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關於滇池環境保護混齡的踐行行動!
環滇池生態圈生物多樣性科學保護實踐系列課程—傳統農耕與環境保護課程是:
一個貫穿全年的耕作計劃——春分播下稻種;芒種插下秧苗;白露鐮刀收割、壩場脫粒;立冬圍坐,品嘗親手勞作的成果。
一種真實的直接經驗——沒有說教,在單純的勞作和汗水中,自然而然明了「粒粒皆辛苦」的古訓。
一塊固定的土地——一次又一次的回到這塊土地,面朝黃土,感受這塊土地上四季的奇妙變幻。
一次觸碰傳統的機會——用農民老輩子的方法,在節氣的指導下,體味傳統農耕文化。
5月19日這一天,我們相約在美麗的城郊鄉村,這裡有綠色的田野、寧靜的古村落、自在的昆蟲和夏天的味道.這裡有鄉村裡美好的一切!
這一天
金星小學4年級2班的大象小象們及
繪本館聯盟(月牙塘雙語閱讀館,與凡閱讀館,老約翰繪本館)
的大象小象們一起出遊,到田野裡去插秧;
青山悠悠 綠水潺潺
在這片依山傍水的黑土地上
讓我們的大象與小象一同
親近土地,
親近大自然!
用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去了解【稻米的一生】!
王維在《宿鄭州》中曾寫到:
「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
播種,是一種傳統而古老的種植方式,這是一件看似簡單,實則是十分神奇的事情。看著種子從破土直至發芽最終冒綠葉,即使沒能等到最終的收成,但能伴隨一個小小的生命慢慢長成一個整體的過程,不管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種內心情感上的升華。很多人喜歡選擇植樹來迎接綠色的春日,但其實,小小的種子也是可以體會到這種美好的呀!
大家來到秧田邊,放下東西,便聽望天樹給大家講解安全課。安全課後自然導師們教小象如何正確地插秧:取三到四根秧苗,插入泥土一指深,兩處相隔兩指,讓你的秧苗親暱地和標準線挨著。。。
我們的小象一開始還有點怕,不敢下泥地,但是後面都下去插秧了~
插秧了~
看這認真的小樣~
啊!求救,被黏住了。
爸爸與寶寶一起專注著。
恩!取三到四根秧苗,插入泥土一指深,我記住了呢。
我也記住了。
麻麻,扶我一把站不住了。
啊呀!媽呀!站穩了!
求一個不黏腳的方子
告訴你們我這樣的褲衩也木有用呀!(嗚嗚嗚——)
這不!大象哥哥在「拔」我
這不剛出來沒多久我有陷進去了。隔壁隊友麻麻們在拔我。
誒呀!終於出來啦~
寸步難行
好像有點不行,我來補救補救~
(^-^)V~
哎呀,一不小心就倒下去啦
我也來了
哈哈,別急還有我呢。
秧田中的麻麻也很美!
這位麻麻是插秧達人,太厲害了。
今天來插秧順便「栽」個人,全齡教育開心一家~
別怕你倒下,有爸扶你起來。
金星小學的同學們通過尋訪、調查,來了解到傳統農耕與現在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
到訪村裡人家,女主人熱情地給同學們講解著村子裡的方方面面,大家也開始了解這個村子的生活起居方式,民風民情,基本情況。哇,氣勢都快趕上講課的老師啦,同學們聽得很仔細,熟練地記載在本子上。。
邊走邊記錄~
認真記錄的小象們~
不懂的就問問村裡的人~
當然啦~我們繪本館聯盟的小朋友們也沒閒著
繪本館較小的小朋友,在專業繪本老師的帶領下,通過閱讀繪本的形式來了解到傳統農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尋找最大的葉子~
找一樣香香的東西~
成果展示~
活動分享
想知道平時上課的同學在戶外用什麼樣的視角觀察生活嗎?想知道誰的收穫最多嗎?想知道同樣的問題擁有不同答案的結果嗎?想知道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也能收穫嗎?
同學們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方式方法以及結果都各式各樣,但是這不僅僅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這裡靦腆的孩子也會被自信健談的的力量所感染,願意和同學分享,和同學討論。
最後我們的小象體驗了下背簍與蓑衣~
學校增加了這種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學習到的知識是課本上與教室裡永遠也學不到的。
感謝所有參與者!
【生態文明教育】環滇池生態圈生物多樣性科學保護實踐系列課程
——傳統農耕與環境保護
發起單位:
中國農工民主黨雲南省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中國農工民主黨昆明市委員會
昆明市網絡文化協會
大象自然教育
參與機構及學校
金星小學
月牙塘雙語閱讀繪本館
與凡繪本館
老約翰繪本館
聯繫我們:
客服電話:13698772399
監督電話:13187883099(匡老師)
座機:0871-65117813
私人微信號碼:kuangjiyuan
新浪微博:大象自然教育
凡自願報名參加大象自然教育所組織的活動中的所有學員即「小象」(包括小朋友和家長及其他所有人),均默認在本次活動中同意攝影、錄製視頻,並同意將攝影、攝像等影視資源在大象自然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及各種媒體的公眾平臺上發布。一旦參加活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肖像權之訴。凡參加活動的人,均視為同意此條款。其它商業機構不允許在未經大象自然教育的同意授權下私自轉載,否則大象自然教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聲明!一切最終解釋權歸大象自然教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