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疫情改變了人們出行方式的同時,也開啟了「預約」模式。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成都文旅「預約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新流行。
以「文旅+網絡」為特色的成都文旅預約模式改變人們原有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旅遊「預約」成為趨勢
「周末要去金沙遺址博物館玩,記得早點上公號預約哦。」家住玉林小區的彭悅鵬打電話,提醒妻子預約金沙遺址博物館門票,周末他們計劃來帶著孩子來一次博物館之旅。不管是成都博物館看精品展覽,還是去武侯祠博物館感受三國文化,或是到杜甫草堂博物館感受詩歌魅力……
預約出行是彭悅鵬一家這一年來養成出遊新習慣。他們夫妻倆是博物館迷,空閒時間喜歡帶6歲大的孩子去成都各大博物館參觀。「成都各大博物館和景區都有完備的預定系統,不管是網頁還是微信公眾號,只需提前登記預約,就能順利地出遊參觀。」彭悅鵬對成都各大博物館和景區的出行預約系統讚不絕口。
預約出行不僅是彭悅鵬這位市民的個人習慣,目前已經成為大多數市民出遊「標配」,輕點手機屏幕,了解出行景區最新情況,預約出行,節約時間。據了解,目前遊客和市民不僅能在成都各大博物館、景區的網站和微信公號完成參觀預約,還能在美團、同程、攜程、驢媽媽、去哪兒等網站完成登記預約,購票等。
據美團發布的《2020十一長假生活消費報告》顯示,今年十一使用美團門票預約旅行的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1.4%。
不難看出,預約正在成為消費者假期出遊的新習慣。
文旅專家評價,門票預約、產品預售、線上預覽等形式不斷被挖掘,成為釋放旅遊動能的最佳助力。而隨著這些出遊新形式的推廣普及、靈活運用,甚至成為「標配」,旅遊「預約」時代也正式到來。
「預約」背後的治理
《人民日報》今年3月時曾報導,預約旅遊要求在定額的30%,也是一個國家治理水平的表現。
從今年五一假期開始,文旅部每逢假期即反覆強調「限量、預約、錯峰」,旅遊行業內調研也顯示,預約實施後,遊客滿意度明顯提高,景區也因為堅持預約限流,沒有出現疫情防控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預約旅遊不僅能在疫情下保證遊客的出遊安全,提高遊覽舒適度,還提升了景區管理水平、以及資源效率。只有技術、數據、資源得到統一調配,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才能讓用戶能夠擁有更方便的體驗,最終更快接納這一趨勢。
預約旅遊並非疫情所致,而是順勢而為。
從遊客角度看,預約背後代表著限流的可行性,使遊玩舒適度明顯提升。預約還能讓遊玩信息更透明、行程更確定。
從管理上看,預約實現了景區防疫管理安全有序,並將成為數位化管理的入口。
《人民日報》曾發表題為《預約遊玩得更舒暢》的文章,其中也這樣寫道:景區限流預約是對景區、遊客的雙保護,在保護景區文物和自然資源的同時,讓遊客獲得更安全、更有尊嚴的遊覽體驗,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
旅遊預約制是行業發展的方向。突如其來的疫情,只是催化了這一過程。
當然,作為新興事物,預約旅遊在剛開始推行的階段,無論是認知還是體驗,都需要逐步完善和統一的過程。
預約旅遊是景區和商家需要不斷強化的概念,因為只有借勢而為,從消費者體驗提升的角度出發,才能實現共贏局面。
以人的體驗為核心的智慧旅遊
據了解,在網絡預約出遊成為標配的同時,成都利用科技賦能文旅,讓旅遊更加智能。「雲」遊成都—成都旅遊雲直播平臺在不久前正式啟動,讓觀眾能夠隨時隨地在線遊成都。該平臺以線上「旅遊雲直播」、「全球慢直播」為突破口,將雲直播與線下旅遊充分結合,通過線上旅遊產品推廣帶動線下用戶流量聚合,讓世界零時差、零距離感受成都魅力,並進一步助推成都旅遊品牌建設,拉動入境旅遊消費。「雲」遊成都-成都旅遊雲直播平臺項目的正式啟動,是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落實、推動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一次生動的成都實踐。
成都打造的「一部手機遊成都」公眾服務平臺——「掌遊成都」APP也正式上線,遊客可在線遊覽具有3200多年建城史的天府之國。
作為商務部評選的「全國示範步行街」,寬窄巷子聚焦時下火熱的5G示範街建設,著力打造「科技+消費」智慧旅遊街區,不斷提升智慧化水平,引領未來「吃住行遊購娛一體化」旅遊消費潮流。
此外,成都正不斷加快智慧旅遊布局。國慶期間,成都發布全國首款社區旅遊地圖「蓉寶帶您遊社區」小程序,點燃社區旅遊消費潛力。成都還與中國電信合作啟動「5G賦能智慧社區」,以5G智慧科技為社區旅遊助力。全國首個5G文化旅遊示範街區——成都「夜遊錦江」航段引來多方關注。
成都發展智慧旅遊優勢明顯
近年來,成都文旅產業發展勢頭迅猛。2019年,成都接待遊客2.8億人次,同比增長15.24%;旅遊總收入4663.5億元,同比增長25.6%。成都還躋身貓途鷹(TripAdvisor)「旅行者之選」中國最佳目的地榜單第四位,獲得亞洲旅遊紅珊瑚「最受歡迎文旅目的地」獎。在邁向世界旅遊名城的過程中,成都的城市吸引力進一步彰顯,而不斷更新的智慧旅遊成為成都吸引遊客紛至沓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比利時前駐華大使、歐盟中國聯合創新中心聯合創始人派屈克·奈斯評價說:「成都在發展智慧旅遊方面擁有眾多優勢,正成為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慧旅遊中心。」派屈克·奈斯認為,今年的新冠疫情的確給全球旅遊業帶來了沉重打擊,但新冠疫情迫使旅遊業轉型升級,在危機中也蘊藏著機遇。「智慧旅遊的趨勢不會被中斷。」他表示。
當前,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在通信、娛樂、出行等領域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國內各大城市紛紛加大力度搶抓智慧旅遊機遇,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疫情發生以來,成都在文化旅遊領域主動作為,科技賦能智慧旅遊是成都文旅產業迅速「回血」的關鍵之一,也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嘉 供圖 主辦方 編輯 李旻 校對 楊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