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第52屆鈴木教學法音樂會在東京舉行,約3000名日本及外國兒童同時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等樂器,氣勢恢宏,場面壯觀。
在日本音樂教育界,提起鈴木鎮一可謂無人不曉。他傾其一生創立「鈴木教學法」,學生在國際音樂比賽中屢獲大獎,在世界少兒音樂教育界掀起一股「鈴木風暴」。
現在,「鈴木音樂教學法」與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依教學法並稱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
「母語學習」鈴木鎮一(1898-1998)出身於日本音樂世家,父親擁有當時日本最大的小提琴製造工廠。
他23歲留學德國,跟隨卡爾·克林葛學習小提琴,無論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還是對音樂的態度,都深受克林葛影響。後來,他返回日本,和兄弟組弦樂四重奏到處演出,並且從事小提琴教學。
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他發現學習和環境密不可分,音樂和語言之間存在一種奇妙的關聯。
1958年,他提出「母語學習」的概念,認為人類掌握語言這一天賦能力,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學習模式。他將這種學習模式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強調才能並非天生,須由後天培養,以正確的教育方法、優良的師資,配合適當的學習年齡、良好的學習環境,方能成就。
「母語學習」概念也是「鈴木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理念。他在很多著作中表示,音樂教育只是手段,高超人格和偉大理想的培育,才是音樂教育的最後目標。他主張以音樂啟發兒童單純的心靈,透過音樂培養兒童偉大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
風靡世界1964年,鈴木鎮一在日本成立「全國幼兒教育同志會」(後更名為「才能教育研究會」),在全日本推廣「鈴木音樂教學法」。這一研究會至今仍是日本兒童學習音樂的首選。
該研究會共設小提琴、鋼琴、大提琴和長笛四種樂器的音樂教室。目前為止,僅東京地區就有小提琴教室50餘所,鋼琴教室60餘所。共計有約2萬名3至10歲的兒童和1000名指導老師在學習並貫徹鈴木先生的音樂教學法。
同一年,鈴木鎮一應邀帶領10名小朋友在美國全美音樂教師協會演出,引起美國音樂界的高度重視。美國也隨之興起一股鈴木教學法風潮,陸續開設了鈴木提琴教學推廣機構。
現在,鈴木教學法已蜚聲音樂教育界,全球46個國家共計有40萬兒童在用鈴木教學法學習他們心愛的樂器。
鈴木鎮一一生致力於幼兒的才能教育,他創造的小提琴學習模式,打破了源自歐洲的傳統小提琴學習方法,在兒童音樂教育上取得卓越成就。
「環境之子」在「才能教育研究會」的主頁上,記者看到這樣一句話:「認為孩子不行的家長才真的不行」,這是鈴木鎮一先生生前經常說起的一句話。
鈴木認為,才能並非天賦,人類唯一的天賦就是學習的本能。人類如果能把握這一天賦,加以充分發展,學習任何東西都可以達到相當水準。音樂能力是人類有待開發的能力之一,只要父母用心安排,老師費心指導,人人都可學好音樂,有希望成為音樂家。
鈴木認為,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注意到孩子的本能,而且提供理想的環境,所有的兒童都將獲得並且發展出一系列非常突出能力。這理論適用於全世界兒童,沒有例外。
他舉例說,生在熱帶的兒童,送到寒帶去生長,照樣會產生禦寒能力;生在臺灣的兒童,送到美國生長,英語就成了他的母語。這證明人類的能力來自環境,而非與生俱來,所以鈴木強調人是「環境之子」。
永不言敗鈴木教學法還提倡母語式教學,認為音樂和語言一樣,都是人和人溝通方法之一,語言這麼複雜的系統人人都可學會,音樂也一樣可以學好。
語言的學習過程,是先聽很長一段時間,然後模仿並發出簡單音節,再發展成詞或句子,然後反覆練習,期間不斷得到父母的鼓勵。這一理論成為他音樂教學的重要哲學基礎之一。
鈴木先生還主張,教育自零歲起。鈴木先生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歲起》一書中極力主張學習愈早愈好,幼兒階段影響一生。他認為學習應該自出生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學第一天。根據人類經驗,舊經驗幫助學習新東西,及早學習可提供豐富的經驗,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
鈴木教學法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信沒有失敗的學生。鈴木先生生前常問家長們:「您見過無生理缺陷卻學不會說話的嗎?」語言學習如此複雜,都沒有失敗的例子,學習其他東西當然也不會失敗,可見只有失敗的教學或老師,沒有失敗的學生。(陳曦)
:「鈴木教學法」要點鈴木音樂教學理念無法以三言兩語簡而畢之,教師必須充分了解鈴木音樂的教學理念,才能加以應用。鈴木先生在他諸多著作中總結了幾點要領,非常值得借鑑。
比如,採取合作而非競爭的學習方式。鈴木音樂教學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而不是競爭,學得較多或年長的學生,應幫助年紀較小的。學生和學生,父母和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永遠保持積極的鼓勵態度。
再如,遊戲的學習方式。鈴木音樂教學除了提供很多基本的練習方法,包括節奏,右手、左手等技術練習之外,還引用遊戲的觀念,例如邊走路邊拉琴,配合韻律活動拉琴,站在椅子上表演等,以增強兒童練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