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之江實驗室那崇寧:「新基建」信息安全需重視隱私保護設計

2021-01-09 和訊科技

  「2020西湖論劍•網絡安全前瞻峰會」於5月20日在杭州成功舉辦。前瞻峰會現場,眾多嘉賓、專家、學者針對後疫情時代產業變革和網絡安全形態變化進行探討。藉此機會,和訊科技與之江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那崇寧博士就「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兩大關鍵詞進行了深入交流。


之江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那崇寧博士(左)

  那崇寧認為,在「新基建」搭建初期,就應該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納入新基建的設計目標,促進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在設計具體方案時,應充分運用區塊鏈技術對信息的存證和溯源,充分發揮隱私計算等密碼學技術在隱私保護方面的作用。他表示,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可以綜合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數據市場化配置的體系。

  據了解,2020西湖論劍•網絡安全線上峰會將於6月16日線上召開。其中,由之江實驗室主辦的金融安全與區塊鏈分論壇,將邀請學術界、產業界領域專家,圍繞金融安全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作主旨演講,為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為和訊科技與那崇寧博士部分對話內容(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略經編輯)

  談隱私保護:個人需提高防範意識  企業應有責任感

  和訊科技:如何看待當下個別APP過度收集用戶隱私的行為?

  那崇寧:首先,國家層面非常重視隱私保護方面的監管。近兩年來,工信部密集發布或更新與隱私保護相關的監管條例,並定期公布侵犯個人隱私的機構名單。但是更重要的是,企業要自覺尊重用戶隱私,不應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比如,企業應當在其開發的APP上,向用戶詳細說明數據用途和隱私保護政策。APP應當將收集數據的範圍進行嚴格限定,不能隨意收集用戶數據。

  具體來講,企業應該承擔相應的隱私保護責任。比如,網約車和外賣APP都設計了用戶號碼虛擬化的功能,說明企業完全可以不暴露用戶隱私信息的情況下開展業務。因此,科技公司應兼顧業務需求和隱私保護:在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時,以科技力量全面保護用戶隱私。

  和訊科技:關於「隱私保護」,有什麼能給到用戶的建議?

  那崇寧:從個人角度來說,要有防範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在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情況下,及時向監管部門投訴。國家和社會也應該進行引導和教育,讓用戶樹立和強化隱私保護意識。

  談網絡安全:防止數據流失 不如建立正確流通的機制

  和訊科技:區塊鏈技術會成為數據安全的未來嗎?

  那崇寧:我個人認為,區塊鏈至少可以提供信息溯源的功能。隱私是怎麼洩露的?通常情況下,在信息流轉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而導致隱私洩露。區塊鏈有不可篡改、追蹤溯源的特點。因此,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發現是哪個環節出現了信息洩露,並形成證據鏈。

  目前,基於密碼學的數據密文化操作可以從前端進行隱私保護。隱私計算技術可以對密文化的數據進行操作,在不影響數據使用的同時,將隱私信息隱藏起來,相當於縮小了隱私信息暴露的敞口。

  說句題外話,與其說防控數據洩露,不如建立正確的流通機制。國務院最近出臺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指出,相關要素不僅包含傳統的土地、勞動力、資本,還包括數據。如果我們對數據進行合理的市場化配置,鼓勵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合理使用數據,其實更有利於我們保護數據安全和隱私。很多學者認為,區塊鏈能提供防偽、加密及權限管理等功能。因此,可以基於區塊鏈技術來做數據流通的市場化配置。

  和訊科技:新基建的「浪潮」下,網絡安全會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嗎?之江實驗室在網絡安全方面有怎樣的布局?

  那崇寧:新基建中的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化和網絡化基礎設施離不開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護體系,這其中包括網絡安全,也包括數據安全。現階段,之江實驗室圍繞基於人工智慧的大數據態勢感知與高級威脅檢測、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物聯網安全三大方向開展前沿探索,研究並突破大數據保護、智能算法安全分析與保護、終端硬體和邊緣計算安全、安全態勢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謀劃建設智能算法安全攻防測試平臺和信息安全態勢智能感知平臺、智能算法安全攻防測試平臺和基於大數據的信息安全態勢平臺。

(責任編輯:王榮智 )

相關焦點

  • 新科技「劇透」未來 之江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從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到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從智能駕駛仿真測試平臺到分布式智能視覺平臺,之江實驗室的最新科技成果覆蓋醫學、交通、安防等諸多應用領域。為解決直接在患者體內進行亞細胞量級的病理研究和多器官診療一體化的難題,之江實驗室聯合國內優勢研究力量,自主研製了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
  • 探討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信息保護
    本報訊 5月28日,網絡安全創新發展高端論壇舉行。論壇圍繞網絡安全領域重大社會需求和供給側技術發展前沿,就大數據安全面臨的挑戰、隱私信息保護等方面展開研討交流。  論壇以「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信息保護」為主題,邀請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馬忠玉,審計署原辦公廳巡視員兼信息辦主任周德銘,國家信息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國信衛士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網絡治理研究室主任呂欣,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左英男等嘉賓,圍繞政務信息共享的信息安全保障、網絡空間數據治理、大數據時代的身份安全管理、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技術框架等議題,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為產業界與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學術機構建立合作平臺
  • 文印安全:企業內部的"新基建"
    由此可見,一旦文檔被洩密,必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尤其是在政府機關、軍隊軍工、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核心部門,這些關係到普通老百姓的隱私數據、黨政機關的機密信息往往更容易受到攻擊,保衛國家信息安全、建設安全列印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 全面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360借條App通過泰爾實驗室全量檢測
    近日,360借條App就個人信息保護送檢中國泰爾實驗室檢驗結果顯示,360借條App在移動端的測試環境中均未見異常。依據《App個人信息安全測評規範(2019)》,360借條App在21項檢測中均未見異常。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規範App收集與使用個人信息已經成為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重要部分。而隨著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的逐漸覺醒,如何行之有效地保護App用戶信息安全,是各方長期探討的話題。
  • 「新基建」大潮已至 風口下的網絡安全從漏洞破局
    「新基建」所包含的產業範圍,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綠盟科技星雲實驗室負責人/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理事 劉文懋博士會議伊始,綠盟科技星雲實驗室負責人劉文懋博士首先介紹了5G和邊緣計算方面「新基建」的特點,系統總結了輕量級、編排型和雲原生的安全防護要求,進一步介紹了容器和虛擬化相關的安全防護思路和防護技術,尤其是面向容器環境提出的「安全左移」理念,即在開發階段進行安全加固、代碼審計,保證倉庫安全
  • 聚焦「成都·世界信息安全大會」 保障「新基建」安全
    11月24至27日,主題為「新基建——安全為本」的2020年,NSEC WORLD成都·世界信息安全大會將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行。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更是明確把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這一名詞正式進入大眾視野。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隱私 信息安全攻防戰永無止境
    原標題: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用戶隱私   大規模用戶隱私洩露事件又一次被爆出:萬豪國際集團旗下酒店客房預訂資料庫被黑客入侵,約5億名客人的信息或被洩露。業界稱,這是自之前雅虎30億用戶信息被竊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今年以來,用戶隱私洩露事件時有發生。
  • ISC 2020雲端峰會開幕,5G安全與發展論壇大咖雲集探索新安全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演講《開創新基建網絡安全主動免疫新生態》中從樹立安全可信的科學網絡安全觀、構建新基建網絡安全主動免疫新體系、打造主動免疫可信計算3.0新型產業空間、落實等級保護制度築牢網絡安全底線四大方面探討新基建時代網絡安全必須有效應對壟斷網絡空間霸權震懾,築牢網絡安全防線。
  • 之江實驗室任祖傑:人工智慧為小微企業發展插上翅膀
    之江實驗室科研發展部副部長任祖傑在智博會圓桌論壇上表示,如今,人工智慧也為不少中小企業提供需的解決方案,為小微企業發展插上翅膀。小微企業借住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要結合自身實際,一是抬頭看天,二要低頭看路。「長遠看來, AI 賦能百業也好、千業也好,都是沒有問題的。這個能和不能,當前我們看的,可能有一些不是那麼成熟,後面可以再解決。在這個問題上面既不要過於樂觀、也不要過於悲觀。」他說。
  • 在線經濟,安全賦能——2020世界人工智慧安全高端對話成功在滬舉辦
    此次高端對話通過高級別研討形式,匯聚國內外政府決策者、學界專家和業界精英,共話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深入研討人工智慧安全的戰略、技術與產業圖景,護航在線新經濟健康發展。報告旨在數字新基建、數據新要素、在線新經濟背景下,構建包括治理思路、治理原則和治理路徑的綜合性人工智慧數據安全治理框架。暢談AI安全賦能,共話智能化科技健康發展未來在此抗擊新冠疫情中,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在疫情聯防聯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新基建概念下的大數據中心建設思路
    自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來,新基建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作為首次納入政府加快建設條目的大數據中心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在國金證券研究所估算的2020年七大新基建領域投資規模中,數據中心的投資規模達到千億級。
  • 之江實驗室今揭牌成立 怎麼幹?首任實驗室主任有話說
    之江實驗室是我省創建的開放協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研發機構,以創建國家實驗室為發展目標,依託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集團為主要研究力量,落戶位於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中國(杭州)人工智慧小鎮。  新運行機制引領,之江實驗室有五大方向  建設之江實驗室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加快推進創新強省建設的重大舉措。
  • 小米將用戶信息安全視為生存之本
    隨著科技技術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通過手機、電腦辦理各種業務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但又突顯出新的問題, 那就是用戶的個人隱私安全問題。 小米還表示,一直將用戶的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視為生存之本,堅持在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好產品的同時,讓每個人都能安心地使用科技產品。未來,在安全與隱私方面我們還會繼續努力。
  • 100%的安卓APP在獲取手機隱私權限?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與防詐騙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保證個人隱私安全越發重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用戶數據洩露事件頻頻發生。2018年由於洩露數據而成為輿論焦點的公司,不乏網際網路公司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 隨著普通用戶的隱私安全意識提高,移動網際網路上的隱私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多的獲得社會輿論的關注。
  • 綠盟科技劉弘利:緊跟新基建要求,在產品技術服務上保障數據安全
    新基建新機遇新徵程」專場上,由元起資本聯合創始合伙人萬熠,安華金和創始人劉曉韜、中睿天下副總裁謝輝、綠盟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劉弘利以及傑思安全創始人兼CEO蔣波圍繞《數字經濟下,如何保護數據安全?》 綠盟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劉弘利表示:需要跟隨新基建的要求,在產品、技術、服務上面,去滿足客戶的數據安全需求,避免個人數據或者企業數據的洩露以及隱私的暴露。
  •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張家口實驗室今日成立
    12月22日,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張家口實驗室掛牌成立,惠達衛浴張家口運營中心總經理李鵬程任實驗室秘書長。中小城會立足中小城市,以中小城市對外經貿往來、經濟研究、招商引資、城市發展戰略課題研究和為廣大會員城市搭建良好的政府資源協作平臺為主要工作內容,以推動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為宗旨,為中小城市走出省域、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搭建信息交流和資源協作的互動服務平臺。
  • 保護好「健康信息」隱私
    日前,廣西發布兩項地方標準,旨在規範健康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縮短受檢等候時間,更加重視健康信息隱私保護。其中,規定嚴格管護公民健康信息,禁止洩露,禁止用於健康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 隨著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個人健康體檢越來越受到重視。
  • 如何快速徹底刪除微信信息?想要保護隱私安全必須這麼做!
    如何快速徹底刪除微信信息?重複覆蓋刪除如何快速徹底刪除微信信息?如果你只是想要刪除和某個人的,那麼很簡單,只需要進入和這個人的對話框,找到你不想要的聊天記錄,長按刪除掉就可以了。注意:不要以為這麼簡單就結束了,刪除後,記得和對方多多鬥圖,多發表情包,然後又刪又發,如此循環幾次,就可以了。
  • 貝殼找房獲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兩項國際標準認證
    會上,英國標準協會(BSI)亞太區營運長林勁為貝殼找房頒發了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及ISO/IEC27701隱私信息管理體系兩項國際標準認證證書。至此,貝殼找房成為國內首家獲得ISO27001及ISO27701雙重認證的居住服務平臺。BSI是全球權威的標準研發和國際認證評審服務提供商,致力於信息安全領域標準的研發和制定。
  • 科技大佬們帳戶頻頻被黑,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到底難在哪裡?
    接二連三的黑客事件讓人心慌,引發了全球對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的熱議:一眾科技大佬們尚且頻頻中招,而身為普通用戶的我們又將何去何從?身處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和數據共享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一方面,企業和機構通過收集大量用戶的信息和數據,來提高個性化服務的質量和優化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企業如何保護和利用海量的用戶數據和信息,也成為了大家必須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