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古代叫司南,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磁場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體,當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
戰國時期,在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發現磁石礦,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發源地。磁山,在縣西南30裡,土產礦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針的故鄉。
古人稱「磁」為「慈」。古人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漢以前古人把磁石寫成「慈石」,是慈愛石頭的表達。
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兩個棋子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鬥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唐代堪輿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中國的磁針和羅盤先後經由陸水兩路西傳,曾給人類的文明的進程帶來重大的影響。以前史學界認為磁針在水中的水羅盤與指南針一脈相承,是中國的發明,但旱羅盤是歐洲所發明,16世紀才經由日本船傳入中國。而今臨川羅盤證明:旱羅盤的發明權也屬於中國。
現代人製作了各種電子指南針,智慧型手機普遍有這個軟體,電子羅盤也叫數字羅盤,是利用地磁場來定北極的一種方法,應用到手機上,其實就是電子指南針,電子羅盤一般用磁阻傳感器和磁通門加工而成。
古代中國人將指南針用於軍事和航海的活動,也被用於堪輿術,後來還輾轉傳入歐洲,在歐洲的航海活動和地理大發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術發明中,指南針也是最重要的單項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