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交通銀行青島分行工作人員正在為客戶列印信用報告。
本報記者 姜東良 孫安清 文/圖
8月28日,交運(青島)溫馨巴士投資集團作出決定,給予救助昏厥乘客的773路公交車駕駛員季永朋獎勵500個道德幣,號召全體員工向季永朋學習。道德銀行成立5年來,溫馨巴士員工共做好事3萬件,有千餘名駕駛員和員工成為道德銀行「富翁」。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2014年2月,交運(青島)溫馨巴士投資集團為職工專門設立道德銀行,把職工的善舉進行「存款」,到年底根據相應的「道德幣」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勵。
「『道德幣』不僅僅可以兌換獎勵,同時也將『道德幣』的多少作為年底評先樹優的先決條件。」交運(青島)溫馨巴士投資集團董事長彭麗華說,很多職工因為「存款」多得到獎勵晉升。
近年來,青島高度重視信用在社會治理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作用,藉助大數據手段,大力推「信用青島」」「平安青島」建設,基本實現了信用與經濟社會生活的高度融合,城市信用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信用平臺和網站獲評國家「標準化平臺網站」稱號,為「平安青島」建設提供了信用數據支撐。
「雲平臺」實現快捷查詢
「以往我們在評選文明家庭時,為全面掌握被評選者的信用狀況,需要跑好幾個部門查閱資料,費時費力。現在藉助『信用雲』平臺,只需輸入被評選者的身份信息,就能獲取完整的信用狀況,全面快捷。」青島市李滄區文明辦副主任劉靜告訴記者。
「這就是我們『雲平臺』魅力所在。」青島市發改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處處長宋麗告訴記者,社會信用建設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信用標準是否與法律法規衝突,涉及到各行各業信息的交叉融匯。對於這樣的浩大工程,如果依靠傳統的行政命令手段,信用建設極易出現信息擁堵、標準不一等現象,影響了公平和效率。
鑑於此,幾年前,青島市政府決定高規格建設包含「雲平臺」和「雲數據」兩大部分的「信用雲」工程,讓青島的社會信用建設實現海量存儲高速運行。
從上世紀90年代起,青島打造的「統一機構、統一規劃、統一網絡、統一軟體」的政務公共服務平臺「金宏網」,因「所有政務信息一網通達、所有信息瞬時交叉互通」等鮮明特點,被譽為「青島模式」。青島市發改委借勢而為,將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嵌入「金宏網」日常辦公系統,使得各個單位不需要單獨建立新的信用平臺就可以將數據上報到全市公共信用信息資料庫。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10萬金宏辦公系統用戶,上到市委市政府部門、下到鄉鎮社區,只要獲得授權,都可以在日常辦公時隨時查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信用信息,相關單位再也不需專門跑查詢窗口,僅需進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模塊就可以快捷查詢和列印信用記錄。
在「雲平臺」的基礎上,「信用雲」的平臺架構最終形成了「一網三庫一平臺」(「一網」即「信用青島」網站,「三庫」即「個人、企業、非企業法人」三大公共信用信息資料庫,「一平臺」即「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今年以來,青島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用信息查詢6000餘次,「信用中國」(山東青島)網站半年訪問量達113萬人次。
「雲數據」讓被罰者心服口服
之前,青島市即墨區一公司因未為其員工劉某繳納保險,被起訴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劉某經濟補償金4000元。法院判決依法支持了申請人劉某的請求,但判決生效後該公司一直推諉未付。
近日,青島市總工會開展「關愛職工優秀企業家」評選,其中有項硬性條件就是所在公司不能有執行未結案件,直接影響了該公司老闆參選。
在大海中勇救落水兒童,青島佳諾集團董事長郭維佳先後獲得青島市「文明市民」「山東好人之星」等稱號。本著褒揚誠信的精神,日前,青島一銀行在給予其企業2750萬元綜合授信的同時,還額外給予他200萬元額度的個人信用貸款。
「什麼情況下該獎勵?什麼情況下該懲罰?不是由政府來定,也不是由單位來定,而是由制度來定,由數字來定,由我們的信用『雲數據』來定。」青島市發改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處工作人員劉冰一邊介紹,一邊向記者展示厚厚的《青島市信用聯合獎懲行為清單及措施清單》。
原來,在信用獎懲過程中,由於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鑑,偶會出現企業和個人的攀比和誤解情況。青島在推進聯合獎懲工作過程中,高度重視信用標準建設,專門編制了《青島市信用聯合獎懲行為清單和措施清單》,明確了39類聯合獎懲對象和1200多項聯合獎懲措施,有效解決了信用聯合獎懲工作中困擾的依據問題。
「信用清單裡的海量依據,讓守信受獎者周邊沒有雜音,讓失信被罰者心服口服。」劉冰說。
「獎懲清單只是『雲數據』的一部分。」劉冰告訴記者,青島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目前已實現信息歸集1.22億條,基本實現了全市法人和自然人100%全覆蓋,信息來源涵蓋全市60多個部門。
信用建設「八仙過海」
「『雲平臺』搭起,『雲數據』建起,政府部門開始千方百計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八仙過海』實施信用措施。」劉冰介紹說,在青島市及下轄各個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裡,「信用」被多次提及,李滄區提出打造「國際信用節」,市北區提出要建立「信用治本」長效機制,市南區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膠州市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確定的國家級小微信用體系試驗區。
部門層面,全市建立了便於企業主動自新的信用修復機制,在國內率先實現信用修復電子化和「零跑腿」,為企業辦理信用修復150餘件次;青島海關為信用良好企業提供便利服務,放行周期由20天縮減為一周之內;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對811個行政村開展集中評級授信工作,累計發放信用工程貸款50億元。
為激勵自然人了解信用、遵守信用、運用信用,青島還對轄區群眾推行「信易+」工程,通過信易遊、信易租、信易行等活動,群眾可以憑自己的信用積分,在旅遊、租房、交通等方面享受優惠。
「隨著群眾對信用了解和需求的加深,在未來條件成熟時,我們通過授權,公眾可就近在政府機構、醫院、銀行等公共服務窗口查詢列印自己的信用記錄。也可經被查詢人允許,查詢被查詢人的信用記錄,為社會、經濟交流合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參考依據。」劉冰告訴記者。
「我們懲戒失信行為毫不手軟。」青島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說,青島市各部門組成「聯合艦隊」,對失信行為進行「圍剿」:去年4月,青島市發改委聯合市國地稅、工商等33個部門籤署了針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聯合懲戒措施達到28項。進入5月,市信用辦又協調有關部門籤署了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實施聯合激勵措施的合作備忘錄以及對逃避、阻撓兵役行為的聯合懲戒備忘錄,兩項備忘錄的參與部門分別達到了29個和12個。
實施聯合懲戒以來,青島市公示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90餘萬條,對176家工程建設領域失信單位在招標投標方面進行了限制,對16782名被執行人實施限制高消費措施,迫使6656名失信被執行人履行義務5591案,執結標的總額917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