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你一旦全神貫注,身心合一,或許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2020-12-13 和小圈圈去旅遊

《教父》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你真正想做的事,連神明都不要說。」

對每個人來說 ,重要的東西,一定要收得住,不外漏。說出去,能量外逸,會致使自己的執行力弱化,也會引得其他人的能量牽絆。

《易經》的乾卦,對應奮鬥,崛起,自強不息;坤卦,則對應包容,忍耐,厚德載物。乾坤平衡,內心強大。

每個人要崛起,應先收得住,沉住氣。你一旦全神貫注,身心合一,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1、收住自己,使能量內斂,減小外界的幹擾。

生活中,咱們感覺到上班累,家裡的瑣事累,本質上,是一種能量的消耗和外流。

能量的消耗,通過看、聽、說、觸和想,無時無刻都在消耗。

一個人的能量缺乏,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做什麼事情都感到難,也易於煩躁。要想做到精神抖擻,幹勁十足,意志堅定,那麼就需要收住自己,使能量內斂,減小外界的幹擾。

你要仔細想一想你的目標,或是景願。與之相關的一切,可以思考,行動;其餘無關緊要,甚至是阻礙你的人事物,你不要看,千萬別聽,千萬別想,千萬別關注。

專注在你要想的事情上。一件事情,你一旦全神貫注,身心合一,持之以恆,就沒有做不成的。

《易經》坤卦說:「囊括,無咎無譽。」

字面意思是說,一個袋子,扎住口袋,收斂不外漏,則沒有過錯,也沒有美譽。

在生活中實踐,是指一個人要收斂,韜光養晦,不要讓自己的精氣神向外逃逸,專注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如此就不會招來外界和其他人的毀譽和牽絆。

2、沉住氣,在正確的方向上,每天往前走一點。

熱血沸騰,要想轟轟烈烈大幹一番的事情,往往只能維持三分鐘熱度,很難堅持到最後。

當你真正下定決心,要做成一件事,就千萬別急,放下對結果的期盼,心無雜念,認真做好與之相關的每一件小事。

《易經》坤卦說:「履霜堅冰至。」

依照自然規律,冰霜來了,堅冰也會隨之而來。

事情往往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發展起來。倘若你的方向和決策,是正確的,適合自己的,那麼儘管目標離你很遙遠,你只需要每天做一點,每天往前走一點,實現目標是遲早的事。

3、能量足夠強大,則一觸而發,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有人說,自己努力了半輩子,依然過得碌碌無為。

原因是,你的能量不夠強大。

仔細想一想吧,你的能量都消耗在哪裡?你上班的工作,是你的人生目標嗎?下班後看電視,打遊戲,吃飯應酬,逛街八卦,閒聊,人際關係的維持,家庭瑣事的解決。

只要靜下心反觀,大多數人一生的能量,除去上班,都消耗在日常瑣事上,而不是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要是你有自己的目標,那麼就把自己有限的精力,都投放在那一件事上。

認真經營,用心做好。

成功是要積累的。你投入的能量越多,你會發現和觸發機遇的可能性就越大。當有一天,你足夠強大,機會一觸而發,成功自然而來。

《易經》坤卦說:「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平時默默地努力,讓自己的能力匹配你的理想,當機會來時,一躍而起。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在這一個地方,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機會來了,能及時性把握住,才是你的。《易經》履卦,告知我們如何正確地行動,把好的機遇,付之實踐,以達到自身預估的目標。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於在一個地方,就沒辦不到的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曾說:「制心於一處,無事不辦。」一個人,能真正地把自己的身心,專注於在一個地方,就沒辦不到的事。我自己碰到任何的難題,全部都是用這一個方式解決。
  • 易經:只要你做對3件事,好的結果,會如你所願般發生
    一個人的能量強不強,道行高不高,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知行合一的作用。說得頭頭是道,不如說到做到。在這裡,我和咱們共享:怎麼把《易經》運用到實踐?只需你做對3件事,好的成果,會如你所願般產生。咱們要樹立一種適應《易經》規則的理念:做任何工作,都會有困難,都會好事多磨,這是無法防止的。只需持續朝著自己的方針,緩慢地推動,永不停步,便是成功了第一步。第2件事:你是否從每一件受挫的事中反思,悟到新的東西?
  • 易經:一個人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
    易經:一個人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在我國的家庭中,通常都喜歡掛「家以和為貴」幾個字。經商的人,更加是注重「和氣生財」。什麼是和?「和」,最開始源於古老的《易經》。今天我帶各位了解:和的根源。
  • 學會全神貫注去做好一件事!
    如果將自己的精力分散在多件事情上,到頭來我們什麼事都做不好。2何爹瀏陽蒸菜從創業之初一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專注於做好瀏陽蒸菜這個品類,在瀏陽蒸菜中只專注做好中式快餐,不做多元化經營,所有的事情只圍繞一件事去做。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但是陰陽化成四象,進而又演變為八卦,就增加了一層難度。這種演變由內而外,體現的是事物的變化,研究起來很費腦筋。而八卦又成64卦,再加上十天幹、十二地支等元素,很容易讓我們學習起來一頭霧水。64卦代表人生64個階段,每一卦都可以和其它卦互通有無,彼此轉化。可以說想要學好易經,掌握64卦是勢在必行的,也是一條必由之路。
  • 易經: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
    人一旦步入中年,就會看明白許多事情,誰值得交往,誰不值得他浪費時間。有些親戚,你把他當親人對待,而他未必。當你」飛黃騰達」,「事業有成」的時候,他恨不得天天巴結你,天天拍你的「馬屁」,跟你走得很近,而當你落魄了需要他們幫助的時候,他們恨不得有多遠離多遠。
  • 全神貫注地投入想做要做的事情,就可以獲得由心而生的愉悅
    他們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意義,一方面試圖跳出這樣一種無聊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缺乏自信,缺少激情,性情懈惰,沒有規劃前景的能力,只好因襲固有的生活方式,陷在日復一日、無休無止無聊的事情中。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非常揪心的一件事情。
  • 易經:逢人儘量少說自己的「4件事」,或許你的運氣會慢慢好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國古代所開創的文明不遜於現代科學技術。《易經》被承傳下來,也是有它存有的原理,裡邊有很多話,它是一定的原理,它是有一定的科學論證的,裡邊包含了我們如今的大數據和迭代,裡邊有很多內容是依據大數據分析,實踐和結論獲得的。
  • 易經忠告:與人聊天時,再親的人也少說自己這3件事,是有原因的
    在中華文明誕生的初期,《易經》作為一本揭示天地道理的著作,同樣也給我們留下了關於說話警示。許多關於言行的道理在《易經》中我們都能找到。《易經》中揭示了有三件事在與人交談中一定要少說。「蠱卦「就是在提醒我們面對煩心事時,不要被負能量所蠱惑,只有擺脫了負能量的蠱惑,我們才能面向正能量。過往的不痛快,統統放到腦後,面向大海,心中自會花開。二,少說自己的秘密,不說別人的事情《易經》有曰:「無妄:元亨,利貞。
  • 《易經》中獲取宇宙能量的方法,天人合一是什麼樣的存在?
    各位,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如何獲得宇宙能量,即常說的元氣和真氣,其實它們說的都是一回事,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那麼天地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易經中有這麼一段話: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 易經:一個人激活乾坤能量,會時來運轉,等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以前說過易經中的坤卦,厚德載物,包容忍耐,以退為進。有些人批評我,說我教別人退縮。《易經》是乾坤並用,動靜相宜,進退兩難。只有知道如何去做,而沒有了解如何去做,是不完整的。你激活乾坤能量,就會時時刻刻都在等待屬於自己的機會。
  • 身心合一 神聖健體
    瑜伽修煉首先著眼於身體的強健,然後要求身心融合為一。令散亂的精神集中並使之平靜下來。在此基礎上,引導練習者進入無上完美的境界。  A  古老瑜伽越來越受現代人青睞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求進入身心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
  • 洛陽市西工區第二實驗小學:身心合一 做完整教育 - 數字報刊平臺
    在洛陽市西工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曹希靜看來,教育的責任是讓每一粒種子在身心合一的校園裡享受陽光雨露,在愛的陪伴中完整成長,帶著強大的生命力蓄勢待發,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己,因此,該校把「身心合一,做完整教育」作為辦學理念,打造了獨特的合一環境,合一課程、課堂,合一文化,合一管理等,讓師生成為自己,完整精彩人生。
  • 不要小看那些不出聲的人
    《教父》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你真正想做的事,連神明都不要說。」對自已來講,重要的東西,一定要收得住,不外露。說出去,能量外逸,會造成 自已的執行力變弱,也會招來他人的能量牽絆。《易經》的乾卦,對應奮鬥,崛起,自強不息;坤卦,則對應寬容,容忍,厚德載物。乾坤平衡,內心強大。自已要崛起,需先收得住,沉得住氣。
  • 天人合一之道---誰都能讀《易經》嗎?
    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必將影響我們的選擇,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默默堅持,套用一句臺詞就叫不拋棄、不放棄。在這些內外環境的影響中,人們真正能移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即使堅持下來了,真正能讀懂的又是萬中一二,鳳毛麟角。為什麼?
  • 掌握《易經》兩點規律,讓你不再瞎忙,很實用
    他對老闆說:「老闆,你們做的飯好吃得就連一隻蒼蠅都要過來嘗嘗呢。」老闆頓時覺得慚愧,換上一碗新的表示歉意。有許多人遇上這類事也會和主人公一樣生氣不已,但是那位朋友卻有截然不同的行為。既然蒼蠅已經出現在了飯裡,無論怎麼樣都無法挽回了,何必繼續死磕到底,壞了自己的好心情?
  • 易經:你真正渴望做成一件事,就不能急,善於耐心等待
    從《易經》規律的角度看,你真正渴望做成一件事,就不能急,善於耐心等待。人的本性與規律,往往相反。按照《易經》的法則,你真想做一件事,就不能急於求成,善於耐心等待。要做好一件事,需要有耐心,有規律,有耐心。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
  • 易經:與人交談,學做深藏不露的「啞巴」,少說3件事,好運自來
    馬雲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易經》中提到,與人交談時,話不是說的越多越好,要學做深藏不露的「啞巴」,少說3這件事,好運自然就來了。
  • 家裡經常有倒黴事?易經忠告:警惕家族是否有三類「壞人」
    所以,當你覺得家裡不好的事情頻繁發生,《易經》當中的智慧提醒你,一定要提高警惕,看看家族中是否存在三類「壞人「,影響了家裡的氣場和運勢。第一類「壞人「—強勢自我的女人易經云:「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