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擁有了這三種能力,可以幹成大事

2020-12-10 靜賢說

曾國藩曾評價自己「資質中等」,不算是天賦很高的人。但,就是一個資質平常的人,卻最終成了那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一代名臣。蔡鍔說:曾國藩出身詞林,於兵事一端,素未夢見,而其所貢之役,所畢之功,比之古今名將,毫無遜色,做到了「武功燦爛,澤披四海」。曾國藩以一書生帶兵,能取得這般輝煌成就,這裡面有很多記得深究的東西。

支撐曾國藩成就最核心的因素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是內在的精神品質與出色的個人意志——「內聖」成就了他「外王」的功業。本文重點從他走向內聖的三大修煉功夫入手,去認識一個不同凡響的曾文正公。

01守靜,養豁達光明之胸襟

曾國藩說:「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他認為一個人處在名利場中,就如農民渴望莊稼豐收、商人對利潤的追求那樣,日思夜想的都是爭名奪利的事,壓力大,心焦慮,時間久了既不利於做事,也無助於養身。若真想幹成大事並保全身心,就需要在處理事務時,在胸中仍守得住靜氣,在繁忙中沉靜下來。他說,「治事之外,須有充融氣象,二者並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光明宏闊之胸襟,「充融氣象」的境界,如何養起來呢,要從一個「靜」字入手。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從古典文化中汲取養分的人,中國的儒釋道三家都強調一個字,在儒家叫做「誠意正心」,在佛家,叫做「明心見性」,在道家稱作「無為」。一個人表現在外的所有言行,都受到內心的節制,內心才是人的根本。曾國藩為了養這一根本,培植內心的衝融氣象,靜坐就成了他每日的功課,即便是在軍務繁忙之際,也不忘時時刻刻保持心清氣寧的靜氣。守靜,是他身心修煉的第一等功夫。

02守志,養浩然之氣

曾國藩素來胸有大志,他說「不為聖賢,則為禽獸」,生命取向是古代的聖相名臣,他要做不朽的功業。何以支撐起這份青雲之志呢,別無他法,唯有內心的堅挺卓絕之氣。他極力稱讚孟子的養氣說,在和好友的書信往來時多有論及。孟子的「浩然之氣」至大至剛與天地宇宙合二為一,強大到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摧毀。

養浩然之氣屬於身心修煉的法門,是鍛造意志品質培植信念的力量源泉。梁啓超說,曾國藩勝在「毅力」才情不是最重要的,可謂一針見血。曾國藩能夠在困苦之局中百折而不回,無論遇到何種風險,堅守住內心的意念不動搖,跟他善養浩然之氣,善於守護內心的堅挺之志,關係甚大。養氣,是他的第二等功夫。

03守趣,養喜悅之意

曾國藩辦團練早期,由於缺少地方任職的經驗,再加上身上銳氣太重,各項工作開展的並不是很順。尤其是初期的幾次戰事失利,內有同僚譏諷嘲笑,外有敵軍襲擊,他內心惶恐不安之際,精神也備受折磨,經常失眠。後來在回憶這段時日時,他說「胸多抑鬱,怨天尤人」,精神緊張恍惚,就連身體也出了問題,「肝腎交受其病」。成天唉聲嘆氣,怨及旁人,都處在抑鬱症狀態了。

曾國藩之所以是曾國藩,在於懂得反省求變。後來,聽從好友羅汝懷的勸勉,加之切身體會到精神長久緊張、心理壓力過得的害處,二次出山後,他及時調整自己的心境,由此也轉變了做事為人的態度。經過多次身心俱疲的「打脫牙齒和血吞」的精神折磨後,曾國藩認識到在心中養一番喜悅意境的妙用,他說:

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之所以為佛,所爭皆在大難折磨之日,將此心放的實,養的靈,有活脫脫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讀這段文字,給編者的體會就是,更像是一位飽經滄桑老者的肺腑之言。「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這些是經驗也好,教訓也好,聰明睿智也好,都是他經歷了一遍、走了一遭後的真實感悟。「有活脫脫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經歷了非常人能忍之磨難,從此他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而強大,也增添了一份別樣的生動活脫之趣味,這是他之前所沒有的。

他說「養起一團喜悅氣,撐起幾根窮骨頭」——一個人內心的喜悅功夫,都練到了這等程度,怕是遇到鬼都要給讓一條道,什麼失眠焦慮啊,統統可以見鬼去了。

守住靜氣,養出豁達光明之胸襟,守住志氣,養起一身浩然堅挺之意志,守住一方趣味,養活一團喜樂之意。這三種心性修煉,才是曾國藩有別於常人,最終成就一生功業的要訣所在。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能否做大事,看這3個方面就知道
    人生在世,誰不想幹成一件大事,特別是對那些混在職場正在打拼奮鬥著的人們,但大事並不是你想幹就能幹成的。一個人能不能把大事做成,是可以通過其他方面做出明確判斷的。所以當你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幹成一件大事的話,就可以試著依據這些方面對自己做出一個判斷,省的自己瞎耽誤工夫,白白浪費資源和努力。
  • 一個人,想成大事,在做事上要有九種「算計」能力,否則一事無成
    一個人,想成大事,在做事上需要有很強的「算計」能力,對於可能遇到的事情、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及應對措施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算計在心,如此,即便遇到意外的風險,或者遭遇困難和挫折,也能較為順利的解決,不至於有太大的錯失。 具體而言,一個人,想成大事,在做事上要有以下九種「算計」能力,否則一事無成;真正厲害的人,在做事上也都有這九種「算計」能力。
  • 學會這三種能力,一輩子都可以用的上!
    其實人這輩子,只需要學會三種能力,就是三種,你沒看錯,就可以讓自己工作順利,生活健康。我們學習為了提升自己,滿足學校,工作,生意,生活的需要。我想每個人對於學習的目的性都不一樣,不過對於學以致用,並且帶來很好結果應該是一致的。
  •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會和這三種人打交道
    一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最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們總是習慣於向更優秀的人看齊,努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然後,再不斷地超越自己。因此,他們的人生之路,優秀就成為了一種習慣。而身邊聚集的朋友,也不再有這三種人的身影。
  • 鬼谷子:人生不迷失方向,需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大意為,忖度時勢、估量能力、揣度情理,也類似作事時使用指南針一樣。鬼谷子說這段話的目的是什麼?又對我們有什麼指導作用?鬼谷子先舉了一個例子,鄭國人入山採玉時,都要帶上指南針,是為了不迷失方向。然後鬼谷子總結說,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嚇,貪圖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誘,原來鬼谷子是想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斷。
  • 真抓實幹 幹出實效——從小事做起,把大事幹成
    真抓實幹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事業幹出成效的重要保證。那麼如何做到「真抓實幹、幹出實效」,關鍵是要堅持「從小事做起、把大事幹成」。可以說,「真抓實幹、幹出實效」是總要求,「從小事做起、把大事幹成」是方法論,只有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我們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
  • 一個人如果能夠成大事,這3個特徵逃不掉!如果你也有,恭喜你!
    如果自己不幹點「大事」,那麼自己的後半生肯定會充滿遺憾甚至是悔恨。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有較大的可能成大事呢?其實,一個人如果能夠成大事,這3個特徵逃不掉!如果你也有,恭喜你!一、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衝動行事。
  • 成大事的男人,在人生低谷時,往往有三種狼性思維,註定是人上人
    即使在一個絕望的情況下,它也會盡全力做到這一點。如果一個人想做一件大事,那絕對不會是順風順水的。即使是一個實力雄厚,資金雄厚的男人也不例外。陷入困境或處於低谷這都是不可避免的。這時,男人是否能頑強地度過逆境。在人生低谷殺出一條「血路」並捲土重來,是男人成就偉大事物的關鍵甚至決定性的因素。
  • 一個人延遲滿足感的能力越強,越容易幹成大事
    這對如今的職場人具有很強借鑑意義,在此僅從薪資角度來闡述一下,這種能力的高低與崗位匹配情況。延遲滿足感能力稍強的白領階層,能夠忍受周薪月薪對大多數打工族而言,並不是完全沒有延遲滿足感的能力,僅從薪資而言通常大家都能接受周薪或者月薪,能力處於這一層級的人群只能說很普通,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普通白領階層能接受薪資按月計算,但卻沒幾個願意接受薪資按季度或者年度結算
  • 男人,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具備這三個品質!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欲成大器者,身上都有這三種特徵!你身上有嗎?有句話叫:「成功不可複製」,但成功人士身上的品質大都具有共性,這就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意思差不多!正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大浪淘沙始見金,一個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才是決定他成功與失敗的關鍵。
  • 一個人的氣質裡包含了一個人的格局與修養,格局小的人成不了大事
    一個人能力的高低先不說,如果說人心壞了結果肯定不會好。什麼是基本的尊重和素質都不懂,滿嘴髒字,罵罵咧咧的人首先是個格局和素質都不會高的人。如果年輕人和這樣的人學習,豈不是前途未來盡毀。一個人要是沒了修養和水準其他都是浮雲,只有德性先有了財才會來。
  • 一個人要想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
    有些人一心想成大事,而從不把小事放在眼裡。而有些人比較務實,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最終走向成功。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總裁招聘了兩位助理。第1位助理向來屬於那種「從不把小事放眼裡」的人,而另一位助理比較務實。
  •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大多擁有這三種頂尖思維!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人,擁有了這三種頂尖思維,日後必成大器!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人卻步不前;但對於強者來說,它卻是墊腳石,使人站得更高。如何成為一個強者呢?其實這也是有秘訣的!
  • 成事:一個人,想成大事,修煉曾國藩這5字真言,早晚能飛黃騰達
    別人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但別人成事的技巧則是可以學習的。人生一世,總得做成幾件事情,此之謂成事。在成事智慧上,曾國藩可謂榜樣人物,他一生為師為將為相、立功立德立言,留下了很多關於成事的方法和技巧,以下就分享曾國藩成大事的5字真言,若能悟透,必為人中龍鳳,註定是人上人;一個人,想成大事,修煉曾國藩這5字真言,早晚能飛黃騰達。
  • 真正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有這4種xy者,註定是人上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運用什麼手段,最重要的前提是,提高個人修養,做好自己。加強個人修養、培養自己的各種社會能力,不僅是對自我人格的完善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而且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不管做任何事情,沒有充足的準備,一切理想和抱負都是一句空話。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
    他的秘訣只有一個: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1、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很多人都聽說過曾國藩告誡男人的一句話:40歲以後,不想要招災引禍那就別去兩個地方!這兩個地方就是久利之地和眾爭之地。這裡說的一戒就是久利之事不要做,眾爭之地不要去,什麼是久利之事呢?便是那種可以持久得到利益的事情,這種事情短時間內能讓你擁有金錢,但時間已久,反而會害了自己,因為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如果有件事能持久獲取大量利益,那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 人生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關鍵,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四十不惑,就是到了有智慧的年齡,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明辨事理,不被表象所迷惑。人到四十,真的是到了一個需要好好考慮的年齡,所以曾國藩告誡我們,人生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關鍵,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曾國藩說:「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
  • 為什麼工作上臉皮薄的幹不成大事?臉皮厚的容易成功,原因很現實
    在職場上培養一個人的能力,不單單是工作的專業度,還有膽量,也是我們常說的臉皮厚不厚,你工作能力再出色,沒有膽量去嘗試,一切都是自以為是,畢竟工作能力都要實戰考驗,一個人臉皮薄,做事情就很退縮膽小,再有能力也沒用,而如果臉皮厚的人,就算是失敗,也會勇於面對,再次挑戰,這就是為什麼說臉皮薄幹不成大事
  • 職場中,成大事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遇到再多困難都迎刃而解
    在職場上,確實有很多年輕人他們擁有目標和夢想,他們也會為了目標而去努力奮鬥,可是在進入社會以後,很多年輕人很輕而易舉便被現實所打敗,所以他們會不斷的在抱怨領導或者是公司,但是那些成大事的人物都有以下這三種心態,他們並不會因為挫折或者棘手問題讓他們退縮,這些職場精英他們會覺得工作和事業不再是負擔