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劇透」未來 之江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2020-12-23 央廣網

9月2日,之江實驗室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列成果發布會公布了智能感知、智能網絡、智能計算、智能系統等研究方向的最新科研進展,其中多項研究成果已進入產業轉化階段。

「我們布局的是科學—技術—工程全鏈條的創新,開展從前沿理論方法到關鍵技術攻關,再到平臺系統研究的貫通式科研。通過重大戰略任務牽引、重大裝置平臺支撐以及全球化的開放協作,全面提升科研效率,推動一批前沿科研成果加速形成。」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說。

科技如何賦能產業發展?浙江目前有哪些面向前瞻性領域的研究?藉助科技力量,如何實現社會治理優化?

催生新興業態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技術正廣泛應用於產業領域,催生出諸多新業態,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從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到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從智能駕駛仿真測試平臺到分布式智能視覺平臺,之江實驗室的最新科技成果覆蓋醫學、交通、安防等諸多應用領域。

為解決直接在患者體內進行亞細胞量級的病理研究和多器官診療一體化的難題,之江實驗室聯合國內優勢研究力量,自主研製了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我們已經實現了微米量級的成像,建立了基於顯微內鏡的組織病理學診斷臨床評價方法,並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關鍵核心部件。」項目負責人、之江實驗室超級感知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青說。

由之江實驗室網絡健康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李勁松團隊研發的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已接入浙江省內多家大型三甲醫院。該成果實現了在原始數據不出醫療機構情況下,多中心臨床信息共享及深度利用。

之江實驗室的智能科技還延伸至安防領域。「不再依賴人臉特徵、場景配合和目標配合,我們的分布式智能視覺平臺實現了在夜晚強光、夜晚暗光、密集人群、雨霧天氣、高噪聲汙染等複雜場景下,也能有較好的視頻識別效果的目標。」該項目負責人徐曉剛說。

之江實驗室智能駕駛虛擬仿真測試與訓練平臺項目團隊還研發了高質量、開放的智能駕駛仿真測試平臺,能有效提升無人車駕駛算法的道路駕駛安全性和智能駕駛能力。

瞄準未來產業

科技的發展要面向未來。從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研發,到具備顛覆性的腦機融合、類腦計算等前瞻性技術研究,之江實驗室瞄準未來產業,在多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太赫茲通信是國際公認的6G關鍵技術之一。為支撐6G海量無線設備連接、泛在智能高速無線通信的發展,之江實驗室布局了Tbit光電太赫茲通信器件與系統項目。「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套超高速光電太赫茲通信實驗驗證系統。」項目負責人餘顯斌說,「我們將持續開展研究,致力於研製晶片、器件及平臺,為實現泛在、寬帶、智能的6G提供關鍵核心技術支撐。」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人機共存成為可能,腦機融合與類腦計算也成為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綜合光、電、磁、聲等多模態的大腦觀測與調控手段,呈現從微米到釐米、從微秒到生命周期的大腦活動過程,建設可以在體內實現讀出—輸入實時反饋的科研裝置,是佔領腦機與類腦智能戰略制高點的關鍵所在。之江實驗室瞄準這一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針對大腦觀測模態單一、神經調控手段獨立、腦機融合裝置缺乏等問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聯合浙江大學研發了國際領先的大腦觀測與腦機融合科研裝置。實驗室特聘專家王躍明介紹,該裝置為人類進一步理解和認知大腦、模擬大腦、連接大腦提供了重要支持,能夠支撐腦科學、腦疾病、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助力社會治理

「作為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慧為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和水平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給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之江實驗室科研發展部部長趙志峰說,之江實驗室成立了人工智慧社會研究中心,圍繞養老、環境治理、教育等領域開展長周期、寬領域的人工智慧社會治理實驗,評估人工智慧的潛在社會影響。

如何以人工智慧構建新型智能社會治理格局,應對機遇與挑戰?發布會當天,之江實驗室發布《敏行而慎思——開展人工智慧社會治理實驗》等系列白皮書,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白皮書》提出,新型智能社會治理通過現代化社會治理設施的軟硬體建設,推動治理數據整合,消除信息共享障礙,確保治理過程隱私安全,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數位化技術推進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公民」數據流,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提高新型智能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人工智慧既是社會治理的工具,又是社會治理的對象。《白皮書》認為,面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智慧財產權、數據共享與安全、個人隱私等新挑戰,政府和社會組織應及時回應關切,積極處理,進一步規範人工智慧的應用。(記者 黃慧仙 通訊員 陳航 盛汪淼芷 肖樂)

相關焦點

  • ...之江實驗室公布新一批開放課題 ;中國學者成果在德國被掠奪,三...
    01 之江實驗室公布新一批開放課題 每題經費50萬到100萬! 近日,之江實驗室公布新一季度開放課題申報。據了解,本次開放課題圍繞四大領域設立9個方向。之江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課題方向資助項目不超過3項,每個課題實施周期1到2年,經費為50萬到100萬元。
  • 50餘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雲籤約」加盟之江實驗室
    儀式現場,之江實驗室還發布了兩項重磅引才政策。12位PI加盟之江,80%為海歸高層次人才在浙江省人社廳副廳長陳中、浙江省委組織部人才辦副主任黃勤樂等領導的遠程見證下,包含12位PI在內的50餘名科研人才全職加盟之江。新入職的PI當中,海歸佔比近80%。
  • 浙大校長吳朝暉:為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貢獻更多力量
    在之江實驗室日前舉行的人才「雲籤約」儀式上,之江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發布聯合引才計劃。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引進100名國內外高層次科研人才。吳朝暉24日帶隊調研之江實驗室,研究謀劃面向「十四五」的戰略合作方向。他表示,浙大和之江實驗室接下來的合作重心是科學裝置建設,要進一步凝練方向,加快建設步伐,爭取早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信息科學裝置,為未來的學科、人才發展奠定共建共享的良好基礎。
  • 之江實驗室今揭牌成立 怎麼幹?首任實驗室主任有話說
    之江實驗室是我省創建的開放協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研發機構,以創建國家實驗室為發展目標,依託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集團為主要研究力量,落戶位於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中國(杭州)人工智慧小鎮。  新運行機制引領,之江實驗室有五大方向  建設之江實驗室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加快推進創新強省建設的重大舉措。
  • 金融科技未來如何發展?之江實驗室舉行「金融安全與區塊鏈論壇」
    之江實驗室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帶來演講(之江實驗室/供圖)  浙江在線6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張吉 通訊員 陳航 徐畫)6月16日下午,由之江實驗室主辦的  之江實驗室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以及來自浙江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華為等學界、監管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齊聚中國(杭州)人工智慧小鎮,共話金融科技前沿熱點。
  •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
    新華社杭州9月1日電(記者朱涵、殷曉聖)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
  • 浙江支持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省財政五年將投百億元
    2018年11月6日,第五屆「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之江實驗室展臺。 東方IC 資料圖浙江舉全省之力建設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機構——「之江實驗室」將獲100億元財政支持。根據浙江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快科技創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將加快建設國際頂級科研平臺,制定之江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完善「一體雙核多點」新型研發機構體制機制,爭創國家實驗室;建設人工智慧研究院和未來網絡技術研究院,在智能雲、工業物聯網、大腦觀測、腦機融合等領域謀劃建設若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 中國電影工業化實驗室落成並發布最新階段研究成果
    在此次活動中,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與郭帆工作室聯合成立的「電影工業化實驗室」落成。實驗室將對標好萊塢,並結合國內電影的發展現狀,為中國電影工業梳理出一整套適合我國特色的製作標準。目前,電影工業化實驗室已經在「電影未來高精尖發展」和「電影基礎建設研究」兩個方向產出了階段性成果。
  • 之江實驗室整體施工進度完成45%,預計今年年底交付使用
    餘杭發布之江實驗室是浙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園區項目一期工程佔地約613畝,建築面積約61.4萬平方米,預計於2020年底交付使用。當下,項目現場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復工情況如何?工程進度如何?一起來了解!
  • 之江實驗室雲籤約50餘名科研人才 發布多項引才政策
    之江實驗室舉行人才「雲籤約」儀式。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3月20日電(記者 錢晨菲)20日,之江實驗室舉行人才「雲籤約」儀式,50餘名高層次科研人才集中簽約。現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站前資助之江實驗室專項、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聯合引進海內外人才專項發布。
  • 省政府與中科院籤署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框架協議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胡元勇 攝省政府與中科院籤署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框架協議共同打造智能計算戰略科技力量袁家軍白春禮講話 鄭柵潔出席29日下午,省政府與中科院在北京籤署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框架協議他說,中科院是我國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20多年院省合作結出了豐碩成果。之江實驗室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創立之初就確立了爭創國家實驗室的目標。在以往良好合作基礎上,此番雙方強強聯手合作共建之江實驗室,是一個新起點、新開端。希望雙方共同推動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為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作出浙江貢獻。
  • 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今天結頂,預計年底投用
    方麗華說的這個大項目,就是之江實驗室。餘杭南湖,在未來科技城的西面,面積和西湖差不多大,是不少人周末去遊玩的地方。去年5月初,南湖畔傳來幾聲轟鳴,在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西側的工地上,工人們打下了第一樁——之江實驗室園區開建了。建了快一年,今天(4月29日),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工程結頂了。
  • 微眾銀行·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發布多項用戶研究成果
    12月12日,微眾銀行·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舉辦2019年成果發布會,現場發布了《2019年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用戶體驗評估工具WeUX2.0,以及金融App開發工具WeTrident等多項成果。
  • 為科研創新提供精準法律服務之江實驗室律師服務團成立
    來源:浙江法制報  本報訊 7月30日,由省司法廳牽頭成立的之江實驗室律師服務團舉行聘任儀式。未來,12名精英律師將發揮自身優勢,為之江實驗室的發展保駕護航。  作為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之江實驗室承擔著科研創新和科研體制機制創新的雙重任務。如何在實現創新的同時,規避相關法律風險?
  • 之江實驗室全面復工 一期工程預計年底交付
    多重防疫確保安全據悉,之江實驗室項目由13棟單體建築組成,目前已有5棟結頂,主體結構施工完成約85%,整體施工進度完成45%。園區內將建設人工智慧研究院、未來網絡研究院、智能感知研究院與各領域交叉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學裝置與平臺。
  •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主任徐迎慶的成果轉化夙願:讓盲人「看見」圖像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主任徐迎慶的成果轉化夙願:讓盲人「看見」圖像來源:《中國科學報》2019-3-7 王之康2018年10月,在經過了近十年的研究之後,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大幅面觸覺圖形顯示終端,終於可以讓盲人「看得見」圖像。
  • 直播丨金融數據安全融合研究系列成果發布,未來的金融科技將會有...
    直播丨金融數據安全融合研究系列成果發布,未來的金融科技將會有怎樣的發展?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成果發布會於在本次發布會中,中國信通院將發布「金融數據安全融合研究」系列成果,交大高金將發布「金融科技在司法領域的定量化應用」實際案例,德勤中國將發布「
  • 之江實驗室政協委員會客廳開展專題宣講和研討
    今天下午,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來到之江實驗室,與之江實驗室政協委員會客廳、青山湖科技城政協委員會客廳、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政協委員會客廳委員,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並圍繞人才生態系統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 2017之江實驗室招聘:學歷專業+工資薪酬福利一覽
    之江實驗室副主任袁繼新說。  作為一家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三方支持的科研機構,研究的還是目前最火的網絡信息和人工智慧,之江實驗室有著足夠的實力和底氣吸引人才。400多套人才公寓等待高層次人才入住  日前,之江實驗室在浙大玉泉校區永謙小劇場舉行首場校招,現場,900多個位置座無虛席,到場的大多是應屆畢業生。
  • 2020全國博士後數位技術發展論壇舉行 18人籤約之江實驗室
    為進一步促進博士後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主辦此次全國博士後數位技術發展論壇,並由之江實驗室承辦。  邱春雷表示,本次論壇是之江實驗室第二次承辦全國博士後論壇,對於促進實驗室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學習交流,擴大實驗室影響力有著重要意義。邱春雷希望博士後數位技術發展論壇形成品牌,成為全國博士後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浙江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陳中在論壇中表達了浙江省對於人才的渴望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