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實現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全覆蓋

2020-12-20 央視網

青島實現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全覆蓋

原標題:

  圖為交通銀行青島分行工作人員正在為客戶列印信用報告。

  本報記者 姜東良 孫安清 文/圖

  8月28日,交運(青島)溫馨巴士投資集團作出決定,給予救助昏厥乘客的773路公交車駕駛員季永朋獎勵500個道德幣,號召全體員工向季永朋學習。道德銀行成立5年來,溫馨巴士員工共做好事3萬件,有千餘名駕駛員和員工成為道德銀行「富翁」。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2014年2月,交運(青島)溫馨巴士投資集團為職工專門設立道德銀行,把職工的善舉進行「存款」,到年底根據相應的「道德幣」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勵。

  「『道德幣』不僅僅可以兌換獎勵,同時也將『道德幣』的多少作為年底評先樹優的先決條件。」交運(青島)溫馨巴士投資集團董事長彭麗華說,很多職工因為「存款」多得到獎勵晉升。

  近年來,青島高度重視信用在社會治理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作用,藉助大數據手段,大力推「信用青島」」「平安青島」建設,基本實現了信用與經濟社會生活的高度融合,城市信用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信用平臺和網站獲評國家「標準化平臺網站」稱號,為「平安青島」建設提供了信用數據支撐。

  「雲平臺」實現快捷查詢

  「以往我們在評選文明家庭時,為全面掌握被評選者的信用狀況,需要跑好幾個部門查閱資料,費時費力。現在藉助『信用雲』平臺,只需輸入被評選者的身份信息,就能獲取完整的信用狀況,全面快捷。」青島市李滄區文明辦副主任劉靜告訴記者。

  「這就是我們『雲平臺』魅力所在。」青島市發改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處處長宋麗告訴記者,社會信用建設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信用標準是否與法律法規衝突,涉及到各行各業信息的交叉融匯。對於這樣的浩大工程,如果依靠傳統的行政命令手段,信用建設極易出現信息擁堵、標準不一等現象,影響了公平和效率。

  鑑於此,幾年前,青島市政府決定高規格建設包含「雲平臺」和「雲數據」兩大部分的「信用雲」工程,讓青島的社會信用建設實現海量存儲高速運行。

  從上世紀90年代起,青島打造的「統一機構、統一規劃、統一網絡、統一軟體」的政務公共服務平臺「金宏網」,因「所有政務信息一網通達、所有信息瞬時交叉互通」等鮮明特點,被譽為「青島模式」。青島市發改委借勢而為,將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嵌入「金宏網」日常辦公系統,使得各個單位不需要單獨建立新的信用平臺就可以將數據上報到全市公共信用信息資料庫。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10萬金宏辦公系統用戶,上到市委市政府部門、下到鄉鎮社區,只要獲得授權,都可以在日常辦公時隨時查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信用信息,相關單位再也不需專門跑查詢窗口,僅需進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模塊就可以快捷查詢和列印信用記錄。

  在「雲平臺」的基礎上,「信用雲」的平臺架構最終形成了「一網三庫一平臺」(「一網」即「信用青島」網站,「三庫」即「個人、企業、非企業法人」三大公共信用信息資料庫,「一平臺」即「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今年以來,青島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用信息查詢6000餘次,「信用中國」(山東青島)網站半年訪問量達113萬人次。

  「雲數據」讓被罰者心服口服

  之前,青島市即墨區一公司因未為其員工劉某繳納保險,被起訴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劉某經濟補償金4000元。法院判決依法支持了申請人劉某的請求,但判決生效後該公司一直推諉未付。

  近日,青島市總工會開展「關愛職工優秀企業家」評選,其中有項硬性條件就是所在公司不能有執行未結案件,直接影響了該公司老闆參選。

  在大海中勇救落水兒童,青島佳諾集團董事長郭維佳先後獲得青島市「文明市民」「山東好人之星」等稱號。本著褒揚誠信的精神,日前,青島一銀行在給予其企業2750萬元綜合授信的同時,還額外給予他200萬元額度的個人信用貸款。

  「什麼情況下該獎勵?什麼情況下該懲罰?不是由政府來定,也不是由單位來定,而是由制度來定,由數字來定,由我們的信用『雲數據』來定。」青島市發改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處工作人員劉冰一邊介紹,一邊向記者展示厚厚的《青島市信用聯合獎懲行為清單及措施清單》。

  原來,在信用獎懲過程中,由於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鑑,偶會出現企業和個人的攀比和誤解情況。青島在推進聯合獎懲工作過程中,高度重視信用標準建設,專門編制了《青島市信用聯合獎懲行為清單和措施清單》,明確了39類聯合獎懲對象和1200多項聯合獎懲措施,有效解決了信用聯合獎懲工作中困擾的依據問題。

  「信用清單裡的海量依據,讓守信受獎者周邊沒有雜音,讓失信被罰者心服口服。」劉冰說。

  「獎懲清單只是『雲數據』的一部分。」劉冰告訴記者,青島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目前已實現信息歸集1.22億條,基本實現了全市法人和自然人100%全覆蓋,信息來源涵蓋全市60多個部門。

  信用建設「八仙過海」

  「『雲平臺』搭起,『雲數據』建起,政府部門開始千方百計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八仙過海』實施信用措施。」劉冰介紹說,在青島市及下轄各個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裡,「信用」被多次提及,李滄區提出打造「國際信用節」,市北區提出要建立「信用治本」長效機制,市南區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膠州市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確定的國家級小微信用體系試驗區。

  部門層面,全市建立了便於企業主動自新的信用修復機制,在國內率先實現信用修復電子化和「零跑腿」,為企業辦理信用修復150餘件次;青島海關為信用良好企業提供便利服務,放行周期由20天縮減為一周之內;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對811個行政村開展集中評級授信工作,累計發放信用工程貸款50億元。

  為激勵自然人了解信用、遵守信用、運用信用,青島還對轄區群眾推行「信易+」工程,通過信易遊、信易租、信易行等活動,群眾可以憑自己的信用積分,在旅遊、租房、交通等方面享受優惠。

  「隨著群眾對信用了解和需求的加深,在未來條件成熟時,我們通過授權,公眾可就近在政府機構、醫院、銀行等公共服務窗口查詢列印自己的信用記錄。也可經被查詢人允許,查詢被查詢人的信用記錄,為社會、經濟交流合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參考依據。」劉冰告訴記者。

  「我們懲戒失信行為毫不手軟。」青島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說,青島市各部門組成「聯合艦隊」,對失信行為進行「圍剿」:去年4月,青島市發改委聯合市國地稅、工商等33個部門籤署了針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聯合懲戒措施達到28項。進入5月,市信用辦又協調有關部門籤署了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實施聯合激勵措施的合作備忘錄以及對逃避、阻撓兵役行為的聯合懲戒備忘錄,兩項備忘錄的參與部門分別達到了29個和12個。

  實施聯合懲戒以來,青島市公示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90餘萬條,對176家工程建設領域失信單位在招標投標方面進行了限制,對16782名被執行人實施限制高消費措施,迫使6656名失信被執行人履行義務5591案,執結標的總額91724萬元。

相關焦點

  • 「信用福州」平臺正式上線 公眾可查詢法人信用信息
    6月30日,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成,並以「信用福州」網站形式上線運行。這是福州市獲批全國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和頒布《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之後的又一項重大舉措,標誌著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現新飛躍。
  • 《三亞市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修復管理辦法 (試行)》向您徵求意見!
    ,重塑法人和自然人良好信用,鼓勵失信法人和自然人不斷完善自身信用,規範全市法人和自然人信用基礎資料庫失信記錄的信用修復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 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辦法。
  • 江蘇省舉行社會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懲戒等三個辦法新聞發布會
    三個辦法涵蓋所有社會法人、自然人和政府部門,體現國情和省情,符合國家頂層設計要求及方向,實現了信用信息歸集和應用懲戒制度設計的全覆蓋,這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制度建設的新創舉。二是體現社會聯動,探索失信懲戒和政務信用管理的制度創新。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中的核心機制,是直接作用於各個社會主體信用行為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 山東榮成推出自然人和法人「誠信身份證」
    新華社濟南12月6日電(記者滕軍偉)山東省榮成市近年來把全市59萬自然人和3萬法人的基本信息、信貸信息、違法違紀等內容,全部匯集到市級徵信信息庫,為每個自然人和法人建立了"誠信身份證"。記者在榮成市誠信辦公室看到,在個人徵信系統中輸入市民的身份證號,小到該人的闖紅燈、欠交物業費信息
  • 浪潮助力山東率先實現企業法人和自然人混合籤名
    北京2020年5月27日 /美通社/ -- 近日,為徹底解決制約全程電子化登記的問題,在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的組織下,浪潮雲與山東省市場監管局聯合改造升級了「山東市場監管電子籤名系統」,使企業法人與自然人不能混合電子籤名成為歷史。自然人與法人的混合籤名這一難題,一直制約著企業登記「無紙化」「零見面」全程電子化登記的實現。
  • 我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如何判斷企業信用是否良好?查詢企業的「信用身份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就可知道。目前,我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已基本實現全覆蓋,18位代碼正逐步發揮強大的信用力量。  多碼改一碼,減輕企業負擔也承載企業信用  1位登記管理部門代碼、1位機構類別代碼、6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9位主體標識碼、1位校驗碼,與公民身份證號一樣,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也有18位。「相當於賦予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一個全國統一的『身份證號』。」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陳洪宛說。
  • 《淮安市社會法人、自然人嚴重失信行為懲戒辦法(試行)》解讀
    目前,兩大信用資料庫分別歸集20多萬家企業和100餘萬個人信用信息。隨著信息歸集不斷增多,如何依法對失信行為進行懲戒成了擺在我市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一大課題。(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和自然人(本市行政區域內,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與江蘇省有關懲戒辦法不同的是,該辦法僅針對嚴重失信行為。
  • 山東率先實現企業法人與自然人混合電子籤名
    &nbsp&nbsp&nbsp&nbsp如何實現自然人與法人的混合籤名,已成為制約實現企業登記「無紙化」「零見面」全程電子化登記的關鍵點和難點。登記業務中需要大量的自然人籤名和法人籤章,在無紙全程電子化登記中,目前尚沒有針對自然人及法人混合電子籤名的標準,市場上也沒有簡便易操作的混合籤名商業軟體。
  • 青島萊西:實施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辦結首例出生「一件...
    據悉,這是萊西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繼創新實施法人「一事全辦」,讓萊西企業開辦步入零成本時代之後,推出的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事全辦」創新舉措。新年伊始,萊西市政府職能轉變推進中心、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會同萊西市衛健局、公安局、醫保局、人社局等部門,精心調研論證,實施流程再造,打通便民服務環節,創新實施自然人全生命周期「出生一件事」辦理。
  • 我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本全覆蓋
    如何判斷企業信用是否良好?查詢企業的「信用身份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就可知道。目前,我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已基本實現全覆蓋,18位代碼正逐步發揮強大的信用力量。
  • 我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本實現全覆蓋丨誠信建設萬裡行
    誠信中國重要一步與公民身份證號一樣,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也有18位,包括1位登記管理部門代碼、1位機構類別代碼、6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9位主體標識碼和1位校驗碼。用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的話說,就是「相當於賦予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一個全國統一的『身份證號』」。
  • 關於建立自然人納稅信用體系的探索
    關於自然人納稅信用基礎信息平臺的構想  自然人納稅信用基礎信息平臺導入金稅三期工程之中的自然人基礎信息數據和扣繳申報、自行申報數據,以自然人公民身份號碼查詢匯總其它涉稅信息,結合有關政府部門提供的協查信息,形成以自然人納稅信用檔案為主的綜合信息分類處理系統。按照管理和查詢權限的不同,同一後臺數據支持之下分三個應用埠。
  • 山東依託電子營業執照率先實現企業法人與自然人混合電子籤名
    登記業務中需要大量的自然人籤名和法人籤章,在無紙全程電子化登記中,目前尚沒有針對自然人及法人混合電子籤名的標準,市場上也沒有簡便易操作的混合籤名商業軟體。如何實現自然人與法人的混合籤名,已成為制約真正實現企業登記「無紙化」「零見面」全程電子化登記的關鍵點和難點。
  • 天津市: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金融與生物識別信息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信息採集、歸集、應用和管理,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信用主體的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等活動。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用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履行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的行為和狀態。
  • 自然人和法人數據標準
    一、營利法人: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為營利法人。營利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人等。二、非營利法人: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
  •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這樣說
    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的相關情況介紹 周民:近年來,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的部署,加快推進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一是全國信用共享平臺累計歸集信用的共享信息已經超過285億條。
  • 西安市蓮湖區創新繪製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樹 方便企業群眾辦事
    最近,蓮湖區又有大動作,創新梳理推出了「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樹」,有效破解了市民辦事查詢不方便、辦理流程不熟悉等難題,通過邏輯匹配、資源整合、流程優化等方式,讓市民的「一件事」辦理起來更便捷。  「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樹」到底是什麼呢?
  • 收錄5595萬自然人50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信息
    人民銀行建設了覆蓋全國的、集中統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以下簡稱「資料庫」),收錄了企業、個人的信息,銀行信貸信息,證券、保險、信託、外匯、融資租賃、擔保等類金融信息,以及社保、公積金、環保、欠稅、民事裁決與執行等公共信息,實現了以金融信息為主的全國區域、主體、網絡服務的全覆蓋。
  •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不能以低信用分為由限制自然人基本公共服務權利
    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需要強調的是,個人信用分可以與守信激勵相結合,但不能用於懲戒,不能以低信用分為由限制自然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權利和法律賦予的權利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吹風會上表示,近些年不少城市以個人信用分為基礎,探索信用惠民,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不能以此限制公民權利。
  • 「心怡信用 信用新沂」 擦亮「一流」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編制《新沂市社會法人和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評價管理辦法》,將企業和自然人分為A、B、C、D 四類信用等級。A 類信用等級按積分不同,分為 A、AA、AAA 三類。AAA 級為最高信用等級,依次遞減,D 級為最低信用等級。以信用信息平臺為基礎,開展公共信用信息綜合評價,在全省率先開發企業和個人「誠信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可以隨時隨地查詢信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