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2020-12-25 作如是觀

01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成佛的願望。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走入修行的門。不如修行的門,並不代表對佛經不感興趣。閒暇之餘,很多人也會拿起佛經,細細品讀佛經的意思。無論是有所得,還是無所得,為了心中的那份夢想,他仍然能做到堅持不懈。

《心經》就是無數人看的佛經中的一部。

很多人品讀《心經》的原因,一是因為篇幅短,讀完一遍不佔用時間;再有一個是因為《心經》的義理,看起來有時淺顯易懂,有時又玄奧難明。很多人讀了無數遍,仍然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經》中的義理。

《心經》中的內涵比較深奧,這是因為,它是一部真正指導人修行的佛經。經過許多年的品讀,很多人逐漸指導,《心經》中主要講的是「真空妙有」。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空妙有呢?既然真的空了,又怎麼會存在有的可能呢?

今天,如是就與大家圍繞《心經》中,空與色的關係,來與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不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02

《心經》中,第一句就提到了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麼,觀自在菩薩照見的空,到底是什麼狀態呢?

佛經中對空的詮釋有很多種,其中普遍被人們認同的就是「緣起性空」。也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當因緣具足時,一切都存在;因緣散盡時,一切都不存在了。不過,這裡的不存在,不是消失不見,而是互相之間,不存在任何聯繫。

人與人之間的因緣,都會隨著時間而來,隨著時間而消逝。佛陀所說的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在這裡,一切都變化無常,並不存在任何恆久不變的東西。所以,因緣的聚散,也是一種容易變動的假象。《金剛經》中所闡述的「緣起性空」,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緣起性空與《心經》中的空存在什麼關係呢?

讀過《金剛經》的人可能都知道,在這部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所以後面還有一句話:「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心經》中講的空,與這裡的「非相」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其實,它們是一個意思。《心經》中的空,就是人的五蘊都不存在。不過這裡的不存在,並不表示沒有任何物質,而是你與這些物質之間,不存在任何聯繫。佛教中講緣分,你與它們的緣分,已經徹底斷掉了。

說得更清楚一點,你已經不在娑婆世界的「色」中。因為你與這個世界的所有物質的因緣,已經完全斷開了。達到這一步,就已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甚至「無智亦無得」了。這個時候,就是真的達到「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了。

用《金剛經》中的一句話,就叫做「見諸相非相」。所以,這裡的見諸相非相,與五蘊皆空其實是一個意思。

03

在人們的心目中,習慣將兩種不同的事物對立起來。這種思想,是受道家陰陽學說的影響形成的。因為萬事萬物,都存在陰陽,在道家的陰陽學說中,它們的特點是對立的,可以融合,可以分散,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它們不可能是一體。

但是在佛家中,並不存在陰陽學說的這種概念。特別是《心經》中,對於空色的認識,覺得它們就是一體,並不存在任何對立性,或者它們同時存有兩種性質。

關於這一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作了最好的闡述。

《心經》中,觀自在菩薩告訴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僅如此,後面還有一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也就是說,人的五蘊,本質是空。

也許這一點不容易理解。那麼,我們就用《金剛經》來作說明。

《金剛經》中,佛陀告訴須菩提:「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意思是說,你心中有了微塵,那麼你就與微塵產生了因緣,產生了聯繫。當你心中,不再去注意它,甚至於心中再沒有微塵的概念,那麼,你與微塵聯繫就斷絕開了。這就是《心經》中所要表述的意思。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當你心中有它,它就是色,當你心中沒有它,它就是空。色與空,本就是一體,只不過,在人心中,對事物產生的不同反應而已。

04

佛門中有一個公案,大家在一起開法會,當風吹過來,旗杆上的幡隨風而動。一名僧人看到了,不經意說了句:「風吹幡動。」意思就是幡動了。另一名僧人立即糾正他:「是風在動。」在他的眼裡,真正運動的是風。如果風不動,幡自身是不會動的。

這個時候,慧能看到了,就說了一句:「非幡動,非風動,仁者心動。」意思就是告訴他們,真正動的,是你們的心。如果你們的心不動,風與幡都不會「動」。

這裡的「仁者心動」,其實就是說的人的心,對事物發生的現象,產生的一種變化。只有不發生任何變化,才能達到《心經》中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

要想真正達到「五蘊皆空」,僅僅憑自己的智慧理解到它的內涵還不行,還需要在事物中不斷地實踐,真正讓自己在事物中,對任何事物都要做到「心無掛礙」才行。

05

以上所述,也僅僅只是《心經》中無盡奧義的「冰山一角」。如果你對《心經》也感興趣,不妨大家一起來討論。

相關焦點

  • 「色即是空」從何而來?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講述了什麼?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心經》,是世尊當年在靈鷲山法會時,觀自在菩薩為舍利子開示的一部經。《心經》共有260個字,篇幅不長,卻是《般若部經》的核心內容。佛教中,對《心經》非常的重視,是許多出家人必修的一門功課。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2)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3)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 柴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柴燒系列 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全經260字,是《大品般若經》600餘卷中全部般若的精義所在,故名為《心經》。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智慧),是大乘佛教的第一經典和核心。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自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謙傳譯,成為影響中國文化、世俗的重要佛學經典,此經文約義深,妙義珠識者眾。《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多。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及解釋
    佛國大光明 《心經》是一本佛教徒必讀,必知的一本經典佛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paramitahrdayasutra。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全經只有一卷, 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
  • 讓你一目了然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義(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什麼?
    法藏法師解釋本經經題,以「般若」為所詮之法,「心」字是能詮之喻,即大般若內統攝要妙之義。說明這部經是統攝概括整部《大般若經》,在般若經類中,它最為尊勝,是一切般若的樞紐。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可以說是觀世音菩薩。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導語:很多向佛之人都有閱讀過心經這本書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心經全文注音及解釋,歡迎借鑑!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一般的經典中,總是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為經文的開端;而以與會大眾「信受奉行」,宣告經文的結束。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
  • 大家都會背誦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
    在佛經中,這部經書只有260個字,且大多數學佛者,都會背誦,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它就是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解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解釋 心經,佛教經典。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1卷。為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玄奘所譯為通常流行本。全經260字,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皆空的佛教義理,而歸於「無所得」(不可得),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證得菩提果。由於經文短小精粹,便於持誦,在中國內地和西藏均甚流行。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個非常好的佛經,現在很多人都在念誦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們在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時候是一定要注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的,這是對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核心內容,就這兩個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觀自在菩薩為了開示舍利子,而在定中為舍利子所講的法。《心經》的內容很玄奧,因為它屬於般若智慧方面的內容,對人的智慧以及悟性要求都非常高。一般人想要看懂它,並不容易。從類別來說,般若部經的內容基本上是以不同的論述來開啟人的智慧。並讓人在實際修行中,去運用自己的這些智慧。這和持戒修行就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 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讓你更好領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佛經中,這部經書只有260個字,且大多數學佛者,都會背誦,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可以理解為智慧的意思,而波羅則是彼岸的意思,蜜可以理解為到了的意思。所以這句話連起來說,就是智慧到了彼岸。
  • 快樂在當下——參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下稱《心經》)是我國大唐時期著名的唐三藏法師玄奘西行印度取回的一部佛陀的聖典。此經才只有268個字,卻濃縮了全部佛教的精華,被整個佛教界尊為最上乘的必讀經典,是指導佛教徒修行開悟和解脫的重要指南。這部經典不管在我國佛教的那一個派別裡,都是大眾耳熟能祥被推崇倍至的聖典,甚至被公認為是三藏十二部全部大藏經的提綱總持。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佛典,是修學佛法者日常修誦的佛經,因其在佛經裡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心經》白話文舍利子啊!那作為物質界的色本來就與空沒有什麼區別,那作為世間一切存在的本來之相,那作為存在之底蘊的空也與任何物質形式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從現象反映本質的角度看,色就是空;從本質依託現象的角度看,空則就是色。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詳細注釋,白話.
    即 說 咒 曰: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ó jiē dì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揭 諦 揭 諦,波 羅 揭 諦,波 羅 僧 揭 諦,菩 提 薩 婆 訶詳細注釋: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深入的修行心經時)照見五蘊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