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蹲點之江實驗室(上):瞄準前沿科技 團隊爭分奪秒

2021-01-09 杭州網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1月20日訊 2017年成立的之江實驗室,是浙江全力打造的新型科研機構。成立兩年來,之江實驗室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瞄準前沿科學領域來布局科研項目。新年伊始,實驗室裡又在忙些什麼?

新年伊始,之江實驗室南湖園區的工地上,我們遇見正在盯工程進度的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這是之江實驗室的主樓,主樓總的是17層,現在已經16層了,就馬上就要結頂,我們其實沒有在等園區的建設,所有的工作科研項目都在加速的推進。」朱世強說。

之江實驗室南湖與普通工地不同,這裡的建築有的要安置大科學裝置,有的要建設超淨間,幾乎每幢樓都有自己的建設要求。園區預計今年底就要投入使用,為此,整個工地都在晝夜趕工。

然而,與工地的建設相比,更趕的,是科研的進度。

園區向東,驅車穿過一片荒草地,再翻過一座小坡,就是之江實驗室自主低空載人飛行器團隊的試飛場地。這裡,目之所及,都是十幾個博士自己動手開荒建起來的。

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冠宇說:「整個場地都是我們來澆築的,板房也都是我們自己來蓋的。」

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謝安桓說:「如果按照常規等場地、實驗設備到場再弄的話,那我們現在可能還看不到東西呢。」

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瞄準了低空飛行領域,大家都看好前景,但核心技術還在起步階段。為了搶佔先機,一年前,之江實驗室就迅速組建本土團隊,分秒必爭投入研發,現在研究水平已處於業內第一梯隊。

瞄準前沿科技,堅持自主可控,爭分奪秒推進原始創新,這是之江實驗室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的節奏和狀態。新年後,天樞團隊這間會議室裡,正馬不停蹄地進行一場場代碼分享會。

中科院院士之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潘雲鶴說:「之江實驗室搞這個天樞平臺就是我提出來。如果自己不建立開源平臺的話,你永遠不能走上高水平,所以必須自主可控。」

天樞,是北鬥七星中最亮的一顆,之江實驗室以此命名人工智慧開源平臺,寓意著要在中國的晶片產業,趟出一條自主可控之路。可開源平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從晶片硬體,到作業系統,再到資料庫和編譯,涉及面非常廣。作為之江實驗室籌建後的第一批項目,天樞邀請潘雲鶴院士坐鎮,迅速組建起100多人的本土團隊,摸清學術前沿進展、遍訪相關領域的企業和平臺,僅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總體框架構建和核心代碼開發。

人工智慧算法與平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單海軍說:「我們大規模並行計算的效率和我們自動並行的模式以及應用性上來講,我們應該都是領先。」

目前,除了「天樞」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之江實驗室還快速布局了超級感知、腦機融合、地外探測等近40項自主科研項目。而憑藉迅速集聚的原始創新能力,2019年,之江實驗室拿到了22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其中不少都是著眼國家戰略科技,保障重大基礎設施的安全。

工業網際網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院張汝雲說:「我們做的就是在我們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中,增加一層金鐘罩鐵布衫。」

「實驗室的很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要成為我們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那麼所謂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就是要解決國家的戰略問題。」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說。

成立短短兩年,從布局眾多前沿項目,到吸引頂尖科研團隊,之江實驗室的效率和吸引了從何而來?請繼續關注《蹲點之江實驗室》下篇。

相關焦點

  • 新科技「劇透」未來 之江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我們布局的是科學—技術—工程全鏈條的創新,開展從前沿理論方法到關鍵技術攻關,再到平臺系統研究的貫通式科研。通過重大戰略任務牽引、重大裝置平臺支撐以及全球化的開放協作,全面提升科研效率,推動一批前沿科研成果加速形成。」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說。科技如何賦能產業發展?浙江目前有哪些面向前瞻性領域的研究?
  • 浙江支持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省財政五年將投百億元
    2018年11月6日,第五屆「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之江實驗室展臺。 東方IC 資料圖浙江舉全省之力建設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機構——「之江實驗室」將獲100億元財政支持。根據浙江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快科技創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將加快建設國際頂級科研平臺,制定之江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完善「一體雙核多點」新型研發機構體制機制,爭創國家實驗室;建設人工智慧研究院和未來網絡技術研究院,在智能雲、工業物聯網、大腦觀測、腦機融合等領域謀劃建設若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 浙大校長吳朝暉:為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貢獻更多力量
    在之江實驗室日前舉行的人才「雲籤約」儀式上,之江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發布聯合引才計劃。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引進100名國內外高層次科研人才。浙江大學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對接工作組,出臺了《關於支持之江實驗室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強浙江大學和之江實驗室合作的若干建議的函》等政策文件;積極參與之江實驗室體制機制創新研究,承擔「一體兩核」融合研究、組織體系架構研究、設施共建共享研究等子課題;全面導入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智慧協同創新中心、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等平臺和人才資源,進駐式帶動之江實驗室發展;浙大校領導多次帶隊調研之江實驗室,
  • 50餘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雲籤約」加盟之江實驗室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通訊員 陳航 周立超3月20日下午2點,一場橫跨美洲、歐洲、亞洲6個國家的視頻連線,按下了之江實驗室2020年引才的「加速鍵」。在這場特別的儀式上,50餘名高層次科研人才集中簽約之江實驗室。這其中包括8位身處美國、英國、丹麥、挪威、烏克蘭的海歸PI(學術領頭人),他們以「雲籤約」的形式全職加盟之江。
  • 2017之江實驗室招聘:學歷專業+工資薪酬福利一覽
    在現場發放的宣傳冊上,同學們發現這家單位有些「反常」:既沒有明確的崗位描述,也沒有固定的招聘人數,只有五大領域介紹和專業要求。  會上提到最多的,便是之江實驗室的優勢。  比如它的性質,混合所有制的事業單位,既有混合所有制的優勢,又有事業單位的優勢。
  • 之江實驗室今揭牌成立 怎麼幹?首任實驗室主任有話說
    之江實驗室是我省創建的開放協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研發機構,以創建國家實驗室為發展目標,依託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集團為主要研究力量,落戶位於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中國(杭州)人工智慧小鎮。  新運行機制引領,之江實驗室有五大方向  建設之江實驗室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加快推進創新強省建設的重大舉措。
  • 金融科技國際聯合實驗室入駐團隊招募通知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科技國際聯合實驗室(FIC)是西南財經大學和成都市政府重點打造的,面向國內國際知名高校、金融機構和企業開放合作的金融科技學科平臺。實驗室積極對接國內外頂尖高校、政府以及行業監管機構多方資源,聚焦金融科技前沿問題研究,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發揮高端智庫功能,攻關重大項目,研發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 金融科技未來如何發展?之江實驗室舉行「金融安全與區塊鏈論壇」
    之江實驗室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帶來演講(之江實驗室/供圖)  浙江在線6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張吉 通訊員 陳航 徐畫)6月16日下午,由之江實驗室主辦的  之江實驗室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以及來自浙江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華為等學界、監管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齊聚中國(杭州)人工智慧小鎮,共話金融科技前沿熱點。
  • 「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小小燕麥的扶貧之旅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光明日報記者孟歆迪曹繼軍一斤燕麥價格1~2元,加工成葡聚糖之類的功能產品價格高達幾千元——為內蒙古武川縣燕麥鍍金的是上海理工大學教授管驍。從內蒙古農村地頭到上海的高校實驗室,從武川縣的企業走向市場——小小的一粒燕麥完成了一次扶貧之旅。以前,武川人手握「黃金」卻過著苦日子,戴著國貧縣的帽子。這主要是由於燕麥精深加工技術及裝備的缺乏,高附加值燕麥產品匱乏,行業經濟效益差,當地人不知如何變「廢」為寶。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春節即將到來,在甘肅舟曲災區,孩子們跟著家長上街買年貨,穿上新衣服和小夥伴玩耍,歡樂地迎接春節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 雙腳丈量時代筆墨記錄變遷
    原標題:雙腳丈量時代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福 建   創業夢,綻放在鄉村大地上   本報記者 趙 鵬   「最大的困難,其實不是市場、資金或政策,我覺得是精神孤獨。」杜贏說這話時有點擔憂的樣子,是記者在整個新春走基層期間最難忘的一個鏡頭。   杜贏,90後,是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
  • 省政府與中科院籤署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框架協議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胡元勇 攝省政府與中科院籤署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框架協議共同打造智能計算戰略科技力量袁家軍白春禮講話 鄭柵潔出席29日下午,省政府與中科院在北京籤署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框架協議之江實驗室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創立之初就確立了爭創國家實驗室的目標。在以往良好合作基礎上,此番雙方強強聯手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是一個新起點、新開端。希望雙方共同推動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為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作出浙江貢獻。
  • 之江實驗室政協委員會客廳開展專題宣講和研討
    今天下午,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來到之江實驗室,與之江實驗室政協委員會客廳、青山湖科技城政協委員會客廳、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政協委員會客廳委員,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並圍繞人才生態系統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批重點實驗室,劍指空間科學前沿
    前言近日,陝西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文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批建設「陝西省空間超限探測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由包為民院士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曉靜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這為陝西省空間超限探測重點實驗室」的獲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陝西省空間超限探測重點實驗室主要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立了深空環境效應、感知平臺動力學、衛星編隊穩定性和超限光學成像四個研究方向。
  • 新春走基層|平原剪紙藝人紙上生花 剪出濃濃「年味兒」
    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時間:2020年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地點:德州市平原縣腰站鎮記者:郭穎如新春走基層|平原剪紙藝人紙上生花 剪出濃濃「年味兒」大眾網·海報新聞平原1月27
  • 之江實驗室雲籤約50餘名科研人才 發布多項引才政策
    之江實驗室舉行人才「雲籤約」儀式。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3月20日電(記者 錢晨菲)20日,之江實驗室舉行人才「雲籤約」儀式,50餘名高層次科研人才集中簽約。現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站前資助之江實驗室專項、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聯合引進海內外人才專項發布。
  • 之江實驗室任祖傑:人工智慧為小微企業發展插上翅膀
    本次大會邀請國內外行業頂尖學術大咖和明星企業領軍人物相聚一堂,併線上直播。在開幕圓桌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頂級專家學者、AI 從業者齊聚一堂,就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熱點話題和技術應用展開了專題研討。之江實驗室科研發展部副部長任祖傑在智博會圓桌論壇上表示,如今,人工智慧也為不少中小企業提供需的解決方案,為小微企業發展插上翅膀。小微企業借住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要結合自身實際,一是抬頭看天,二要低頭看路。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華社石家莊1月7日電(記者胡璐)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全國廣大新聞記者將深入踐行「四力」要求,聚焦脫貧攻堅主題,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進群眾心坎裡,展示好奮進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溫暖的中國。  「新春走基層」活動已進入第10個年頭,成為新聞戰線的年度重要行動、響亮新聞品牌。
  • 對話之江實驗室那崇寧:「新基建」信息安全需重視隱私保護設計
    藉此機會,和訊科技與之江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那崇寧博士就「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兩大關鍵詞進行了深入交流。之江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那崇寧博士(左)  那崇寧認為,在「新基建」搭建初期,就應該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納入新基建的設計目標,促進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
  •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勝利路步行街「美食夜市年貨節...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迎接農曆庚子鼠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