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在這一個地方,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2020-12-13 歷史格子觀

機會來了,能及時性把握住,才是你的。

《易經》履卦,告知我們如何正確地行動,把好的機遇,付之實踐,以達到自身預估的目標。

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於在一個地方,就沒辦不到的事。

1、保持素心,全神專注於自身的目標。

《易經》履卦說:「初九,素履往,無咎。」

素,是質樸無華,一件事的本質,人的本色。

素履往,向著目標前進,簡單專注於,不為物累,不為情遷,這般輕裝前行,才能夠達到自身的夙願和初心。

始終保持一顆素心,全神專注於自身的目標,是做事的最基本功夫。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曾說:「制心於一處,無事不辦。」

一個人,能真正地把自己的身心,專注於在一個地方,就沒辦不到的事。

我自己碰到任何的難題,全部都是用這一個方式解決。

先把自己分散的注意力和能量全都收回,只專注於在一個地方,全然投入,甚至於忘記時間,忘掉自我的存在。在這樣的狀態下,非常容易擺脫障礙,做成自身想做的事。

2、無論碰到什麼狀況,都不自亂,堅定自身所往。

《易經》履卦說:「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感覺到浮躁和焦慮。與之相反的,便是幽人。

幽人,心中清靜,有足夠的耐性和恆心,做事徐徐而行,穩而不亂。進可攻,退可守,無論境遇怎樣,都不會自亂,所以得貞吉。

一個人的心中不亂,無論外部和他人怎樣影響,都不會打亂自身的節奏,這就是幽人的定力。

在這個社會上做事,無論你做任何事,都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外部和他人的影響,不是你能把控的。你唯一能把控的,是自身的心。

你認準的一件事,要是開始行動,就別再猶豫,不必由於他人給你潑冷水,打壓你,你便輕易放棄。

我們的心定得住,不自亂,不亂方寸,堅定自身所往,那麼任何人,任何的困難,都無法阻攔你。心若堅定,所向披靡。

3、善於按時自我反思,歸納吸取教訓,始終保持螺旋式上升。

《易經》履卦說:「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自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犯過的錯,要按時回頭考察,剖析,自我反思,歸納吸取教訓。做得好的,要始終保持;做不好的,要糾正。唯有這般,人生才可以始終保持螺旋式上升。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易經:你一旦全神貫注,身心合一,或許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教父》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你真正想做的事,連神明都不要說。」對每個人來說 ,重要的東西,一定要收得住,不外漏。說出去,能量外逸,會致使自己的執行力弱化,也會引得其他人的能量牽絆。你一旦全神貫注,身心合一,就沒有做不成的事。1、收住自己,使能量內斂,減小外界的幹擾。生活中,咱們感覺到上班累,家裡的瑣事累,本質上,是一種能量的消耗和外流。能量的消耗,通過看、聽、說、觸和想,無時無刻都在消耗。
  • 《佛遺教經》: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從此紅塵再無蔡志忠,佛門多了一個釋延一。小的出於對延一的景仰,拜讀了許多他出家前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一本《《金鋼經》解密》的書;當翻開這本書的時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這本書序下的一句話---「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延一在序中講述了他收藏的一張唐卡裡,有一個喇嘛獨座畫前專心一意畫畫的情境。
  • 一個人,擁有了這三種能力,可以幹成大事
    曾國藩曾評價自己「資質中等」,不算是天賦很高的人。但,就是一個資質平常的人,卻最終成了那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一代名臣。他認為一個人處在名利場中,就如農民渴望莊稼豐收、商人對利潤的追求那樣,日思夜想的都是爭名奪利的事,壓力大,心焦慮,時間久了既不利於做事,也無助於養身。若真想幹成大事並保全身心,就需要在處理事務時,在胸中仍守得住靜氣,在繁忙中沉靜下來。他說,「治事之外,須有充融氣象,二者並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 同時做幾件事讓人身心分離,想要提升專注力,就要讓感受回歸行動
    這意味著,你的行動,並沒有感知參與進來。可是,「行動」如軀體,「感受」如靈魂。缺少感受的行動,就像失去靈魂的軀殼;缺少感受的人,凡事都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準確地說內裝了一個混亂的靈魂,這個靈魂總是「做A想B」:走路的時候走神,吃飯的時候走神……走神時,行動失去了感知,注意力也因為缺少了感受無法形成正常反饋。於是,它就會對人的情緒狀態和能力提升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
  • 女子拿了他人10萬元,沒有辦成事卻拒不退錢,構成詐騙罪嗎?
    【案例】於某,女,在所居住社區算得上一個有能力的人,社會交往複雜,被居民稱為「能人」。李某的女兒小學畢業,想進入該市一個比較好的初級中學,由於考試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該校的錄取分數線。詐騙是一種高智商犯罪,的確不需要太強健的體魄,只需要有足夠強大的腦子和相對豐富的知識。也有在詐騙罪的認定上過於寬泛,不當地擴大了處罰範圍。以下筆者就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談自己的觀點,存在爭議,希望大家發表你的看法。
  • 「辦不成事」服務窗口讓居民凡事皆可辦
    原標題:「辦不成事」服務窗口讓居民凡事皆可辦   「咱們政務大廳什麼時候能夠列印啊?」
  • 別想太多,專注做好一件事
    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都專注於走鋼絲這件事,不去想這件事可能帶來什麼。」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作瓦倫達心態,並對其做了總結:任何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先要專注該事情本身,不要考慮與該事情無關或者相關的其他事情。
  • 王陽明: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內心就會變得更強大
    專心的人,不說閒話,不惹閒事,專注於最重要的人和事。隨著成長,每一天,人都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卻沒有及時補充,漸漸地,能量入不敷出,失去最初「氣和」的飽滿狀態,所以成年人會感到累。若是一個人懂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就會變得很強大。聲色犬馬的生活,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能量。生命就像是一株植物,需要我們定期去修剪。剪去不必要的枝枝蔓蔓,才能以全部的營養來滋養主幹。
  • 一個人就一個人:努力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劇本需要演繹。但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我們常常為了更加合群,為了能夠被人接納,而放棄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獨立。一個人就一個人:努力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關於一個人的三個想法。
  • 真的不要想那麼多,沒啥用,集中精力、精神專注去幹成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一種體驗:當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特別好,而且會不斷產生心流的感覺,就希望把那一刻的感覺一直定在那裡。當自己心煩意亂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手上在做這件事,腦子已經在想其它事情了,整個人表現出來的狀態是浮躁的。
  • 榆垡鎮開設「辦不成事」窗口 讓百姓「辦成事」
    為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榆垡鎮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窗口,針對群眾線上或線下提交申請材料後,未能成功受理、審批或多次來大廳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梳理反饋、分析原因、協調解決,讓這些問題從「辦不成事」變成「辦的成事」。
  • 一個人出去旅遊,選擇什麼地方景點好?
    一個人旅遊去哪裡好?如何選擇景點?有沒有推薦?一個人去旅遊也可以很精彩,因為現在網絡和交通的便利,一個人能能去的地方也很多,選擇哪裡作為旅遊地,主要是看自己的意願。如果一個人旅遊的話,不僅是旅遊景點、旅遊方式、旅遊時間都是可以自己說了算,說走就走都可以。我經常一個人旅遊,在剛開始一個人旅遊的時候,我會選擇一些我已經想要去很久的景點,比如說,我剛開始出來旅遊的時候,第一站選的就是西藏。
  • 一個人能成大事的三個徵兆,做到一個,你也會前程無量
    劉邦原是沛縣的一個混混,當地一個名門望族辦酒宴,他分文不帶,卻要上別人家堂上宴桌就坐,主人家好生奇怪,說:洒家辦酒宴,你分文未禮,還要上座?劉邦大笑道:我出禮錢一萬,暫且記著,待我日後榮升之時一併還上。就這樣,劉邦大吃大喝,順便把主人家的女兒也給娶了,這個主人家並非別人,而是呂公,呂公喜歡給人相面,看見劉邦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還把女兒呂雉嫁給他。
  • 保持冷靜,專注會讓你破繭成蝶~
    一個人的成功,智商固然很重要,但比智商更重要的是專注,是認真。只有這樣,你才可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其實一個人能在一件小事上,堅持21天,就變成了習慣,在這習慣形成之前,很多人想著各種理由放棄,能堅持下去的,都是成功練就一個好習慣。
  • 專注的意義
    按理說我現在的發展不應該和她相當。因為我的天賦,刻苦程度,在各方面都是得到廣泛肯定的。如果說我和他有一個關鍵差距的話,那這個差距就是:專注。我雖然一直想成為一名最優秀的諮詢師,但卻又希望同時成就許多事:還想建立一個培養優秀講師諮詢師的體系。還想把這個體系可以辦得高大上甚至年年承辦頂尖大師的課程(我有機緣接觸到很多優秀的資源)。
  • 沒有了自我,靜心、專注於任何事都是修行
    拋棄自私、我執,放下偏見,就能借事、借人煉心,就有可能達到無私、忘我的境界,就不會如此了,離成佛也不遠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三、自我都不敢「死」又怎麼可能與佛菩薩融為一體、與天地、宇宙融為一體呢?
  • 適合自己一個人旅行的地方4個地方,你會選擇去哪裡
    有很多人為了減緩自己的壓力。有的就呆在家裡看手機看電視。有的人可能通過運動,來緩解自己的壓力,但是還有一部分人,通過旅行,來洗滌自己的心靈。,在緩解工作或者是生活上的壓力。小編非常羨慕那種能夠去旅遊的人。因為小編的工作比較忙所以沒有時間去旅行。小編也特別佩服那種能夠自己背著背包去旅行的人。你們有沒有過自己旅行的經歷呢?不瞞你們說,小編也想自己,背上一個背包去旅行。你們是不是有和小編一樣的想法的?
  • 堅持和專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為此,看花曾經一度陷入焦慮的情緒之中,因為本身想要取得大的進步,想要實現一定的成就,在職場上得到成功,但卻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對自己有什麼幫助,仔細想想,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沒有什麼別人沒有而我有的東西。
  • 大興區榆垡鎮開設「辦不成事」窗口,讓百姓「辦成事」
    為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大興區榆垡鎮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窗口,針對群眾線上或線下提交申請材料後,未能成功受理、審批或多次來大廳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梳理反饋、分析原因、協調解決,讓這些問題從「辦不成事」變成「辦得成事」。
  • 巴菲特: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是成為高手的秘笈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高手,你就要培養自己專注的能力,專注於一事,用一生去做好它。專注一事,不斷重複,做到極致,奇蹟就會發生。就像丁磊在《相信熱愛的力量》裡說的:「像個傻瓜一樣,為一件事堅持,為一個念頭瘋狂,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