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孩子在意外事故中,溺水所佔比居首位,為何孩子溺水居高不下呢?原因有三:
1、水源隨處可見,無論是死水還是活水,室內還是室外,讓孩子找到水源是很輕鬆的事情。
2、孩子天性愛玩水,特別是夏天,天氣炎熱,小夥伴們聚在一起,在水中連玩帶鬧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了。
3、安全意識淡薄,一部分孩子和家長沒有重視起來,特別家長疏於管理,有些案例中,當孩子發生意外時,家長在玩手機或做其他事情,就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對此現象,江蘇出「狠」招,從源頭上解決孩子溺水問題。屬於學生範疇的全區初一孩子們參加遊泳培訓,要求「五天培訓,包教包會」!在今年的培訓中,又有1.52萬名初一學生告別旱鴨子。
對此,我想家長們一定是拍手稱快的。確實,與其逼著孩子天天在教室內學習文化課,兩耳不聞窗外事,還不如實實在在地教給學生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對於學生的生存教育,我們的鄰國-日本的一些做法,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眾所周知,日本戰敗後,在一片廢墟上只用了三四十年時間,就建設成頭等經濟強國。其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比起江蘇省的「狠」招,日本更「狠」!日本堅持從小培養學生頑強堅韌的意志和強悍健壯的體魄,日本人捨得讓孩子吃苦,捨得讓孩子面對挫折和磨難,因為他們知道,在這些精神培養後,才是孩子們的真正成長。而在吃苦這方面,中國的家長做得就不到位,能夠做到位的網友,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給你點讚!
我的一個朋友去日本幼兒園參觀時曾說這樣一個事例:在日本幼兒園,如果孩子發生了意外傷害,家長來到幼兒園,是要給老師們賠禮道歉,家長會認為是自己的孩子給幼兒園和老師們增添了麻煩,而在我們中國就會發生相反的現象。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安全事故,要麼有個別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大吵大鬧,要麼起訴幼兒園,狀告老師,幼兒園的老師看護小朋友,天天都是提心弔膽的,根本就不敢組織孩子進行一些運動量大的活動。因為老師怕孩子出事,被家長告,飯碗就保不住了,這就是兩國家長的教育理念的差別。
據了解,在2019年,在日本的一份關於學習項目的調查中,日本學習遊泳的孩子最多,比例高達40%以上。家長讓孩子學習遊泳的理由就是:「鍛鍊體力,增強運動能力」。如果遊泳課和文化課同時讓中國的家長選擇的話,我們的家長又會有多少首選遊泳課呢?
所以,由江蘇省下「狠」招,讓學生學習遊泳,也能反應出一個問題,在中國有多少家長能夠在孩子入學前,他們就學會了最基本的生存技 能?中國家長重視最多的方面又是什麼,學習成績、課後班補習、參加了多少智力競賽、得了多少獎狀?
江蘇省的「狠」招是值得點讚的,從安全教育的角度來講,如果越來越多的省份能夠像江蘇省這樣下「狠」招,那麼我們的學生在暑假,就不會被家長們天天擔心發生溺水的事故。
由一個小小的遊泳也能反應出現在擺在學生面前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是安全教育,如果家長和學生安全意識淡泊,就算是門門功課都是A,一次意外事事故,就會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