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大乘佛法教的總綱,其內容簡潔概要。全經雖然只有短短260字,但是《心經》言簡義豐, 詞寡旨深。《心經》將九部般若經濃縮概括,反覆誦讀《心經》可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了解佛教的空性價值觀。通過進一步深入學習消化之後,慢慢地就能斷除煩惱遠離一切苦厄。《心經》之中這一句話,多讀多受益。
這句話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句是《心經》的總綱要。這句話意思是說觀音菩薩在深刻修行智慧到達彼岸之時,依實相般若之體,親自證知五蘊身心等一切諸相,都是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一切都是幻生幻滅不真實的,要明白紅塵萬象空性本質才可遠離一切苦厄。
這句話是心經的開篇之句,其中提到了3個重要的點:般若,即智慧;波羅蜜多,即到彼岸;五蘊皆空,即色、受、想、行、識皆空。
一、般若,即宇宙人生的大智慧。這是給學佛之人提出的學習內容,要學習佛的大智慧。般若也是我們修行到達彼岸的重要工具。
二、波羅蜜多,即到彼岸。這是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我們到達彼岸,遠離一切苦厄。彼岸是相對此岸而言的。那麼此岸是什麼?彼岸又是什麼呢?佛教之中的此岸是指三界之內,也就是我們所存在的南閻浮提、娑婆世界。彼岸簡單地理解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一個世界,彼岸就是我們最終所要去的地方。在此岸和彼岸之間有生死苦海相隔。
三、五蘊皆空,講的是心、色二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空性不實的本質。這與《金剛經》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五蘊就是指色、受、想、行、識。其中受想行識屬於心理活動。受,簡單的理解就是感受;想,簡單地理解就是想像;行,可理解為造作;識,可理解為識別。色是指五根所感知的五塵所生成的世間萬物現象。
照見五蘊皆空,就好像佛指導我們乘坐渡船於大海之中去彼岸。乘上渡船需要我們的般若智慧,才可渡過生死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
當我們通過努力修行,能照見五蘊皆空之時,也就見到自己清淨的自性,遠離一切苦厄了。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