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15:5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陳航
在之江實驗室日前舉行的人才「雲籤約」儀式上,之江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發布聯合引才計劃。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引進100名國內外高層次科研人才。據了解,之江實驗室所聘的首席科學、方向帶頭人、青年研究員,符合條件者聘為浙江大學的「求是講席教授」「求是特聘學者」和「百人計劃研究員」。
浙江大學校長、之江實驗室副理事長吳朝暉院士說,浙江大學作為之江實驗室「兩核」單位中堅定的一核,將面向國家目標、聚焦創新策源地,繼續發揮核心作用,為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貢獻更多力量。
吳朝暉24日帶隊調研之江實驗室,研究謀劃面向「十四五」的戰略合作方向。他表示,浙大和之江實驗室接下來的合作重心是科學裝置建設,要進一步凝練方向,加快建設步伐,爭取早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信息科學裝置,為未來的學科、人才發展奠定共建共享的良好基礎。
浙大是之江實驗室強力「合伙人」
2017年9月6日,以開放協同、混合所有制為鮮明特色的之江實驗室正式成立,實施以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之江實驗室為「一體」,以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為「雙核」,以國內外高校院所、央企民企優質創新資源為「多點」的組織架構。
作為「兩核」之一的浙江大學全程全方位參與實驗室建設,並在實驗室兩年多的發展過程中傾注全力。浙江大學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對接工作組,出臺了《關於支持之江實驗室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強浙江大學和之江實驗室合作的若干建議的函》等政策文件;積極參與之江實驗室體制機制創新研究,承擔「一體兩核」融合研究、組織體系架構研究、設施共建共享研究等子課題;全面導入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智慧協同創新中心、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等平臺和人才資源,進駐式帶動之江實驗室發展;浙大校領導多次帶隊調研之江實驗室,謀劃研究、協調推進雙方的戰略合作。
「浙江大學是之江實驗室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凝練方向、團隊組建、聯合研究、平臺共建等方面都發揮了關鍵作用,是實驗室的強力『合伙人』。」之江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世強說。
之江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的合作,為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打下了堅實基礎。
深度融合 機制創新
秉持「戰略層面追求價值認同,戰術層面追求互利合作」的融合發展理念,之江實驗室和浙大在人才、項目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之江實驗室和浙江大學探索了全職雙聘、項目聘用、博士後聯合培養等多個層級的人才合作機制。截至目前,參與之江實驗室科研項目的全職、兼職浙江大學研究人員達170餘人,以潘雲鶴院士為代表的一批浙大教授受聘為之江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合作導師。此外,浙江大學發揮館藏數據優勢,由信息資源中心提供人才地圖,為之江實驗室精準引才提供有力技術支撐。雙方以人才為紐帶,從「並肩前行」邁向「深度融合」。
「全職雙聘加入之江實驗室後,我在這邊快速組建了20餘人的全職團隊,這裡面既有研究人員,也有開發人員。我們定期與浙江大學及相關附屬醫院開組會,實現人才一體化培養,同時面向重大臨床需求,開展聯合攻關。」網絡健康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教授李勁松說,「得益於實驗室在科研立項、項目管理、項目合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我們開展了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的研發攻關,並與浙大一院、省腫瘤醫院、省婦保等三甲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實現一期平臺上線應用。研發的電子病歷知識圖譜、20餘種數據高效處理與智能分析工具,為臨床研究及決策支持提供知識基礎。」
截至目前,之江實驗室和浙大聯合開展了22項科研項目,內容涉及智能無障感知晶片、大規模光交換晶片、大腦觀測與腦機融合、新型智能計算系統等多個前沿方向;合作申報並獲批9個國家級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信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重量級項目;共同謀劃並推進了新一代工控系統安全大型實驗裝置等大科學裝置的研製建設。
攜手打造最優創新生態
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將迎來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的全面創新,這包括科技內涵的創新、科研組織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等多個方面。信息領域創新出現一些新的顯著特徵,如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究到知識應用的鏈路非常短,創新變化非常快,而且不斷向各領域深度滲透發展。吳朝暉表示,浙大和之江實驗室要不斷創新改革,去適應甚至引領這種變化,在打造線上線下緊密聯動、開放協同的最優創新生態上下功夫。
之江實驗室和浙大明確以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目標使命,面向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聯合開展更高層級、更高水平的科研項目攻關和裝置平臺建設。
據了解,接下來雙方將依託對接工作組,加快面向「十四五」的重大項目謀劃,圍繞重大任務配齊配強科研團隊,探索研究成果轉化機制,共建合作共享文化,推進戰略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邁向共贏。
15851226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