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科院教授發現磁感應蛋白:或揭開鴿子體內「指南針」之謎

2021-02-15 歐洲賽鴿


北大教授謝燦(右)和本文的兩位第一作者覃思穎(中)、銀行(左)。圖片來源:謝燦


2015年11月17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標題為《一個磁性蛋白生物指南針》(A magneticprotein biocompas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意味著,人類是時候揭開包括信鴿在內的動物的「生物指南針」之謎了。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燦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即課題負責人)。該研究發現了一個磁感應受體蛋白,即磁感應分子MagR,回答了「生物是如何感應到磁場的」這一問題,且至少在兩個方面刷新了人們對磁感應的認識。

  地球的磁場很微弱,但無數的生物,從鯨魚、海龜、龍蝦,到候鳥、蝙蝠和螞蟻,包括人類,都依賴地球磁場進行導航。

  磁感應,即感受到磁場的存在。長期以來,動物的磁感應能力令科學家著迷。候鳥長途遷徙,信鴿遠距離歸巢,精確得像是揣著個指南針。在帝王蝶、龍蝦和海龜身上,人們也觀察到類似的地磁導航現象,但一直不清楚其原理。

  人類可以使用指南針工具進行導航,那其他生物用來導航的「指南針」是什麼呢?

謝燦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生物指南針」

  論文顯示,MagR形成的複合物是一個短棒,由蛋白質組成,尺寸小到分子尺度,但它仍然像是一個真正的磁鐵,能夠順著地球磁場的方向排列,能夠吸鐵,能隨著磁場的變化而轉動。

  謝燦認為,這一發現回答了「生物是如何感應到磁場的」這一問題,且至少在兩個方面刷新了人們對磁感應的認識。

  1995年,植物的感光蛋白CRY(cryptochrome,隱花色素)被發現。它被認為也能夠感磁,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磁感應分子。當果蠅體內的該基因被破壞後,果蠅就不再能夠感應磁場。信鴿等鳥類的眼睛的視網膜中也存在CRY蛋白,它被認為是鳥類的「指南針」。

  但謝燦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們被騙了,CRY蛋白只能感光,不能感磁,而之所以表現出感磁的特性,是因為結合了MagR。

  謝燦等人篩選了果蠅的12536個基因,發現了唯一一個磁感應分子——MagR。在信鴿眼睛的視網膜中,MagR與CRY在同一位置出現,也就是說,它們共定位。它們似乎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分子機器。

  在體外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MagR與CRY在溶液中會自發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短棒,MagR位於軸心,CRY包裹在外側。MagR也可以單獨形成一個短棒。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短棒像是一個真正磁鐵,它會吸在鐵珠上,也能像一個真正的指南針一樣,隨著外界磁場的變化而轉動。

  人們此前的研究發現,鳥類的磁感應能力依賴光照,在只有紅光存在的情況下,部分鳥類的磁感應能力大大減弱,在藍綠光存在時,其磁感應能力較為準確。

  謝燦研究團隊認為,MagR與CRY形成的分子機器使光磁偶聯,它既能感光,又能感磁。在陽光或月光等光線存在時,信鴿利用其視網膜細胞的這一分子機器捕捉到地球磁場信息,並轉化成電信號,這一電信號被神經細胞傳遞到信鴿大腦中,然後信鴿作出決策,決定飛向哪裡。

  由於MagR可以單獨形成短棒狀結構,研究人員認為,一些生物可以在沒有光存在的情況下,通過地球磁場導航。

  謝燦特別強調,這只是動物磁感應的「生物指南針」模型,其具體過程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證實。剛剛發表的研究成果,僅僅解決了「信鴿是如何感應到磁場」這一問題。

  美國科學家1978年還提出CRY蛋白的「自由基對理論」,認為該蛋白感光後,產生自由基對,從而產生內部磁場,目前沒有新的實驗證據支持這一理論模型。

  此外,還有研究認為,磁鐵礦——四氧化三鐵(Fe3O4)可能是生物磁性產生的原因,而且有科學家在鳥喙中發現了含鐵的磁小體。但隨後鳥喙中的鐵被證明來自於巨噬細胞,而非神經細胞,難以轉化和傳遞地磁信號,該理論模型一直遭到質疑。

  但謝燦等人的研究則認為,生物磁性基於鐵原子,而非四氧化三鐵。

  MagR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體內都存在,它屬於鐵硫簇結合蛋白,結合有鐵原子。MagR短棒中的鐵原子形成多個「鐵環」,「鐵環」中可能存在電流,這可能是MagR複合物具有生物磁性的原因。

  謝燦告訴《自然》記者,早在2015年4月份,就MagR蛋白的諸多應用,包括磁遺傳學應用,他已經申請了專利。接下來,謝燦將研究人類體內不同的MagR突變體,以揭開它們與不同人群方向感強弱有別之間的關係。

  磁生物學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皮特·豪(Peter Hore)向《自然》記者稱,這是一篇非同尋常的論文。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由於該研究沒能揭示出MagR複合物感應磁場的細節機制,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地磁學家麥可·溫克範(Michael Winklhofer)認為,謝燦的發現可能只是實驗被汙染才得到的結果,自己將通過實驗來跟進謝燦的發現。如果最終被證實是真的,那這個發現真的是揭開磁感應分子機制上的一個巨大進步,而信鴿體內「指南針」之謎也終將被揭開。




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下載賽鴿天堂鴿友社區APP!

↓↓↓↓

相關焦點

  • 【知識】中國最有可能斬獲諾貝爾生理學獎的發現
    11月16日,被搶發的「他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燦課題組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一個全新的磁受體蛋白(MagR),該突破性進展或將揭開被稱為生物「第六感」的磁覺之謎,並推動整個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領域的發展,這一成果被學界視作「可向諾獎發起衝擊」。
  • 動物都是科學家5:鴿子,地磁場護送你回家
    它們固執的個性,被人類發現了。鴿子的固執:養鴿子的人都知道,鴿子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每天把自己當成士兵,像在軍隊中一樣嚴格遵守。鴿子的固執還體現在對家庭的忠誠。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一生一世只愛一隻鴿子。
  • 磁生電—電生磁,磁—電互生!
    實驗用永磁體及磁場方向 實驗發現:自由轉動的磁體靜止時,總是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 二、電生磁 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進行電學講課時,偶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條導線通電時,導線附近的指南針會轉動,好像有個看不見的手指在撥動它一樣。第二年,法國的物理學家安培又發現,磁鐵附近的導線通電時會向一定的方向移動。進一步說明了電與磁之間有相互的作用力。
  • 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的發現、發明和發展
    他的結構不複雜,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一、最早發現磁石特性的記載對天然磁石的發現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先秦時代。《管子》中記載:「山上又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再後來的《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
  • CXorf67蛋白抑制DNA損傷修復之謎被揭開治療兒童腦腫瘤有新策略
    原標題:CXorf67蛋白抑制DNA損傷修復之謎被揭開治療兒童腦腫瘤有新策略(記者孫國根)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昊教授、餘建忠主治醫師臨床科研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李林團隊、耶魯大學吳殿青團隊經多年研究,首次發現人體細胞內的CXorf67
  • 四大發明之指南針
    據《古礦錄》記載:《明史地理志》稱:「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石。」 又《明一統治》稱:「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石。」又《古礦錄》記載:《明一統治》稱:磁山,在縣西南30裡,土產礦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針的故鄉。
  • 王維義教授經過三年揭開亞麻籽健腦益智之謎
    浙江大學特聘教授、杭州天龍集團(300063,股吧)亞麻產業研究院院長王維義和他的研發團隊經過3年研究,終於找到並分離出了這種生物活性物質--一種多不飽和脂防酸(ω-3),揭開了千年亞麻籽健腦益智之謎,並在水溶植物ω-3應用技術上獲重大突破。這在國內還是首次,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單位發現DNA鹼基編輯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常興研究組利用靶向性胞嘧啶脫氨酶在體內實現了高效率和高通量的
  • 司南,指南針的始祖
    據近代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傳統的觀點認為司南是中國漢代甚至戰國時代華夏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還不是指南針。
  • 海洋學術故事—揭開比目魚「比目」之謎
    海洋學術故事—揭開比目魚「比目」之謎 2020-03-25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磁與液體磁鐵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親密愛人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生物磁與液體磁鐵。生物磁磁場充滿了生物生存的整個空間,許多生物現象都與磁場有關。科學家發現,鴿子的頭顱骨和喙部,嵌有一些細微的天然磁鐵,它們像指南針一樣為鴿子導航。
  • 為什麼指南針和 GPS 在地球極地無法運行正常?
    然而,GPS 和指南針等導航技術並非沒有故障,而是在地球不同地區以不同方式運行。在某些地區,它們甚至可能完全停止運行或者運行不準確!地球極地之謎磁場強度變化和不斷移動會導致指南針和 GPS 系統發生故障,但在深入探查原因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指南針和 GPS 系統是如何運行的。指南針如何運行?
  • 變局求新 完美生科院首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亮相
    論壇上,完美生科院首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正式亮相,實現完美生科院從學術研討成果到科研產品的轉化落地。具體來看,完美分別與中國康復醫學會醫養結合專委會、慕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就 「完美產品增肌作用及機理研究」、「皮膚微生態研究」、「一種關節保護的功能性蛋白研究」、「抗衰老重組活性因子研究」等項目進行了籤約。
  • 心理測:將「我、森林、木屋、指南針」連成一句,揭開你的潛意識
    心理測:將「我、森林、木屋、指南針」連成一句,揭開你的潛意識 測試開始: 題目:將「我、森林、木屋、指南針」連成一句,不限順序,不要重複使用。
  • 生科院走出的清華大學研究生是怎樣煉成的
    生科院副院長塗俊銘老師就人才培養和教學方面與我們分享了生科院的做法。生科院具有專業的教學團隊,強大的師資力量。目前,生科院有專職教師45人,其中博士生28人,教授、副教授29人,研究生導師18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湖北名師1名,湖北省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6人。不得不說,這是個大神雲集的團隊啊!
  • 不是出國就是保研 南大生科院誕生了不止一間"學霸宿舍"
    南大生科院2014級學生鄧晨輝和他的三個舍友用一宿舍的OFFER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這個錄取季,鄧晨輝所在的男生宿舍實現了全體讀研或留學,鄧晨輝收穫常青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與麻省大學醫學院的OFFER,另外兩個小夥伴陳修歌和曹旺結伴去了南半球的墨爾本大學。唯一一個留在國內的男生方堃,保研進入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諾亞方舟之謎:諾亞方舟真存在嗎?諾亞方舟停泊在哪裡?
    諾亞又把一隻鴿子放出去,要它去看地上的水退了沒有。由於遍地是水,鴿子找不到落腳之處,又飛回方舟。七天之後,諾亞又把鴿 子放出去,黃昏時分鴿子飛回來了,嘴裡銜著橄欖葉,諾亞由此判斷水已經消退。後世的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徵和平。諾亞方舟真的存在嗎?雖然只是傳說,但按照對諾亞方舟的描述,人們還真的找到了它的一些蹤跡。
  • 【無線電史話】鴿子身上綁個相機變間諜?戰時通信網絡將它們磁感應...
    這些圖像現已收集在2017年的《鴿子攝影師(Rorhof)》中。 發現評估鴿子的磁感應能力 鴿子可以用來通訊(或從事間諜活動)的主要原因是,它們有自然的磁感應能力,也就是說,它們能夠感知地球的磁場以確定它們的位置,方向和方向。
  • 澳大利亞水晶揭開了地球第一個磁場消失之謎!
    據消息稱,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種微小的鋯石晶體,這種鋯石中微小的顆粒可以對晶體形成時地球磁場的狀態進行編碼。也就是說這種古老的澳大利亞水晶可能開啟了地球第一個磁場的歷史,揭開了5億年前地球磁場消失之謎!通過最新觀測表明,這些澳大利亞的微小晶體正在幫助科學家解開地球第一個磁場的古老歷史,這個磁場在數億年前就消失了。這些晶體表明,這個磁場比人們想像的要強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