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長聊天聊得多了,發現我們的孩子和家長之間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是家長沒有意識到的,有些是家長意識到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的。
所以說,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說複雜,是很複雜。因為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家長經常是費盡心思,吃力不討好,一直走到山窮水盡,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要說簡單也簡單,怎麼說呢?就是對象簡單。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長和孩子這兩個對象。要我來說呢,就更簡單,家庭教育只有一個對象,就是家長自己。
我遇到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有這個那個的問題,從來沒有說自己有問題,問題都是出在孩子身上,所以他們尋求的也是改變孩子的方法。
但我想說的是,任何只想改變孩子、不想改變自己的家長,可以說都是在耍流氓。而且毫無疑問的是,他們終將無功而返。
你會可能嗤之以鼻,說那是因為你沒水平。好,我很期待你去找一個專家,然後回來告訴我,這個專家是如何沒有讓你做出一點改變就讓你的孩子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的。
也許你這次是因為孩子做作業不專心而去聽了某個專家的課,專家告訴你要怎麼做怎麼做,比如用番茄鍾,比如陪伴孩子之類的,告訴了你一些方法和技巧,你回來照著做了,有點效果,你就覺得,啊,這個專家很厲害。但我想請你看看,這個效果能堅持多久再下定論。
也許不一定是去聽專家的課,看書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我敢說這樣的話?因為我自己養育孩子十多年,這樣的經驗多了去了。
就如樊登老師說的,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個機器,或者一輛汽車,哪個零件壞了,直接換個好的零件就可以了。孩子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就像一片森林,裡面的網絡縱橫交錯,相互影響。如果說這棵苗出現了不好的狀態,缺乏營養,葉子發黃了,落了,專家給他的葉面施肥,幫他治好了這種病,可是他生長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他紮根的土地,也就是他所在的家庭,並沒有改變,你想,這個病是不是還會復發?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你覺得孩子目前的狀態不是很好,你想讓孩子改變,真正能調整、能改變的就是他生長的環境,而他生長的環境就是父母所給予的家庭。那,要改變的是誰?不正是我們家長自身嗎?家長不改變,家庭的環境就不會改變。
還有個現象,我們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幾乎沒有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因為他們的心裡住著一個完美小孩。孩子性格內向,天天只喜歡呆在家裡看書,家長便會著急:怎麼才能讓孩子活潑好動一點呢?而如果孩子很好動,家長又很苦惱:怎麼讓孩子文靜點呢?孩子做事隨便,應付了事,家長便會問:怎麼才能讓孩子做事更完美一點呢?而如果孩子做事非常追求完美,有一點點不好都不會放過,家長又會抓狂:怎麼才能讓孩子不那麼追求完美呢?
你看,家長的問題是不是沒完沒了?試問,又有哪位專家能夠幫得了你呢?專家給你一千個方法,你總有第一千零一個問題要問。而且,我們的孩子也不會給我們省心,他們總是會製造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片健康的土壤,讓孩子從根基長好,這樣,你要操的心就少多了。
我們以前總說,這是個拼爹的時代,有一個有實權的爹,可以少奮鬥很多年。沒有強權爹,我們還可以拼財富爹。如果爹媽很有錢,從小就可以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配備各種先進的學習設備,從小就出國留學。所以那些沒錢沒權的爹媽就只能認命:誰讓你投錯胎了呢?別人家孩子一出生,起跑線就比你高,你再怎麼跑也跑不過人家。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拿自己的血汗錢來給孩子拼。
但拼爹也並不是都能拼出好結果的。我們看那些官二代,有成就的不多。而那些從小砸錢給孩子出國留學的,孩子在國外四五年,很多都是在社會上各種混,一天學都沒去上,而蒙在鼓裡的家長還在國內做著孩子的「海歸夢」呢。
所以現在不流行拼爹了,現在拼的是媽。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在孩子成長得好不好,長大以後有沒有成就,跟家長的教養觀念和教育意識息息相關。而因為家庭分工的不同,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主導地位的一般都是母親。母親有沒有教育意識,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成長水平。
我們想想,身邊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特別是媽媽,看起來是不是都比較淡定、比較有智慧?
所以,在這個拼媽的時代,如果你作為孩子的母親,還沒有要學習的意識,還沒有要改變自己的智慧,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在這裡,也請家長打消一個顧慮,關於學習的顧慮。很多家長都會說,這個年紀了,還怎麼學習?一說學習就頭痛。其實我們家長大可以放心,我們現在的學習,不是像在學校裡的學習,天天要看書、要考試,我們所說的學習,你只需要清理你的大腦,把一些舊有的對孩子成長不利的思維去掉,再接受一些新的觀念,一些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好的觀念就可以了。
願意學習的媽媽是智慧的。請你相信,只要你抱著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孩子的信念,你的孩子肯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