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說得太好了,古人誠不欺我!

2020-10-20 老黃說史

「話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說得太好了,古人誠不欺我!俗話說:「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這世上,有種人是靠「嘴」吃飯的,他們能說會道,處處都能撿到便宜,往往是花最小的力氣得到最大的實惠。用句成語來形容,就是「事半功倍」。所以,民間有句俗語,叫「好胳膊好腿,不如一張好嘴」,如今的各路騙子,大多都是這路貨色。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現象,那就「是能幹的,不如會說的」。會說、能說、敢說,有時就是說大話、放空炮,所以,這類人又有個形象的稱謂:「大嘴」或「大炮」。所以,網絡上才一時湧現出諸如「張大嘴」、「李大嘴」之類的網紅來的。

其實,「嘴炮」們只能逞一時之快,得一時之惠,時間一久,就會被看穿揭破,到時就會落得個「斯文掃地」、「身敗名裂」,有時甚至還會弄丟性命。所以,古人又發明了一些糾偏的名言,諸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為人要「謹言慎行」。

因為,不好好說話,後果是很嚴重的。為說大話而喪命的,古已有之。春秋時期的趙國,有個方士(方士就是方術士,或稱為有方之士,一般簡稱為方士或術士,是有著一身特殊本領的奇能異士)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就常常對人吹噓自己見過伏羲、女媧、神農、瑤池聖母等等大神上仙,已修得幾千年道行,因而騙得一眾粉絲的打賞。更讓他引以為傲的是,趙王竟然也相信了他的鬼話,將他接到宮中奉養。

李耳在《老子》中有句話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話也應驗到方士身上,正當他活著非常滋潤時,一個突發事件卻要了他的小命。

有一天,趙王從馬上摔下來,傷得不輕,宮中的醫生說,需要千年以上的人血才能治癒趙王的傷病。於是趙王就命令把方士殺了取血。嚇得方士趕緊澄清自己是吹牛,他也就只活了幾十歲。但是趙王不信他,認為他是為了保命而撒謊,最終還是把他殺了。

有人說,方士之死,是死於醫者的陰謀,因為,方士的到來,讓醫師們受到冷落,所以,非常「技術地」將對手幹掉了。

趙國的方士之死,只是個例,秦始皇時期,還曾發生過大規模地坑殺術士事件,這就是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曾廣招天下賢才,不唯讀書人,包括身情特殊才能的術士,也在優待之列。《史記·始皇本紀》中就說秦始皇「吾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以為己用。

在一眾術士中,最著名的當數給秦始皇求訪長生藥的徐福了。徐福是琅琊(今山東)人,傳其為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他出山的時候,正是秦始皇登基前後。投入秦宮後,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乘坐蜃樓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徐福再度率眾出海,結果,這次徐福連同他帶走的五百童男童女卻一去不返。

在方士界,徐福算是最成功的了。後來,徐福老家的鄉親們為紀念他,把他出生的村莊改為「徐福村」,並建了一座「徐福廟」。在日本,還流傳著徐福為平原、廣澤為王的故事,有人說他是日本人的始祖之一。

但是,有了徐福之鑑,秦始皇對身邊的術士們就不再信任了,認為他們都是騙吃騙喝的勢利小人、心懷鬼胎的陰險騙子。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這裡的「犯禁者」,被後世稱之為「儒」或「術士」,其實,這些人並不是正經讀書人,而是專事招搖撞騙的方術之士。

徐福騙了秦始皇后,能功成身退。而留在秦始皇身邊的小騙子們,卻被活活坑殺。看來,即使是選擇做騙子,也得做個大騙子,既得了實惠,又能留言千古。

說話、做事,都不可隨意妄為,得「三思而後言」「三思而後行」。人長腦袋就是用來思考問題的,「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人講話,是受思想支配的。講話前,先想一想,想前因,思後果,講出的話就易少出錯誤。

古人講究「謹言慎行」,看似是對自由人性的束縛,其實,到現在仍是有可借鑑的積極意義的。人需要給予直爽的感覺,敢想敢說,是可貴的品格。但是「敢說」不是魯莽;只憑主觀臆斷和「熱情」,不計後果的信口開河是要惹禍的。慎言,是指講話要慎重、嚴謹,要負責任,要有根據,要實事求是。慎言不是謹小慎微,膽小怕事,作繭自縛。

人什麼時候最不易「慎言」?在頭腦發熱的時候,在自以為是的時候。所以,「話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因為誰想得最清楚,誰就講得最明白。俄國作家都格涅夫說過:「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裡轉十個圈。」

「想」的功夫,要在平時做。平時不多想,用時就「急不擇言」了。急不擇言的病原並不在於沒有想的功夫,而在於有功夫的時候沒有想。

會說話是一門藝術。俗話說:「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怎麼說,說什麼,最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的人說話,讓別人感到如沐春風;而有的人卻會讓人敬而遠之。「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每一個人都有尊嚴,所以在生活中,說話時,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在此,老黃給諸位分享幾條說話的原則,大家共勉:

1.急事,慢慢地說;
2.小事,幽默地說;
3.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4.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5.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6.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7.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有此在寫文章時「惜墨如金」,有人的一生都在「戒多言」,因為他們深深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比如,曾國藩的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曾國藩的處事哲學,關於說話的篇幅很重,尤其是在中國這種人情社會,不會說話就是用通天的本事也得不到重用。

說話的智慧還體現在技巧上。有人說話,直來直去,看似豪爽,其實有時卻事與願違,達不到說話想要的效果。古人就很聰明,「直話彎說」。春秋時期的晏子,就留下了一則「直話彎說」的經典故事。

春秋時期,齊景公的一隻愛鳥不小心被手下燭鄒放走了,齊景公生氣要殺燭鄒。 時為國相的晏子趕緊說:「把燭鄒這傢伙殺了給大王謝罪,但是在殺死他之前,我要當著大王的面數落他的罪行。」

齊景公非常好奇,問晏相燭鄒還有哪些罪行?晏子這才不慌不忙地說,燭鄒其罪有三:

「其一、無意放走大王的鳥,該死;其二、惹得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該死;其三、如果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的事情傳出去,其他諸侯怎麼看,你這是陷大王與不仁,該死。」

這哪裡是在給燭鄒定罪?分明是在罵齊景公「昏君」嘛!齊景公聽完,也明白了晏子的話外音,一笑了之,燭鄒因此而撿了條命。

能把死人說活,這才真叫會說話。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關曉彤吃的炸醬麵VS我吃的面,網友:人比人氣死人,古人誠不欺我
    關曉彤吃的炸醬麵VS我們吃的面,網友:人比人氣死人,古人誠不欺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古時候,人們以農業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對於飲食也是非常有研究的,況且中國歷史悠久,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樣,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以及美食;中國又分八大菜系,每個菜系又各有千秋!今天帶給大家的這款美味也特別的有名,來自於北京市北京的特色美食,它的名字叫做北京炸醬麵。
  • all葉修果然誠不欺我?葉修這個衣冠禽獸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
    all葉修果然誠不欺我?葉修這個衣冠禽獸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葉修的感情一直是我們大家都很關心的,小編以為把葉修和韓文清組在一起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但是小編無意間看見了這張圖,不得不說all葉修果然誠不欺我。
  • 每日一譯 | 古人誠不欺我
    開卷有益,是古人獎勵讀書的一句成語。從前讀到一冊壞書,讀後每覺得為古人所欺;現在多了一點智識,反過來又覺得古人的不欺我了。總之,好書讀了,原有所得,就是可以知道它的好處在哪裡,可是壞書讀了,而知道它的壞的原因與地方,豈不也是一得?
  • 佛教:這十種話不要亂說,因果報應太大!
    第二、不要把話說絕了,有些人經常喜歡說太絕的話,比如跟某人鬧矛盾了,就會說再也不要聯繫的話,這種話帶來的果報,往往會斷絕了自己的路,話說得越絕,給自己留下的餘地就越少,這樣下去自己的路就會越走越窄。第三、不要經常說承諾的話。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是孔子說的,聖人的童年也很苦
    在其上,無數聖人學者建立起了中華文明的基石,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就是被我們稱為孔聖人的孔丘,在中華文化的傳說中,聖人的出世和偉人的降生都會伴隨著上天的祥瑞之兆,所以我們理所應當的認為這樣人物在生活中都會順風順水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往往成就越高的人所經歷的苦難也是嚴重的,而作為儒家聖人孔子的童年過得其實並不是很幸福,所以當有人問孔子為何如此優秀的時候孔子回答「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 四季:市場誠不欺我,原油我就這麼看
    基本面:今晚要公布非農了,有許多人都不清楚非農對原油有什麼影響,這裡簡單說一下:非農數據好於預期,美國經濟好轉美元上漲原油下跌。非農數據差於預期,美國經濟惡化美元下跌原油上漲。非農影響美元價格,和美元價格一切相關的理財產品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晚上的數據,我預測不會樂觀。
  • 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說這些話!
    文/飛魚古人云: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管住嘴,少出錯,學會不說,學會沉默,沉默是金,寡言少錯,別人對錯,無權評說,做好自己,積善成德。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說這些話:1.不要評價別人的好壞,因為他們並不影響你吃飯。2.不要評價別人的德行,因為你不見得比他更高尚。3.不要評價別人的家庭,因為那和你沒有一點關係。
  • 先學著說「謝謝」,然後學著說「對不起」
    心懷感恩的人,肯定不會太差。自己對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最基礎的判斷,就是他懂不懂得感恩。這人懂得感恩,就值得對他好。倒不是多麼想獲得「湧泉相報」,只是不想讓自己的真誠,扔進只會吞噬的泥潭。你習慣以誠相待,我定不負你;如果你愛耍心機,那我也可以奉陪。感恩有好多種啊。對國家,對父母,甚至是對每個有一面之緣的人。曾經有一個高中同學(不太熟),打電話給父母,沒說兩句就開始咆哮。
  • 古人智慧:「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海明威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便是在說懂得「說話之道」的重要性,而這一點,咱們的古人,也早就參悟到了。咱們的古人對錯常有才智的,在說話方面也對錯常重視的,因而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話來告誡後人,比如今日跟咱們分享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罵醒自己的直白狠話,話難聽卻很在理,說得太好了!
    二、不要那麼敏感,也不要那麼心軟,太敏感和太心軟的人,肯定過得不快樂,別人隨便的一句話,你都要胡思亂想一整天。三、沒人扶你的時候,自己要站直,路還長,背影要美。四、要想別人送,首先得自己買得起!從小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別人在為你付出時,首先會衡量你的價值。
  • 話不要說死,人不要做絕!
    話不要說死,人不要做絕,要懂得給別人留面子,給別人臺階下。你不給別人面子,別人也不會給你面子,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好看。做人要大氣,要大度,要懂得包容別人,這樣,你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才能收穫好人緣,以後的路,才會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 鬼谷子:人生在世,這三種話最好不要說,說了無濟於事還得罪人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要和不同的人相處、打交道,這個過程就是考驗人們的說話智慧的時候。如果你話說得好,那麼人際交往就會順心,但是如果你說的話讓別人感到反感,那麼這段過程就會很尷尬。說道說話智慧就不得不提先秦時期的鬼谷子了。鬼谷子是先秦時期縱橫學說的創始人,他的幾個弟子商鞅、張儀、蘇秦都是善辯之人。所以鬼谷子在說話做人方面很有一套方法。
  • 古人常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讓男子和女子都應該經住誘惑,正經做人。在古代元宵節和中秋節的時候,街上是非常熱鬧的,並且也有很多花燈展示,而好女不觀燈說的就是在街上非常熱鬧的時候,女子不能出門,更要耐得住寂寞,這也是女子有道德一種表現,並且也有保護女性的意思。
  • 誠不欺我!Uzi喜提九位數籤約金,還獲得了首款皮膚
    比如Perkz加盟C9以及Rekkles加盟G2,這兩個轉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直接是影響了LEC賽區與LCS賽區的格局。而除了已經官宣的轉會消息之外,在本次轉會期也是有著不少的小道消息。其中,就有一個小道消息是跟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Uzi有關。該小道消息稱,Uzi的復出籤約金高達九位數。也正因為這個誇張的籤約金,這件事情在當時也是一度衝上了熱搜。
  • 說好恭維話的技巧
    每個人都有喜歡被別人恭維的心理,即使那些平時說討厭恭維的人其實內心也是喜歡聽恭維話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恭維話要說得巧妙,不顯山露水,不露絲毫痕跡,恰到好處,被恭維的人就會怡然自得了。在這個社會上,會說恭維話的人,肯定比較吃香,辦事順利,人緣上好。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恭維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裡連說:「哪裡,我沒那麼好!」 「你真是很會說話!」 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恭維話,卻還是沒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 禍從口出,這4種話,千萬不要說!
    四種性戒中的殺、盜、淫三戒,是身業,因緣不具足的話,還不容易造!只有口業最容易造,有意無意的就在那造業了,所以佛在《無量壽經》中把口業放在第一位,「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因為口業太容易犯了。口業分為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 王一博「報喜鳥」是什麼梗,粉絲:「24小時定律」誠不欺我!
    其實整個2020年都不順利,都充滿了不開心經歷很多事情,但是在這最後的尾巴中,我們收穫的是更多的快樂。而且也即將要結束,這不順利的一年,在新的期待中大家迎來了對於肖戰和王一博更多的好消息。王一博「報喜鳥」是什麼梗,粉絲:「24小時定律」誠不欺我!
  • 去看望孕媽,這些話最好不要說出口,孕媽心裡會不舒服
    小姑子進門看到小夏,張口就說:「呦!夏夏長胖了不少啊,看來我媽沒少給你做好吃的」不知怎麼,小夏總覺得小姑子這話很刺耳。中午一桌人在一起吃飯,小夏這兩天胃口不太好,吃完飯想去躺一會兒。沒想到小姑子又說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太嬌氣,之後的話小夏一句都沒聽進去,心裡充滿了憋屈。懷孕本身就是一件比較難熬的事,卻要莫名的受人數落。
  • 國學啟蒙,增廣賢文有話要說
    魯迅也說過:「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言而有信,才能信服於人。2、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寧可直接光明正大的索取,也不要委曲求全的哀求。三、家庭人情篇1、子不嫌母醜,狗不厭家貧做兒女的不嫌棄母親長得醜,家裡養的狗不嫌棄家裡貧窮。
  • 職場上,話不要說得太慢,特別是承諾
    承諾不可太滿初學做飯的人常常會聽到這樣的祝福——先要少放鹽。初學者把握不好放多少鹽合適,開始時少放些鹽,如果感覺菜味淡就可以再向裡加鹽。如果開始之時就放鹽太多,一旦味鹹了,就難以改淡了。為人處世也是一樣,不要把話說死,留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日後方能進退自如、收斂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