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網 作者:王鳴程
科研,對我而言曾經非常的遙不可及。我於2005年考入某211學校的冷門專業,入學之後心態一直不是很好。在大學四年中,我也從來沒有考慮過以後會從事科學研究,幾乎所有專業課和選修課我都是敷衍了事。印象最深的是課程分數基本都在75左右,最終專業排名16/33,穩穩的中庸型選手。
2009年,我稀裡糊塗考入了某985學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分數也剛好排在複試同學裡的最中間。不得不說,好的學校有很好的平臺,老師和同學普遍都非常優秀。碩士三年期間,我學習了編程、數據處理和水文模型,然而因為做東西不夠深入以及考慮問題不夠全面,我的科研成果乏善可陳。這三年,我只發表了一篇中文核心,勉強畢業。
碩士畢業的時候,我一心想要放棄科研。試過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公司等崗位,然而均以碰壁告終。最後我在想,難道我只適合做科研嗎?然而,即使我想繼續讀博做研究,當時考博的難度也非常大,好一點的老師也根本不會考慮我。正在走投無路之際,我們班主任說她在中科院西南某所的好朋友需要招一名研究助理,兩年後可進入編制。當時我直接就給那位老師發簡歷,非常順利地,我去了那個課題組做研究助理。
2012年到2016年,我一直從事數據處理、計算、圖表整理工作。每天就是寫寫代碼,跑跑軟體,做圖表以及寫一些材料方法,也算是在科研圈裡勉強混著。這些工作對我而言都是輕車熟路,非常簡單。在這期間,我也在一些後來引用較高的SCI文章中參與了署名。2015年,我遞交了轉入中科院事業編制的申請,然而被所裡的學術委員會無情拒絕。究其原因,因為一直在給他人做嫁衣,而沒有SCI一作發表,而且沒有博士學位。現在看來,他們給我編制才是對學術的不尊重。
2016年,我放棄了溫水煮青蛙般的研究助理工作。面對研究組長的極力挽留,我堅決地選擇了離開。我聯繫了西南某985院校生物系的長江學者,想報考他的博士。有意思的是,我本碩專業以及研究助理期間一直學的地理方向,跟這位老師的研究方向大相逕庭。一般情況下老師們遇到這種申請肯定會直接拒絕吧。然而,這位老師居然同意了我的博士申請。隨後,我順利通過博士入學考試,開始了我的博士求學生涯。
一晃就到了2016年年底,我還沒有確定研究方向。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文獻,惡補專業知識,到處請教老師和同學,以及練習R語言和Python編程,如無頭蒼蠅一般。2017年年初,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小課題,然後就是倒騰自己的那一大堆數據。令人感動的是,導師一直很耐心地指導。2018年初,我完成了初稿。當然因為自己專業知識不足,英語也不是太好,這篇文章修改花了很長時間,也耗費了導師很多時間和精力。2019年9月,文章終於順利發表。那種感覺真的是,妙不可言,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2020年5月,我申請了博士答辯,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說到底,我還是一個平庸的博士,遠遠比不上那些在各種主刊和子刊上發表文章的大牛。然而,我很感激的是,在這期間我鍛鍊了自己的邏輯思維,以及熟悉了做研究的一般流程。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放低姿態,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無論如何,博士畢業意味著獨立。不求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建樹,只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也對得起這麼多年的求學生涯。即使不能如願,我也希望自己能坦然地做一個坐在路邊鼓掌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