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各方面能力都會下降,尤其是視力。
在這個電子產品發達的時代,經常會用眼過度。比如哥自己,年輕時就因為刻(wan)苦(you)學(xi)習戴上了眼鏡,本來就眼神就不好,年齡一大,更是兩眼昏花,有時候根本分不清一些過於相似的物品。
例如此前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分別推出C-HR和奕澤,那時候哥對兩款車型就有些拎不清,因為哥倆長的實在是太像了。
進入到2020年後,這兩款車又再次推出了純電車型——C-HR EV與奕澤E進擎,補貼後售價區間分別為22.58萬-24.98萬元與22.58萬-25.38萬元,整體售價區間相差不多,而樣子依然讓人分不清。
按道理來說,兩款車型應該都肩負著開闢市場的重任,但兩個品牌銷售人員的不同態度,讓我對它們有了不同的認識。
據了解,奕澤E進擎現金優惠5000元,置換補貼高達1萬元,綜合優惠達1.5萬元,現在購車店內還可贈送充電樁。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店內只擁有兩輛紅色現車,其他車型需要訂購,提車需等一個月的時間。與此同時,消費者選購白色車身或雙色車身均需要加價2000元。
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店內擁有兩款紅色現車,其中購買頂配車型,大多數消費者都想一步到位,它比燃油車的配置要高出很多。
可以看到,無論是奕澤E進擎的擺放位置(非常顯眼),還是銷售人員的熱情招待,小編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銷售人員賣車誠意。其實對於一輛剛剛上市不到2個月的新車來說,1.5萬元的綜合優惠著實不小,但如果您覺得這就是峰值的話,那可就錯了。接下來哥要說的你們可要注意了。
據了解,C-HR EV目前優惠高達5萬元,現車只有兩輛,其中白色或雙色車身也均需要加價2000元,現在購車店內同樣贈送充電樁。
沒錯,沒錯,你沒看錯!!!現金優惠高達5萬元。這麼一算,頂配車型落地價完全可以與燃油車的頂配車型相媲美了。
和上一家銷售相比,這家的銷售人員在態度上顯然要冷漠一些。
該店銷售人員表示,其實這輛車,更多的是用於雙積分,漢蘭達的油耗實在是太高了,需要C-HR EV把油耗往下拉拉,每個月廠家配額不多,也沒有銷售目標,所以這輛車根本不著急賣。
可以看到,本來要一起徵戰電動化市場的兩款車型,現在卻因終端市場的不同優惠以及銷售人員的態度而產生了較大區別,但不管怎樣,優惠力度佔優的C-HR EV無疑更具誘惑力。
明明說好要一起走,C-HR EV卻甩開了奕澤E進擎的手。
事實上,兩款產品自燃油車型上市的時候就一直在競爭,雙方力爭在小型SUV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但因各種原因,兩款車型並未取得太好的成績。據數據顯示,2019年,奕澤和C-HR全年分別取得了5.3萬輛和5.95萬輛的銷量成績。如今兩款車型再次推出純電動版本,是否能掀起一絲波瀾呢?
眾所周知,小型SUV因為功能性的局限,在空間方面不能完全滿足家用的使用需求,因此現在多數小型SUV都將目標瞄準個性、時尚的年輕消費者,但這部分受眾人群顯然並不廣泛。而該細分市場也早已過了巔峰時期。
除此之外,單論產品而言,兩款車型也並沒有太多的優勢可言,我們以相對比價便宜的C-HR EV為例,其補貼後售價為22.58萬-24.98萬元,但續航只有400公裡,這樣的續航能力放在前兩年可能還算比較優秀,但現在根本不值一提。
以造車新勢力中的威馬EX5為例,作為緊湊型SUV的它,早在2018年上市的時候,其綜況續航能力最高就已經達到了460公裡,而今年上市的威馬EX5-Z更是達到了520公裡。再比如說合資品牌的北京現代昂希諾,不僅整體指導價要便宜一些,續航能力也達到了500公裡,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看,C-HR EV與奕澤E進擎都顯得有些贏弱。
至於使用空間方面更是如此,就連銷售人員也表示,買這款車的人多數用車只有一個人,最多超不過兩個人,後排空間狹小的問題,一直被消費者所詬病,作為家庭用車,它距離消費者的用車需求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總得來看,兩款車型看似很重要,但實際更像是一款邊緣化產品。或許就像是廣汽豐田銷售人員所說的那樣,只是為了雙積分,為了給其它車型拉低油耗用的,至於能不能賣出去,能賣出去多少,他們或許並不在乎。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在這個電動化大勢所趨的時代,豐田何時才能造出一款真正給消費者用的純電動產品呢?(文章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