫切。對於女兒的教育,我是有缺失的,她爸更是失職,我們一直異地,直到她讀初中,她爸才回來工作。
  • 年輕人說「接受自己的平庸」,八成是自欺欺人
    作者@畢導 在文中剖析了自己真實的心路歷程,但卻是這樣一句話,引爆了並不是人人都搞科研的朋友圈:「優秀的人難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因為他們自省意識強,但能力又可能不足以改變現狀」。優秀與平庸的對照,無力擺脫困境卻不得不認輸的無奈,又一次讓朋友圈陷入了當代宇宙終極之問:人到底可不可以活得平庸一點?
  • 孩子平庸,父母該怎樣教育?龍應臺給出的答案最符合實際
    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能上名校?可是,這個世界如此多的人,畢竟平庸屬於大多數人。父母必定心有不甘,拼盡一切全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就是想讓孩子脫離平庸,成為那些少數優秀的人
  • 北大父母嫌985兒子丟臉:優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挫敗?
    是真正的文物大家。這種家庭,如果父母「接納」的能力足夠強,充分給孩子自由,可能孩子也能慢慢接受自己。由於父母的接納,也許等孩子長大後,他們能夠擺脫已經內化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3.孩子接納父母的優秀,父母卻不能接納孩子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