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下城區的孩兒巷
走出了一位大科學家
他就是潘雲鶴
-----
-----
《武林「星」說》第四十期
潘雲鶴
2019年9月5日,在下城區慶祝第35個教師節的主題活動上,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教授發來視頻,回顧了自己童年在下城區的求學經歷,向曾經的老師表示感謝,引發全場的熱烈掌聲。本期《武林「星」說》,就讓我們去了解這位從孩兒巷走出的大科學家——潘雲鶴。
1946年11月,潘雲鶴出生於下城區孩兒巷一號,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他先後就讀於懷幼小學、杭州第二初級中學,打下了十分紮實的基礎。1960年,潘雲鶴考進杭州藝專美術系。畢業後,又考入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
↑2019年潘雲鶴回母校:杭州市青春中學
1970年,潘雲鶴被分配至湖北南漳鋼鐵廠,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工廠,他第一次嘗到了科技創新的喜悅。由他參與設計改革的小高爐,竟用白煤煉出了一般鋼鐵廠都無法煉製的純鐵,被視為當地的奇蹟,成果被展出在武漢工業展覽館內。此後幾年,潘雲鶴工作多次調動,但技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
1978年春,浙江大學何志均教授決定招收首批計算機人工智慧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潘雲鶴敏銳地意識到這一新學科的無限前景,毅然放下已小有成就的事業,重回校園,將計算機圖形學、智能CAD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2年8月15日,世界著名科學思想家和理論物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史蒂芬·霍金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授聘儀式上,原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向霍金頒發名譽教授證書,霍金夫人替丈夫接過聘書,並放在霍金胸前。隨後,潘雲鶴將一枚浙江大學教師的紅校徽別在霍金胸前,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研究生期間,潘雲鶴將自己在美術、建築、機械、計算機等多學科上的積累成功融合,研製出「智能模擬彩色平面美術圖案創作系統」,獲得全國計算機應用成果展覽一等獎。諾貝爾獎和圖靈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對此評價道:「從計算機美術誕生後,我一直注意研究它,這是我見過的最激動人心的美術程序,我衷心祝賀你們的成功。」
↑2006年3月23日,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從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手中接過名譽博士學位證書,成為浙大名譽博士。
在榮譽和讚揚聲中,潘雲鶴沒有陶醉,他將科研技術成果與傳統的行業生產相結合,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在專業領域繼續深耕,發表了一系列有獨到見解的論文。1997年12月,51歲的潘雲鶴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同期最年輕的院士。
與此同時,潘雲鶴在浙江大學也被委以重任。1991年,他開始擔任計算機系主任;短短4年後,就被任命為浙大校長。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四校合併,潘雲鶴繼續出任校長,執掌新浙大。
↑和學生在一起
合校之初,潘雲鶴就提出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推動學校管理制度改革,讓學校平穩度過磨合期。他還提出聘請國內外大師級學者,來擔任各個學院的院長;並將原本集中在學校層面的財權、人事權、教育權、科研權下放給學院,充分激發學院的運行活力。
潘雲鶴從自身的經歷出發,認識到多學科融合對於創新研究的重要性。他逐步推行學科融合,培養複合型人才;主張對低年級本科生採取「寬教學」的方法,大膽打破專業限制。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浙大一直延續到今天。
↑2018浙江大學校慶,幾任校長合影,右二為潘雲鶴
如今,古稀之年的潘雲鶴依舊保持著對科研創新的高度熱情。他相信人工智慧已成為開啟下一個時代的關鍵密碼;在這新一輪的科技競賽中,他希望為中國的彎道超車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欣文,《兼容並蓄 求新求變——記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2000年第13/14期;
田志偉,《潘雲鶴與浙江大學》,《記者觀察》,2001年第9期;
徐文杰,《潘雲鶴:生命是一條長河 潮湧不息 奔騰向前》,杭州網2019年9月2日。
猜你想看:
來源: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
原標題:《《武林「星」說》潘雲鶴:從孩兒巷走出的浙大校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