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湖論劍•網絡安全前瞻峰會」於5月20日在杭州成功舉辦。前瞻峰會現場,眾多嘉賓、專家、學者針對後疫情時代產業變革和網絡安全形態變化進行探討。藉此機會,和訊科技與之江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那崇寧博士就「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兩大關鍵詞進行了深入交流。
之江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那崇寧博士(左)
那崇寧認為,在「新基建」搭建初期,就應該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納入新基建的設計目標,促進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在設計具體方案時,應充分運用區塊鏈技術對信息的存證和溯源,充分發揮隱私計算等密碼學技術在隱私保護方面的作用。他表示,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可以綜合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數據市場化配置的體系。
據了解,2020西湖論劍•網絡安全線上峰會將於6月16日線上召開。其中,由之江實驗室主辦的金融安全與區塊鏈分論壇,將邀請學術界、產業界領域專家,圍繞金融安全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作主旨演講,為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為和訊科技與那崇寧博士部分對話內容(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略經編輯)
談隱私保護:個人需提高防範意識 企業應有責任感
和訊科技:如何看待當下個別APP過度收集用戶隱私的行為?
那崇寧:首先,國家層面非常重視隱私保護方面的監管。近兩年來,工信部密集發布或更新與隱私保護相關的監管條例,並定期公布侵犯個人隱私的機構名單。但是更重要的是,企業要自覺尊重用戶隱私,不應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比如,企業應當在其開發的APP上,向用戶詳細說明數據用途和隱私保護政策。APP應當將收集數據的範圍進行嚴格限定,不能隨意收集用戶數據。
具體來講,企業應該承擔相應的隱私保護責任。比如,網約車和外賣APP都設計了用戶號碼虛擬化的功能,說明企業完全可以不暴露用戶隱私信息的情況下開展業務。因此,科技公司應兼顧業務需求和隱私保護:在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時,以科技力量全面保護用戶隱私。
和訊科技:關於「隱私保護」,有什麼能給到用戶的建議?
那崇寧:從個人角度來說,要有防範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在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情況下,及時向監管部門投訴。國家和社會也應該進行引導和教育,讓用戶樹立和強化隱私保護意識。
談網絡安全:防止數據流失 不如建立正確流通的機制
和訊科技:區塊鏈技術會成為數據安全的未來嗎?
那崇寧:我個人認為,區塊鏈至少可以提供信息溯源的功能。隱私是怎麼洩露的?通常情況下,在信息流轉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而導致隱私洩露。區塊鏈有不可篡改、追蹤溯源的特點。因此,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發現是哪個環節出現了信息洩露,並形成證據鏈。
目前,基於密碼學的數據密文化操作可以從前端進行隱私保護。隱私計算技術可以對密文化的數據進行操作,在不影響數據使用的同時,將隱私信息隱藏起來,相當於縮小了隱私信息暴露的敞口。
說句題外話,與其說防控數據洩露,不如建立正確的流通機制。國務院最近出臺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指出,相關要素不僅包含傳統的土地、勞動力、資本,還包括數據。如果我們對數據進行合理的市場化配置,鼓勵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合理使用數據,其實更有利於我們保護數據安全和隱私。很多學者認為,區塊鏈能提供防偽、加密及權限管理等功能。因此,可以基於區塊鏈技術來做數據流通的市場化配置。
和訊科技:新基建的「浪潮」下,網絡安全會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嗎?之江實驗室在網絡安全方面有怎樣的布局?
那崇寧:新基建中的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化和網絡化基礎設施離不開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護體系,這其中包括網絡安全,也包括數據安全。現階段,之江實驗室圍繞基於人工智慧的大數據態勢感知與高級威脅檢測、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物聯網安全三大方向開展前沿探索,研究並突破大數據保護、智能算法安全分析與保護、終端硬體和邊緣計算安全、安全態勢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謀劃建設智能算法安全攻防測試平臺和信息安全態勢智能感知平臺、智能算法安全攻防測試平臺和基於大數據的信息安全態勢平臺。
(責任編輯:王榮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